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225章 经筵讲开言语惊(二)

赵佶看着这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讲官,不由得仔细打量着他。这位还有些稚嫩的讲官,因为充任经筵讲官被特许借绯,也就是可以穿上红色官服,在一众中老年人中显得鹤立鸡群。

周武仲出班说道:“臣周武仲进讲。”

赵佶微笑着说道:“周卿是少年英才,不必拘束。经筵是为探讨学术讲经论道,周卿且放胆。”

事到如今,赵佶也想明白了,在经筵之上,就算就算周武仲真的搞出什么事情,自己也没办法阻止的,经筵讲官在经筵就算偶有冒犯,最多就是将其讲官免去,升官外放即可。况且赵佶觉得这周武仲未必是真的要找事,恐怕也是受了他人挑唆的,权且看看他想说什么。

周武仲整理仪容,上前说道:“臣谨为陛下讲《新唐书 睿宗玄宗本纪》!”

赵佶眼皮一跳,大概知道他想讲什么了。无非就是这些事吧,赵佶调整了一个相对舒服一些的姿势,好整以暇的准备听周武仲说些什么。

已经有人觉得不对劲了,赵佶用余光瞟到,吕惠卿轻轻拉了一下曾布的衣服,低声向曾布说了什么,曾布只是回了一个无奈的表情,吕惠卿只得在一旁无奈的看着他。

苏轼作为老臣,也被赵佶赐坐,和苏辙坐在一起,两位苏学士都闭目养神,根本不看他。赵佶在御案上,仔细观察着下面群臣的反应,不少台谏的臣子和学士院的臣子们倒是在仔细听周武仲讲。

由于今天只是经筵的开讲仪式,并不会深入的讲解,周武仲只是将新唐书简单介绍了一下,重点其实就是新唐书的赞语,也就是对传主的评价。

周武仲将这段赞语读出来: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赵佶不由得皱起眉头,感觉戏肉要来了。周武仲继续说道:“盖人主之私欲,可以亡家败国。陛下宁无鉴乎?臣尝闻陛下醉心梨园,好度曲子,此皆亡国丧家之举。陛下即位以来,开言路,败西贼,颇有振作之意,为何沉溺于此,岂不闻后唐庄宗之故事乎?”

这时候作为首相的韩忠彦不得不出班说道:“周武仲,你放肆!备位讲官,是为陛下讲读经史,不是胡言乱语的,还不退下。”

接着韩忠彦向赵佶说道:“陛下,周武仲不过弱冠,年少轻狂,不知君威,些许狂言,陛下何妨宥之。由臣等责之堂官,加以约束即可。”

不得不说,韩相还是老好人啊,三两句话就给周武仲先定个年少轻狂,大宋本就有着很浓重的神童情节,像晏殊这些都是少年科第,位极人臣的。对于像周武仲这样的不到弱冠之年就得中进士的人,无论是宰相还是皇帝,一般都对他们比较宽容的。

韩忠彦上来就把周武仲的话定为狂言,就是怕赵佶重处他,毕竟若是任起真来,给他定诽谤君上的大罪,也不是不行。故而作为首相,韩忠彦赶紧来灭火,想把事情最小化。

赵佶笑着说道:“经筵本就是君臣探讨经史,互相进益的处所,并非朝堂,今天也没有殿中侍御史,不必如此紧张!”

说罢,赵佶问周武仲说道:“周武仲,你既说到欧阳文忠公的伶官传序,当知欧阳文忠公之言。”说罢,赵佶将伶官传序那一段背出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赵佶问道:“周武仲,你想说得是这个吧!”

旁边韩忠彦、曾布等人疯狂的给周武仲打眼色,希望他适可而止,但是周武仲根本不管两位宰相的眼色,直接对赵佶说道:“陛下既然已知,就当反躬自省,励精图治才是。”

赵佶轻轻一笑,从嘴里挤出两个字:屁话!

周武仲一下涨红了脸,说道:“陛下何以辱没斯文,当殿辱骂于臣!”

赵佶嘿嘿一笑,说道:“只准你骂得朕,确不准朕骂得你?这是什么道理,哪个圣人教你的?”

韩忠彦等人在下面疯狂的给赵佶使眼色,熟悉赵佶的他们知道,若是赵佶自称朕的时候,就是极为生气了。

赵佶走下御座,拿起书桌上资治通鉴,突然将书砸到周武仲的脸上,将他的璞头都打掉了,赵佶平静的说道:“照你这么说,不听你的,大宋要亡国咯?”

周武仲梗着脖子说道:“难说!”

这句话一出,连韩忠彦都怒视着周武仲,押班的章惇更是直接直接出班怒喝道:“周武仲,你要谋逆吗?班直武士何在,还不将这狂徒拉下去!”

连苏辙都出班说道:“陛下,周武仲狂悖,理应交台谏重处。”

赵佶摆摆手说道:“既然朕说了不以言罪人,就不会因为他几句狂言治罪于他的。”

赵佶问道:“周武仲,你说朕沉溺声色,朕是不理朝政,不批劄子,不去祭祀,你给朕说说,朕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了吗?还是朕任用奸臣,国事日非,外夷侵逼,民变不止呢?”

周武仲张了张嘴,却说不出来话,赵佶的罪证,无非就是宫中流出的几支曲子罢了,算得什么罪证,周武仲现在一想,自己还真举不出来什么赵佶昏聩的例子。

赵佶笑道:“你一黄口孺子,书还没读明白,跟朕奢谈什么盛衰之道,兴亡之理,你也配!依仗着会了几句圣人之言,就在朕面前鹦鹉学舌,何其可笑!”

韩忠彦赶紧打圆场,说道:“陛下何必动怒,周武仲毕竟年少,不知轻重,不识大体,交堂官重处即可。”

赵佶说道:“朕已经说过了,不以言罪人,就不会以此处置他。周武仲,暂留你差遣,居家反躬自省,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给朕上劄子。”

周武仲浑浑噩噩的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