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78章 帝京岂容宵小乱(五)

随着禁军不断在东京城里破门搜捕,赵佶转过来,吩咐道:“今日看了一场好戏,诸卿与吾一道畅饮。”梁师成将早就准备好的各色美食美酒端上来,与诸位臣子们共饮。一众管军武臣自是没什么说得,好不容易入宫一趟,皇帝老儿管饭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一众政事堂宰相们可就不这么想了,他们有些食不知味了,官家重用皇城司,对于文官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皇城司做大后,就相当于直接限制了文官集团的权力。而且皇帝就有了翻桌子的实力,这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情,一旦以后皇帝要处置大臣,并不经过台谏、三法司,直接用皇城司逮治,这还得了。

诸位臣子们默默的吃着,赵佶突然说道:“诸位,由此观之,皇城司还是有用的,日后刺探情报,纠察不法。皇城司要多出力。”

一众宰相们面色凝重,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都知道,历代的官家都信任皇城司,原因无他,因为皇城司的实际主事者,必须是宦官,宦官永远是帝王最相信的人。一般都是由入内内侍省的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等高级宦官兼领。勾当皇城司公事虽然品级不高,但都是皇帝近侍,与皇帝关系极为密切,甚至能影响文武高官的任命。

主要是皇城司是全然独立于三法司体系之外的,它可以自己侦查、逮捕、定罪乃至于处决,根本不经由刑部、大理寺和台谏,这才是让文官们最害怕的一点,这些太监们只听从皇帝的命令,可不会管什么士大夫的体面,若是进了乌台,还有体面可存,要是进了皇城司狱,可就麻烦了。

作为台谏长官,苏辙必须出来说话了,苏辙说道:“官家,皇城司非国家法司,逮治不法,非其职分也!且累朝以来,皇城司所治冤案,岂一两件?仁宗时,时任勾当皇城司的王遵度收到一则称商人张化为契丹间谍的情报,便立即组织人手将其抓捕,并且在本衙内进行审讯,还牵连了很多人。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犯人的审讯理应由大理寺完成,案卷需交由刑部复核,这一过程还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而在张化一案中,全然没有其他司法机构什么事,甚至连公文也由皇城司的属官一手操办。好在这桩案子因为闹得太大,惊动了仁宗,下令命御史李紘复审,张化等人的冤屈最终被洗清。但是,闹出如此冤案的王遵度,最后受到的处罚不过是降为曹州都监。”

苏辙接着说道:“国家法度,荡然无存,以皇城司治狱,非仁君圣主之所为也!”

赵佶不悦的说道:“以卿之言,若朕用皇城司,就是桀纣之君了?”

苏辙说道:“官家一心以仁宗为标杆,仁宗之时,可曾重用皇城司?既然仁宗都不用皇城司,官家用了,岂非有违仁宗之意。”

赵佶有些无奈,苏辙这就有点扯了,仁宗不用的皇城司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庆历宫变,庆历八年,在这一年的闰正月辛酉,崇政殿的四位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发动宫变,劫杀军校,抢夺兵器,直逼其寝宫。

此日夜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休息。夜半时分,听到此宫变,仁宗皇帝想出去。曹皇后一把抱住宋仁宗,紧闭宫门,并派人叫都知王守忠等人领兵护驾。不久,四位贼人杀到福宁殿,斩杀宦官宫女,惨叫之声直达仁宗耳边。此时宦官何承用恐仁宗担惊受怕,便谎称“这是宫人在惩罚犯错的宫女。”曹皇后一声呵斥,“贼人在外残杀宫人,皇上本想外出,你还敢如此妄言”。曹皇后不愧为宋朝开国大将曹斌之后,大将之风,临危不乱,她知道贼人攻打不成,必定会放火烧宫。

曹皇后命人打水储藏,以备不时之需,后果然火烧宫殿,宫人以水灭之。宫人这才佩服皇后的才智卓识,拍手称赞。曹皇后还将宫人前额头发剪掉,对他们说“贼人动乱平定之后,你们凭借头发来领功受赏”。所以宫人拼死奋战,不遗余力。颜秀、郭逵、孙利三人被杀,王胜从北楼逃走,一日之后被捕杀,但是其主谋无人知晓。

