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98章 休养生息又三年

98 休养生息又三年

随后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自然,这里的简单,只是逻辑上的简单,实际上,具体操作的时候,非常复杂。

秦始皇干过什么是事情?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郡县制,废分封,军事上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南修灵渠,灭百越,基本奠定了未来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区。

而且未来是不是大统一王朝,标准就是能否恢复秦朝的基本版图,恢复了,比如没有占据新疆和辽东的隋朝,也算大统一王朝,没有成功拿下陕甘宁和幽州(河北北部和辽宁等地)的宋朝,说是大统一王朝,估计都没人承认。

这些事情,吴王地和他的“常务副皇帝”的太子,太子安联手,处理的还算妥当。

主要是很多东西,比如统一郡县制,在统一的25年过程中,就一直在推行了。

很多东西,只需要把早已经“统一”的策略,从南方的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推广到兖州,冀州,并州,雍州和幽州就可以了。

但是,说起来是很简单。

实际上又很麻烦,那就是具体操作的时候,不能把刚刚夺取的雍州,幽州,并州和冀州百姓,推到对立面。

因此,这就需要“人性”的微操了。

整整三年,吴王地和整个朝堂,都在忙着这个事情。

这些“大统一”策略,实际上是非常消耗钱和粮食的。

比如你要统一文字,那么全国的教科书,全国的书籍,你是不是要给原来拥有者进行免费更换。如果你要钱,人家压根不会配合。度量衡也是一样,原来的,升,斗等工具,你收回去,人家不方便怎么办,你是不是要给人家发新的。

还有更费钱的车同轨,整修道路,刻不容缓。

但是都要钱。

吴王地可不是秦始皇,直接让老百姓自己买单。

这种后果不仅仅会把老百姓推到改革对立面。

还会破坏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声誉。

因为“大统一改革”急需把原来超过80%的国家收入,都投入到军事的局面彻底改变。简单地说,如果不“马放南山”就没钱进行改革。

所一,统一大改革的背景就是,统一后的吴军,除了东西南北中,五军都督府直辖的五大禁军,每军保存两万编制和基本开支,外加已经扩编到了三万人的海军,总共豢养13万职业军精锐。

然后其他地方军的裁撤,缩编,尤为凶狠。

原来一个州的郡兵,累计起来,最低也有五万以上。

现在都被控制在两三万之间,等于一个郡的郡兵,也就两三千人,大郡最多也才五千人。

好处是,老百姓服兵役时间减少了,可以把大量时间花在农作物上面。

坏处是,13万海陆禁军,时不时就得前往\"“不稳”的地方,镇守。

其中雍州,并州和冀州,直面大草原势力的三州,成了这些军队经常出没得地方。

对了,由于中原各州大裁军,导致被皇帝吴地加封为“燕王”的燕国国主公子定,和代王,代国国主公子恒两人亚历山大。

他们没有响应裁军号召。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特么不能。

否则林胡和东胡,还有匈奴突然抢一把,啥都没了。

所以公子恒和公子定不仅仅不敢裁军,还在国内招募大量退役军官,把五万代军和十万燕军,狠狠的武装起来。

这不,至圣四年,公元前455年春天。

三年休养生息,中原八州,算是恢复了点元气,恢复到什么水平?

那就是南方各州“全面奔小康”。和现代的奔小康是不同的。

古代,吴皇地的奔小康,是指“各州各郡,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不病死一个人”这三点,你以为很简单,其实很考验地方官的能力,不饿死人,就要粮食足够自给自足。按逻辑说,老百姓辛辛苦苦耕地,是不可能没饭吃的。但如果朝廷以增税的名义,把大部分产出都拿走了,就一定会饿死人。所以,原来十税一,十五税一的,全部改成了20税一,也就是5%纳税标准。

而且由于早就废除了特供封建主的“赋”,并把“赋税合并”,所以,吴王地的这个20税一,比文景之治的时候的30税一,其实还要更低。汉朝的“赋”可也不低啊。

拥有现代商业思维的吴王地,显然看不上这三瓜两枣,把岛国的石见银矿,还有菲律宾世界第三的金矿,好好挖一挖,不啥都有了。

所以,别看他不取百姓一分一毫,那是因为他的殖民公司在海外疯狂掠夺弥补了损失,最近几年,他的海盗军团以缅甸等地为跳板,正在疯狂入侵,抢劫非常富庶的天竺阿三。

天竺坐拥全球最大的平原地区,还处于热带,一年四季都可以种粮食。也难怪,他的殖民公司的武装人员,都疯狂杀向南亚次大陆,干一票回来,就是超级富豪了。

这个时候,你就明白,为什么工业革命爆发在欧洲了吧,把全世界抢了,他们能没钱搞科技发明,能没钱进行生产线升级,看看20世纪,他们把殖民地全丢了以后,立马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大英帝国打个阿根廷都要全国总动员。打赢还是因为阿根廷失去了法国等军火商的弹药补给导致的。不然就那点家底,萨姆导弹只要供应的上,分分钟沉入大西洋。

太子安来燕国是来干嘛的?

自然不是来看弟弟燕王公子定的燕军操练的。

说实话,招募大量退役吴军老兵的燕军,经历三年苦练。已经有了当年耀武扬威的吴军的胆魄。所以,太子安,是给弟弟分权的。

“燕王听旨,奉天承运,皇帝陛下诏曰,北方夷狄,狼子野心,卷出重来,特设甘肃(陇西郡),固原(北地郡),榆林(上郡),太原,大同(代国),宣府(上谷郡),山海关(右北平郡),辽西,辽东九边总兵府......”

