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246章 查勘审断事艰难(四)

政事堂宰执们将所有的案卷和置勘院的判词都集中到一起,同时命令政事堂的堂吏们将这些案卷加以整理节略。

第二天朝参,韩忠彦首先奏道:“官家,置勘院已将孔家一案审断完毕,经三司推事,政事堂察看,并无不妥,伏请圣裁!”

赵佶说得:“如此大案巨典,吾岂得一人自专?朝参后召两制以上大臣共议此事。”

章惇说道:“官家,奉诏出使大理的大理宣慰使蔡卞上书,言大理愿与我国一道共同对付交趾,同时大理遣其国主之子,携带贡物,请求入贡。”

赵佶如今正要对付交趾,而且大理入贡,对自己也是一件能够提高威望的事情,当即说道:“大理尚称恭顺,既然愿意入贡,即当允之,着礼部、枢密院办理,勿令远来之人失望!”

朝参本来就说不了多少事情,赵佶做了决定后,随即宣布退朝,然后两制以上的大臣们留下来。

赵佶说道:“诸位先看看置勘院的判词,说说看法。”

事到如今,赵佶觉得全案已经定谳了,置勘院的判词,赵佶已经看过了,基本上没什么可挑剔了,既保全了朝廷的脸面,又将孔家严惩,算是做的不错了。

诸位大臣看过后,基本没什么意见,但是对判决孔若蒙斩首认为不妥,孔若虚算是撞到枪口上,被高俅当众斩首,虽然也是市曹刑戮,但是总归没有经过法司定罪。现在孔若蒙算是法司定罪,死是肯定的,但是若是将其市曹刑戮,当众斩首,算是将不市曹刑戮士大夫的潜规则打破了。

故而一众臣子们希望赵佶考虑一下此事,将孔若蒙的斩首改为绞刑,并且在狱中将其赐死即可。

按照大宋的潜规则,自来断命官罪,皆以特旨非以法。这一说法虽然过于绝对,但在诏狱中却常有体现,皇帝可以视统治需要或是凭自身喜恶对诏狱做出严惩或宽贷的判决,对于大理寺、刑部所议定的罪名和量刑意见也常 常不予采纳。部分诏狱案件中,皇帝对有司拟定的判决并未提出意见,也未重新下旨,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进行“圣裁”。这种情况中,皇帝已经通过默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裁判意见。

大臣们希望赵佶动用特旨的权力,将孔若蒙减罪一等,由斩改为绞,止于狱中赐死。这事并非没有先例。

在之前大宋的诏狱案件中,仅有张琼一人被赐死于城西井亭。冯瓒案中,赵普跟太祖说:“瓒等法当死”,太祖本想饶过冯瓒,赵普却固执的认为万万不可, “乃削去名籍”。该案最终以冯瓒流放至登州沙门岛,李美发配至通州海门岛, 刘嶅免去官职,李楫“特免配流”告一段落。

还从未有过将诏狱人犯施以斩首的先例。大宋诏狱的处罚实际上是比较轻的,甚至有的大臣不止一次的被下诏狱,经一贬再贬,却仍然能够活跃在北宋官场之中。此外,北宋的赦宥罪囚活动也十分频繁,大宋自祖宗以来,三岁遇郊则赦,此常制也!这种频繁的赦宥活动在宋朝之前是不常见的。

通过频繁的赦宥,因诏狱受到处罚的官员很快便能恢复自由,甚至官复原职。故大宋皇帝在处理诏狱案件上奉行仁政,不像 汉、唐两朝,动辄诛杀。现在诸位臣子们也就是要求赵佶通过皇帝的司法权,将孔若蒙赐死,尊重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同时置勘院的审断就是给赵佶留下的操作的空间,作为大宋官场的资深选手,范纯礼、蔡京怎么不知道大宋的潜规则,之所以将孔若蒙定为斩首,就是给赵佶留下操作的空间。

赵佶想了一下,自己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因为这种事情和臣子们争执,快点把此事了解才是真的。

赵佶于是说道:“诸卿既然都如此想,就将孔若蒙减罪一等,改为绞刑,于皇城司狱中赐死。”赵佶说完,在置勘院的判词上御批道:所判皆合法理,特减孔若蒙罪一等,止于狱中赐死耳,余皆不变!赵佶画好画押后,交给政事堂宰执们,转达置勘院。

如此,本案基本上就算结案了。诸位臣子们走后,赵佶正在批阅劄子,郑氏遣自己身边的内侍来轻赵佶过去,赵佶赶到非常诧异,郑氏一向是谨守本分的,此事若是刘娘子做,尚算正常,郑氏为何遣自己的心腹内侍来请自己过去,说不定是后宫出了什么大事吗?

赵佶于是起身赶往郑氏居所,一路上也问明情况,原来是孔氏已经在郑氏那里跪了两日了,只为请郑氏帮忙,要见赵佶。若是寻常人,郑氏恐怕早就将她打杀了,郑氏能在宫里深得王皇后、赵佶的信任,执掌后宫,岂是等闲女子。但是因为孔氏是圣人苗裔,而且又是赵佶派人亲自送来她这里的。

郑氏以为赵佶对孔氏有想法,故而也不敢随意处置她,万一哪天赵佶突然问起这个人怎么办,总不能说已经赏她一仗红了吧。孔氏就一直跪求郑氏,郑氏没办法,只得将此事告知赵佶。

赵佶在内心中暗骂童贯这个蠢奴才,干的这叫什么事!赵佶来到郑氏居所,郑氏已经在等候赵佶了,赵佶问道:“宸妃,到底怎么回事?”

郑氏说道:“官家,臣妾也问过了,她只说要见官家,其余的话一个字也不说。”

赵佶怒道:“胡闹!”郑氏说道:“官家,这可是孔家的小姐,诗词书画无所不通,臣妾蒲柳之质,哪能和人家相比!这等才女,想必只有武周时的上官婉儿能与之相比吧!”

赵佶哪能挺不错郑氏话里的深意,赵佶入内,见孔氏跪在地上,便问道:“你要见吾何事?”

孔氏说道:“犯妇想求官家一个恩典。”

赵佶大概知道所为何事了,赵佶说道:“你且说来。”

孔氏说道:“犯妇自知孔家罪孽深重,百死不足以赎其罪,但是养育之恩,岂能不报?犯妇惟求官家开恩,与父亲见一面,愿结草衔环以报官家大恩。”

赵佶想了想,现在孔若蒙关押于皇城司,保密倒是没问题,这也是人之常情,谅她一个弱女子,能济得何事?便说道:“如此吾准了,梁师成,带她去见孔若蒙一面后就回来。”

孔氏跪谢后赵佶赶紧回去处理政务,对的,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女人只会影响朕拔剑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