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99章 蛮夷技穷无奈何(四)

殿内陷入一片沉默,李乾顺本就不是果断的人,现在他觉得嵬名安惠说得有些道理,李察哥说得也有道理。李乾顺在静静的思考此事,其实要在元昊时,这根本不能算什么事情,不管是多么能战的将领,不管你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只要元昊对你起了疑心,只杀你一人就是最大的仁慈了。

然而李乾顺不能也不敢这么做,杀了仁多保忠,甚至连仁多宗保、仁多洗忠都杀掉,对于李乾顺来说,并非难事。可是杀了他们,谁来替李乾顺守卫静塞军司,而且仁多氏会怎么想?要是仁多保忠被杀,那已经投宋的仁多楚清就是仁多氏的族长,就算仁多氏不直接反叛,要是宋廷用仁多楚清招来仁多氏族人,又怎么办?

李乾顺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万全之策,嵬名安惠说道:“陛下,臣以为晋王说得确实也有理,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须得预有准备,否则临事不及矣。”

李乾顺说道:“仁多保忠当世名将,精通韬略,遣何人去能胜?梁王坐镇兴庆府,不可轻动啊!”

嵬名安惠说道:“陛下,不必忧心,只是预先准备而已,若是仁多保忠晓事,就当自己熄了不该有的想法。”

李乾顺说道:“愿闻其详。”嵬名安惠请出舆图,说道:“陛下,而今仁多保忠虎踞韦州,以陛下观之,若是其真的反叛,当如何做?”

李乾顺胸中毫无韬略,自是不知,但是他知道自己弟弟李察哥颇有韬略,嵬名安惠、仁多保忠都对他赞叹有加,认为他是大夏的下一代军中翘楚,李乾顺说道:“晋王,你来说说,若你是仁多保忠,要反叛,该怎么做?”

李察哥赶紧跪下说道:“臣弟岂敢反叛!且臣弟认为,仁多将军不会行此不智之事。”

嵬名安惠说道:“晋王殿下,老臣从戎多年,大小战事,见得多了,各种背叛,更是不计其数,我也不认为仁多将军会背叛大夏,但是不可不防啊!”

李察哥拱拱手,仔细察看地图,在心里谋划着,李乾顺笑着说道:“察哥,就当是梁王的考较,放胆说即可。”

李察哥看着地图,思索半天说道:“若是静塞军司反叛的话,臣弟以为,无外乎三种办法,一是与宋军勾结,宋军与静塞军司里应外合,兵进灵州,夺取灵州,可以给为自己投宋增加砝码,这是上策。”

嵬名安惠笑道:“晋王继续说说中策和下策?”

李察哥继续在地图上比划着,说道:“中策就是与宋军合兵西向,席卷西寿保泰军司,将黄河以南尽奉宋人,也算的一份大礼了。下策嘛,就是谨守韦州,以待宋军。”

李乾顺说道:“梁王觉得晋王说得如何?”

嵬名安惠笑着说道:“晋王天纵英才,深通韬略,未来必是我大夏柱国!晋王确是一块璞玉,只要稍加打磨,就是美玉良臣。”

李乾顺笑笑说道:“那梁王还要多加教导啊!梁王觉得晋王说得如何。”

嵬名安惠说道:“若是纯以军事论,晋王的看法的确精当。但是晋王还是少于历练,对人心把握不足啊!”

李察哥恭敬的说道:“还请梁王教我。”

嵬名安惠问道:“晋王殿下,若是你是静塞军司统军使,要举静塞军司和韦州城投宋,你要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倒是把李乾顺、李察哥兄弟两人都问住了,投宋就投宋啊,不就是为了高官厚禄、歌儿舞女、娇妻美妾吗?还能为了什么,要不然就是在大夏无法立足了,不反即死,除此之外,还能为了什么?

嵬名安惠笑笑说道:“陛下、晋王,仁多保忠出身仁多氏大族,又久经战阵,老谋深算,岂是一般人可比?老夫猜的不错的话,若是仁多保忠要投宋,和宋人的条件必定会是效法麟府路折家,世镇韦州,为宋廷门户。”

李乾顺、李察哥都是嘶的一声,确是如此,宋夏各个将门,有比折将更滋润的吗?恐怕没有了。

折氏系云中大族,为鲜卑后裔。唐武德年间,府州折氏始祖折华,由云中迁来府谷,折华被朝廷任命为府谷镇遏使。在府谷孤山川定居后,折华着手制定族规,整顿族群,开垦土地,发展农牧,修筑城堡石塘关,建立守关军,严勤克俭,励精图治,使得府州折氏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拥有一定实力的地方豪强。到了唐代末年,首领折宗本在始祖折华开创的基础上,进占河西,为折氏在府州事业的开拓奠定了基础。从唐咸通十一年(870)折宗本任唐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一直到南宋绍兴九年(1139)折可求守城战死,近三百年时间,折氏子孙世袭知府州事,筑八城二寨,前后十代为将,历奉唐、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朝六朝,连仁宗皇帝也赞叹道:“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麟府路折将有宋一朝有参与对北汉发动的统一战争,历任云麾将军、汾州团练使、知府州、府州防御使、永安军节度观察留后、泰宁军节度使、去世后朝廷赐侍中的折御勋;子河汊大败辽军、收复宋所失州县十五处、历任府州兵马都使、闲厩副使、知府州、崇仪使、领成州刺史、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麟州兵马都总管、夏银府绥都巡监使、赠侍中、校检太师、尚书令、燕国公,朝廷赐庙额“显忠”的折御卿;任东头供奉官、可崇仪副使加阶勲制的折御冲;同巡检使折海超;辅佐丈夫带领儿孙抗西夏、战辽国的巾帼英雄折太君。

折将在大宋可谓显赫无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将门,对大宋而言,折家抗辽攻夏,对朝廷忠心耿耿,屡立战功,折家诸将更是大宋依仗的柱石,虽然他们的官阶不高,不如种家、姚家这些西军将门,更不如曹家、高家、王家这些开国勋臣,但是问大宋官家最信任的武臣,恐怕非折家莫属。

仁多保忠想让仁多氏作第二个折家,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李乾顺、李察哥都觉得这事绝不可能,就算仁多保忠投宋,也不过区区降将,高官厚禄有可能,像折将一样世镇麟府路,恐怕赵官家不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