为了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吴王地最终还想学习朱元璋,设立九边体系。九边的模式,非常简单,把当地民户全部迁走,搬到内地,房屋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授权给新设立的军镇总兵府,总兵府设总兵掌总,一个副总兵协助练兵训练,一个副总兵负责屯田安民。

由于境内土地,矿产,全部属于军方,所以他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招募士兵屯垦。按比例分配。

你会说,国内压根不缺土地,谁会跑到鸟不拉屎的边境开垦土地啊。

是的,是没人乐意啊,所以屯垦的初期投资,都是军方承担的,比如牛马,农具等。

最关键,你以为你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吗?

边军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

自然,考虑到明朝末期,将领把军户当奴隶和牛马的骚操纵。

所以吴国建立的军户制度并非终身制,而是有时间限制的义务制。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就是九边总兵,会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抽调义务服兵役的军户,举家迁移到军镇居住,时间为3年。

别看吴国马放南山了,他们建立的全国性义务兵役制,还在高效运作。

为什么逃之夭夭的赵无恤和田盘等人没敢现在反攻啊。就是一旦惹毛了吴王地,来一个总动员,不搞休养生息了,追着他们打。

他们压根扛不住。裁员之后的全国八州,也就是吴国九州除去全副武装的幽州以外的北方五州:雍州,并州,冀州,兖州和豫州,南方三州:扬州,荆州和益州

其实,还有第十州,那就是幽州之外的交州,也叫广州。

靠着比扬州离南洋殖民地更近的地理优势,现在发展很迅速。简单地说,海外掠夺发了财的海盗们,登陆第一站,肯定是此时开发很差,很不足,甚至人口都不多的岭南各郡。他人口甚至还没幽州多。

但架不住发展快啊。我底蕴不如你,但我吸血比你狠啊。

可惜,吴国分十州,交州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划给燕国的幽州来的重要。虽然交州比幽州赚钱很多。

公子定头皮发麻的看着大哥送来的圣旨。这特么就是渗沙子啊。

燕国分出宣府和山海关,一东一西两大军镇。

自己在涿郡,就别想其他的。反而是辽东辽西,他压根不在意。至于鸭绿江以东的“田氏朝鲜”。他更加不在意。

是的,这个时候的燕军早已经打到了鸭绿江江边,免得严阵以待的田氏朝鲜。公子定没有选择冒险入侵,不是怕打不过范蠡,而是占据辽东这么大一片空地的他,没人开垦啊。中原百姓,除非强制,压根没人乐意来这里受冻。

恰好中原内战,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土地还肥沃,水利设施还比鸟不拉屎的辽东强。

可想而知,虽然燕国占据了,但只能沦为他们的牧场,用来放牧。自然,害怕吴军赶尽杀绝的田盘,也没敢跨过鸭绿江。不然引起吴国洛阳朝堂的重视,那就麻烦了。

陆路杀过来是很麻烦,但别忘了吴国独霸天下几十年的海军。学学后来的倭寇,时不时洗劫一下,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不要以为吴国海军不会,天竺的阿三,现在就享受这个待遇。

“二弟,既然如此,这四镇总兵官,还是由你举荐,他们既是朝廷的官,也是你燕王的将。”也就是双重领导了。

由于燕国太穷,你还真没办法拒绝。

非常有意思,在其他四镇一直没啥头绪的时候,代国的大同军镇,和燕国的四镇,却很快就组建了。

代国的大同镇总兵官,由代国上将军兼任。

所谓上将军,就是原来吴国的大将军类似设定。

只是小小藩国,你也称呼大将军,不是要得罪朝廷的重臣。

所以改为上将军,这点燕国,还有派人称臣纳贡的田氏朝鲜,也都是上将军掌兵权的模式。

春秋时期的“将相和”模式,还在发光发热。

这将,就是上将军或者大将军为首的军方,相就是丞相为首的文官们。说他们是文官,其实他们带兵打仗并不一定差。

这可不是宋明时期。

九边军镇,陆陆续续推行了两年,才基本建立起庞大的防御体系。

这也导致雍州,并州,幽州三大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军镇州”这里的百姓,兵役也很难不重。

自然,闲来无事的九镇总兵,也会不断找朝廷要钱要粮,用来修建连贯的“吴长城”和配套的一镇五路25卫坚城。

为了构建好这一体系,吴王地不得不派海军都督徐承,亲自前往交州,指挥入侵天竺工作。

没办法,抢的钱粮,不够开支啊。

所以,和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不同。

吴国的修长城,实际上是在分殖民地的巨大蛋糕。

坏处又没有,答案是,越来越多的金币,银币,铜钱(方孔兄)的购买了,是一年不如一年。

这还是无数地主老财喜欢把这些“钱”藏在地窖的原因。

他们压根不知道,藏起来的金银货币是会贬值的。

等于朝廷在“增发货币稀释国民财富”。

之所以没有迅速编制,还是因为全国十大州在迅速恢复的国民经济。尤其是休养生息政策一直在持续。

转眼,吴王地过完了五十岁大寿,没有大操大办。

一个原因是,刚刚不久死了老婆,莫柔这个贵妃娘娘,还是因为上次生下最后一个闺女,伤了元气。

床上躺了多年,最终没能扛住。留下4子2女。

这个女人也是个人才啊。

“臣弟接旨。”公子定也没办法。别看他有十万大军,六郡平均下来一个郡两万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