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第725章 瑶池盛宴

鄱阳。

四五个村的百姓围住了城里的司税衙门。

不论司税官如何解释朝廷没有加税,都没人相信。

在一个黑衣大汉的鼓噪下,愤怒的百姓砸了衙门,将十几个官员打的遍体鳞伤。

鄱阳太守弹压不下,只好给建邺送信求援。

***************

吴郡。

回家乡“探亲”的顾雍看着各地传来的信件,喜道:

“之前的乱子就够吕蒙喝一壶的了,现在鄱阳和芜湖也成功激起民乱了,我倒要看看,吕蒙有多大能耐!”

他放下信件,继续道:

“给各地传令,务必在吕蒙的人马抵达前安抚乱民,把平息民乱的全部功劳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还有,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吕蒙的人直接接触乱民!我要让吕蒙彻底脱离基层!”

顾雍之子顾穆闻言问道:

“父亲,抗税的事情怎么说?”

顾雍道:

“就说我们联名上书,陛下迫于压力,已经撤回加税五番的政策了,但是依旧涨了两成!”

顾穆点头道:

“我明白了!从五番降到两成,百姓肯定愿意交,等我们平了民乱,还帮官府收起足够的税。

这功劳、民望、官府的依赖和多余的税赋,便都是我们的!”

顾雍一脚踹了上去,骂道:“蠢儿,这是能说出来的吗!不知轻重!”

顾穆忍痛道:“儿错了,以后一定管好嘴!”

***********

帕米尔高原。

一片连绵的军营在山腰铺展开来,旌旗遍布。

虽然已经是春天了,西域和贵霜都郁郁葱葱,此地的气温却还是很低。

因此,将士们穿的比较多。

好在去年棉花产量不错,全军都穿上了棉衣,这点程度的低温不会冻着将士。

远处。

一匹棕红色的战马飞驰,行到辕门前,大声道:

“陛下已经进入山谷了,雪卫军已然迎上去了!”

赵云闻言,大声吼道:

“全军将领和随军文臣,出营3里恭迎御驾!”

不多会,糜芳、诸葛亮、魏延、吴兰、马良、毋丘俭、苏则、周仓、马谡、廖化、马岱、邓芝、关平、关统、关彝、张遵、诸葛瑾、邓艾、曹干、夏侯霸、荀俣、刘晔、蒋济、蔡秩、刘晨、李靖、沈万、钟毓、马钧、华佗、许仪、徐盖、程咨、黄柄等一众文武出营,在营外按官阶次序列队。

此外,还有鲜卑、匈奴、韩倭、百越、南蛮、羌氐、贵霜、安息、乌孙、大宛、身毒、西域诸邦的族长或酋长,在文武官员之后站定。

三刻钟后。

阿斗在雪卫军和近卫军的拱卫下,缓缓行来。

百余文臣武将一起跪拜,山呼万岁。

阿斗看着曾隶属于三国各势力的精英和中原周圈的异族头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时也在感慨:“父皇这是把大半个朝堂都赶过来陪我封禅昆仑了,朝廷能顺畅运转么。”

他边想边等山间的高呼声消散,张开双臂,温声道:

“众卿平身。”

众文武谢恩起身,赵云和诸葛亮肩并肩走上前,齐声道:

“恭请陛下入营。”

阿斗伸出双手,抓住二人的手,一齐向营中走去。

入营后,又是一番冗长的觐见仪式,阿斗好歹应付过去,留下几个知近的人,聊天解乏。

糜芳眼含热泪,一把抱住阿斗,喜道:“都长这么高了,长这么壮了,这天子气度,端的是威仪啊!”

阿斗看着舅舅真情流露,很是感慨,温声问道:“大舅和舅母可安好?”

“安好!”

糜芳连连点头:

“他们都很好,在家颐养天年,小武娶了吴家的女儿,子兰也许配了人家。”

“哦?子兰这才七八岁吧,已经定下婚事了!”

“那可不,大姑娘了,再不找婆家就剩下了,你猜舅舅给她找的谁家的夫婿?”

“这个我可猜不到。”

“哈哈,是许靖的孙子,那孩子长得秀气,文章做的不错。”

……

二人又聊了一会,阿斗问赵云道:“赵叔,黄忠他们都没来么?”

赵云知道阿斗在私下场合不愿以君臣之礼相称,也就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回答道:

“黄忠、严颜他们年纪大了,太上皇怕他们长途跋涉吃不消,就没准他们过来。”

阿斗点头:“也对,这一路上又是戈壁沙漠、又是草原、又是高山峻岭的,还是不要冒险了。

我看满朝文武都来了,朝廷那边能行吗?我父皇会不会太过操劳?”

诸葛亮接过话头道:

“陛下放心,法正、李严、费祎、蒋琬、董允、杨仪他们都在长安辅佐太上皇。

大部分政务都是各个衙门和内阁在处理,太上皇不算忙。”

阿斗闻言稍稍放心,又问:“封禅事宜可安排好?”

诸葛亮道:

“天坛、地坛皆已经完工,所需玉碟、仪仗、祭品皆准备就绪,只等吉日,陛下封禅。”

随后,几人就封禅事宜细细沟通,直至午后。

马良入帐道:

“恭请陛下携文武,共赴琼筵。”

阿斗起身出帐,和文武大臣在营中空地就座,他头顶天穹,脚踏坤灵,气度甚是威仪。

阿斗扫视一周,朗声笑道:

“传说西王母居于昆仑瑶池,常设宴邀群仙共襄盛举,诚乃仙界之雅事也。

今夕,朕携文武群英,莅临昆仑源头,琼筵盛启,觥筹交错,此诚乃辉映苍穹、铭刻青史之美谈!”

群臣山呼万岁,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少顷,四周安静下来,阿斗起身,端起金樽,大喝道:

“首杯酒,朕要祭奠为匡扶大汉阵亡的英魂!”

话罢,将酒洒于昆仑圣土之上。

众文武闻言,一齐举杯祭奠。

阿斗端起第二个金樽,大喝道:

“此杯酒,朕要颂祝大汉国祚永绵,邦阜民安,四海晏然,共臻太平。”

话罢,饮了满满一樽玉液。

众文武高呼万岁,一齐痛饮。

阿斗第三次端起金樽,大喝道:

“朕以此酒,祈愿君臣和睦,共襄盛举,力创太平之世,以福泽万民。”

众文武在此高呼万岁,痛饮琼浆。

赵云饮罢,放下酒樽,感慨道:“陛下之帝王气度,千古唯一也!”

琼筵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夕阳将落才散。

五日后,距离封禅日期还有三天。

上至皇帝下至仪仗随从,皆不例外,开始斋戒。

又三日,便是封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