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231章 树倒猢狲皆散去(二)

赵佶让高俅去杀孔若虚,也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赵佶手上还是得有自己的几把刀,童贯现在执掌皇城司,算是一把刀。但是一来是只有一把刀肯定不保险,同时还是得有人制衡童贯,高俅当然算是一个不错得选择。

但是高俅可不像童贯那样,童贯是太监出身,说白了就是皇权得依附,只要赵佶不太昏聩,童贯绝不敢噬主的。可是高俅就不一样的,首先他自己和士大夫们关系就颇深,他做过苏轼的小史,又曾在驸马都尉王晋卿手下干过活。从心理上就是十分亲近士大夫的。

要想让高俅成为赵佶手中一把可靠而锋利的利刃就得斩断他和士大夫们的联系,毕竟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嘛,俅子,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高俅捧着太祖皇帝的佩剑,走到孔若虚面前,沉声说道:“官家有旨,令立斩孔若虚,奉圣公,上路吧!”高俅在路上已经想清楚了,他本就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的,再怎么和士大夫们亲近,总归是被人看不起的,不若紧紧抱紧赵佶的大腿,才是真的有出路的。

他本就是东京街头的泼皮闲汉,也知道高门大户人家往往都养着一帮人,专门帮他们干脏活的,赵官家一样需要这样的人,只要有富贵,管他什么脏活不脏活的,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

听到这个消息,孔若虚一下子惊呆了,从他做这件事开始开始,他就想过会是怎样一个结果了,三尺白绫,一杯毒酒这些事情不是没想过,但是他们想到赵佶会把事情做的如此之绝,市曹刑戮士大夫,真是半点体面都不留。

此刻这位奉圣公已经吓得体如筛糠,黄白之物流了一地,哆哆嗦嗦的说道:“我是奉圣公,我要见官家,我是士大夫,祖宗之法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一众士子们也被惊呆了,不少人又开始闹起来了,没想到这次禁军没有再惯着他们,禁军士卒们大喝一声,吓得这些士子们动都不敢动,赵佶在城上看的清清楚楚,对诸位大臣说道:“彼辈毫无血性,何堪一用!”

赵佶这句话算是给这些士子们判了死刑,不过臣子内心肯定在腹诽,面对这刀丛剑林,有几个人不怕的?

两个班直将孔若虚拉起来,找了个凳子把他的头按在上面,露出保养得当的脖子。

高俅此刻已经想通了,既然官家要他干这些脏活,自己就得给官家干好了。幸亏高俅是练过几天枪棒的,有两膀子力气,不然用长剑斩首,还真是不太方便。

高俅两臂蓄力,将长剑抡圆,剑似长泓,又好似一匹白练闪过,孔若虚的人头从凳子上掉落,一路滚向这些士子们,鲜血向前喷洒,在地上形成了典刑的喷溅型血迹。赵佶在城楼上啧啧称奇说道:“太祖的这柄宝剑,端的是锋利啊!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果然是太祖御用之物,倒是便宜高俅了。”

有班直武士提起孔若虚的头发,拎着他的首级去往城门处。看着赵佶竟然当场就将孔若虚斩首,这些士子们不禁噤若寒蝉,不敢出声,不少人都吓得浑身发抖,没想到赵官家连奉圣公都敢杀,而且是当街刑戮,现在禁军又将自己团团围住,苦也!

赵佶接着吩咐道:“梁师成,将京东路的急递给下面的这些赤胆忠心的国家元气,未来的朝廷栋梁们念来听听,看看他们的奉圣公对的好大事!”

梁师成下去办事,赵佶问道:“城下这帮人,聚集成群,冲击宫殿,意图胁迫朕躬,该当何罪啊?”

章惇说道:“按刑统,当比照诸向宫殿射箭减等处罚。”

赵佶问道:“枢相详论之!”

章惇说道:“按刑统,诸向宫殿内射,谓箭力所及者宫垣者,徒二年。殿垣加一等,箭入者各加一等,即箭入上阁内者绞,御在所者斩。放弹及投瓦石者各减一等,亦谓人力所及者、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即宿卫人于御在所误拔刀子者,绞。左右并立人不即执捉者流三千里。官家今日御宣德门,即使御所在之处,士子们搅扰圣驾,当以放弹及投瓦石者论减一等,即在徒二年上减一等,即徒一年。”

赵佶接着说道:“然后根据刑统之规定,流刑以下,皆可赎刑,枢相,朕说得对吧?徒一年赎刑多少?罚铜二十斤是吧!枢相还真是宽仁!”

苏辙说道:“官家,孔若虚已经伏法,这些士子们不过是受他诓骗,本心并非为恶。圣人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日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官家何妨宽宥其罪,以示官家之宽仁,士子们必对官家感恩戴德,戮力效命的。”

赵佶说道:“城下刚有一个圣人苗裔,血还没干呢!这帮人,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苏相,你知道杀人之后,要作什么吗?”

苏辙有点茫茫然,赵佶慢慢吐出两个字:“诛心!”

将这些士子全部收押,交皇城司议处!赵佶的命令还没说完,一众臣子们全部跪下请赵佶收回成命,连一直未发言的苏轼也说道:“官家,这些士子纵然有罪,交三法司、开封府审断即可,何必交皇城司呢?官家要知道,三木之下,求何不得?一旦胡乱攀咬,致生变乱,得不偿失啊!”

赵佶本打算给苏轼一个面子,城下突然传来一声大喊:昏君!这昏君栽赃我孔家!梁师成当即命令禁军士卒将这个大不敬的狂徒拿捕,这些禁军士卒当即冲进去抓人,他还在大喊大叫,一个指挥使用刀鞘狠狠的抽了他几个大逼斗才令他安静下来。

赵佶平淡的吩咐道:“这是大不敬啊!令高俅就在城下审断,朕立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