当时任枢密使的夏竦对仁宗皇帝讲,“此事应该让御史和京中宦官一同审理此事,不要滋生蔓延,让人不安”。参知政事却说,“宿卫变乱,事关社稷安危,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将此事交于外台严加调查办理”。最后,宋仁宗听从了夏竦之语。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内侍杨景宗、刘永年等五人,降职外迁;在夏竦的庇护之下,杨怀敏仍居旧职。本来开始有诏宽宥杨景宗等人的罪行,御史中丞鱼周询、侍御史知杂事张昪、御史何郯等说,殿廷设立的宿卫兵士,本来就是为了主上。现在的卫士所作所为凶悖异常,意不可测,后来捕获贼馀党。本来传旨不得杀死,竟然不听从,这原是领管此事的臣僚害怕捕获之后,会损害“他人”的感情,所以允许众人将其殴打致死,这就是杀人灭口。情状如此,理无可恕。

这事的蹊跷之处就在此,这四个亲从官到底因何缘故作乱,至今不得而知。当时有人传言是贝州王则的部属作乱。宫变的主谋是制造贝州兵变的王则的手下,为了替“王则”报仇。(王则此时并未处斩)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王则手下,必当远在宫外,又怎么会如此熟悉皇宫的位置,兵力部署;崇政殿的这几位侍从官为了什么一定要替王则等人卖命?无论怎样,此事之后,他们肯定会被审查,难脱干系。

而且此事中枢密使夏竦的态度最为奇怪。宫变之后,夏竦为什么要急于将此事交于内台处理,不公布于众?又为什么要去庇护一个小小的内侍杨怀敏?夏竦既然官至枢密使,不至于要为了其他,而断送自己的锦绣前程。虽然宋仁宗宅心仁厚,但是此事乃是关于自己的身家性命,社稷安危,无论怎样,应该严查到底。那么他为什么开始会听从夏竦的上言?最后也为什么没有严惩几位内侍,毕竟失职之罪,护驾不力,理当被斩。

内中情由,实在是扑朔迷离,玄之又玄。最终御史中丞鱼周询、侍御史知杂事张昪、御史何郯多次上疏,要求严惩涉事内侍宫人。

御史何郯恳切上疏说道:现在皇上近在咫尺,贼乱窃发,凶恶之状,无大于此。而居职者既不能察举,当宿者又不即禽捕,未正典法,何以塞公议!伏乞重行黜降,用振威罚。杨景宗等外迁以后,何郯等又再次上奏,请求罢黜杨怀敏。帝令中书召何郯等,苦口婆心地向他们说道。但何郯不买仁宗皇帝的账,“卫士持刃直入禁庭,欲凌犯乘舆(皇上),为大臣者应当深责有司失察之罪,杨景宗等人,本就该诛戮以谢天下;若以其过非自取,止可贷其正坐,并宜流窜以戒百职。景宗等罚既甚轻,怀敏又独异众,盖两府大臣畏陛下左右之怨怒,不能坚执祖宗之法也。伏望一例责授外任,以协公论。”

宋仁宗思虑再三,最后听从了何郯的建议。将所有涉事内侍处罚。但是自此之后,仁宗皇帝就不太信任皇城司了。这事情内中缘由到底如何,当时都无法搞清楚,何况现在。当时对于此事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这件事发生后,王贽弹劾皇后是此事主谋,何郯坚决反对认为是泼脏水。四个侍卫,皇后和禁军当场杀了三个。剩下一个杨怀敏追捕的时候杀了。谁都说不清。最后杨怀敏作为宫防的负责,被贬。夏竦也被贬。因为皇帝暗示辅臣们贵妃不容易,夏竦立刻奉承说要立贵妃为后。言官觉得夏竦奸诈逢迎,参奏了他。后来仁宗主动提出不查了。这件事就千古迷案一直分为两派。而且两派都挺有理有据。值得一提的是,何郯当时认为此事为贵妃阴谋说自己看穿一切。但是何郯历史上因为后来恶意造谣中伤韩琦,导致晚节不保。夏竦死了皇帝还赐他“公庄”的封号。

到底是非曲直,难以论说,反正自此后,仁宗皇帝就不太信任皇城司了。苏辙拿这个来说事,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了。赵佶慢悠悠的说道:“苏相既知道仁宗不亲近皇城司,就当知道庆历宫变,苏相可为朕详论之吗?”

一说起这个,一众臣子都不敢说话了,这事事关宫闱,又是前朝秘辛,谁敢乱讲?

不光是宰执们,就是本来在一边吃瓜的管军武臣们也不敢多说话,赶紧放下筷子端坐在一旁。韩忠彦见状说道:‘官家,前朝宫闱之事,臣等岂能得知?且事关先帝清誉,外臣不便多言。“

赵佶笑道:“吾知之矣!诸位不欲用皇城司,无非是认为皇城司不受控制,随意逮治罢了。今后皇城司虽然可以逮治、刑讯,但是涉及贪赃等罪的,还是交大理寺审断。事涉谋逆、间谍或不当由外朝知的,皇城司自己审断。”

赵佶也不想皇城司的权力无限扩大,凌驾于三法司上,皇城司是为了制约文官集团的,但是皇城司也必须受到制约,否则一旦皇城司做大,一样会噬主的。

韩忠彦看气氛很尴尬,说道:“官家,今日既贼子授首,逆渠成擒,臣等就不打搅官家了。”

赵佶笑着说道:“这样也好,明日在垂拱殿召集皇城司、班直和龙卫看看今晚收获如何,政事堂也参加听听。”说罢就下了宣德门,去找刘娘子学外语去了。最近刘娘子调教南戏班子,听说十分不错,赵佶准备过去看看。

第二天赵佶扶着老腰起来,刘娘子伺候赵佶更衣,赵佶睡眼惺忪,真想罢朝睡觉,刘娘子吓得赶紧说道:“官家莫害奴了,要是被圣人知道官家留宿奴这里就罢朝,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奴呢!相公们也不会放过奴的。”看着一脸焦急的刘娘子,赵佶不由得促狭起来,笑道:“那娘子唱个曲子吾听听,要是吾满意,就去上朝。”

刘娘子嗔怪着看了赵佶一眼,起身唱到:嗳呀!御榻森严宫禁遥,早难道有神女飞渡嗳冲霄?只问这两般儿信物是何人掉?可怎生般凤友鸾交?到日三杆犹不临朝?多说是殢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哪知道恋欢娱别有个雨窟云巢!虽则是蝶梦酣,鸳浪翻,春情颠倒,他困迷离精神难打熬。怎负他凤墀前鹄立嗳群僚?请陛下早出视朝,妾在此候驾回宫。

赵佶这才起身去往垂拱殿,到垂拱殿后,梁师成赶紧送来提神的饮子熟水,说道:“官家,童都知、何将军、高将军和政事堂诸公都在外等候。”

赵佶笑着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一众臣子们进来,赵佶看到童贯、何灌、高俅都是喜气洋洋的,就问道:“吾看诸位昨日收获不菲啊?”

童贯说道:“官家,昨日皇城司和班直、龙卫、神卫两军,共拿获贼子九千余,解救被拐骗的妇人两千余,还有东京城内为无忧洞作掩护的百余家,拿获贼人一千余,缴得赃物三十万贯,还有布匹、金银等无算,而今龙卫神卫正把手无忧洞出入口,待毒烟散尽,入洞清剿。”

赵佶点点头说道:“当真是大快人心!为开封百姓除一大害矣!关于这些妇人,该如何处置,诸卿可有意见?”

曾布说道:“官家,不若先由官府寻访其家,若是无家可归的,可配与禁军士卒为妻。”

赵佶看向何灌,何灌点头表示同意,赵佶便说道:“如此便有限配给龙卫、神卫士卒吧!”毕竟龙卫神卫昨天出了大力的,赵佶接着说道:“参与的所有士卒、衙役等,每人发给一贯钱赏赐,皇城司、龙卫、神卫、班直添支布一匹。”何灌他们赶紧谢恩。

韩忠彦说道:“官家,刑狱之重,重于泰山。拿获的贼子,还是应交由开封府、大理寺审断,令百姓得知其恶,也可以让百姓得知官家的一片护佑之心。”

童贯赶紧说道:“我皇城司自可审断,就不劳开封府和大理寺了。”

赵佶笑着说道:“拿获贼子中,有劣迹昭彰,十恶不赦的,叫开封府、大理寺公审后,明正典刑,其余人等各依情节,发往疏浚运河。”

赵佶接着说道:“都水监要详细勘察无忧洞,绘出图纸来,日后无忧洞由皇城司管理,概不许有任何作奸犯科的行为!”在一众臣子惊讶的目光里,赵佶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