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20章 昭阳殿里恩爱长

赵佶来到刘娘子住处,早就得到消息的刘娘子盛装打扮,前来迎接赵佶。虽然后宫的诸位娘子们不说,但是王皇后怀孕的事情还是狠狠刺激了后宫的诸位娘子们,后宫的娘子们都希望多和赵佶学外语,好早日诞育龙种。

赵佶笑着问道:娘子何以盛装打扮?

刘娘子笑道:官家何必明知故问?奴打扮还不是因为官家吗?

赵佶笑笑,和刘娘子一起入内,刘娘子问道:官家今日可有什么好曲子吗?官家写来奴为官家唱。

赵佶连忙摆手说道:娘子休提曲子了,之前不是做了几支曲子吗?不知怎么的,泄露于外了,台谏和政事堂说教了吾好久,搞得吾灰头土脸的,不提也罢。

刘娘子掩面吃吃的笑道:官家真是,怎么不问问台谏的御史和政事堂的相公们,当年晏相公、欧阳相公也都做词曲,怎么不见台谏弹劾?专捡官家来说,苏相该好好官家管理台谏了。

赵佶笑着安抚刘娘子,说道:说起晏相公,倒确实是太平宰相,其子晏几道,不知尚在否?

刘娘子笑道:小晏当然在,不过已经六十了吧,奴还曾听说过他和大苏学士的一段趣事呢。

赵佶连忙问道:是何趣事,连娘子都知道?

刘娘子笑道:当年大苏学士知制诰,听闻黄庭坚与小晏友善,请黄庭坚代为引荐,小晏竟回答说‘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大苏学士竟不能登小晏之门。

赵佶听后,也不禁莞尔,晏几道是继承了晏殊的才学,但是没继承到晏殊的情商,其实想想也是,晏几道出生时,晏殊早就功成名就,他出身在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宰相之家,童年接触的都是自己姐夫富弼这样的高官显贵,没想到父亲去世后,饱尝了人情冷暖,元丰五年,晏几道监颖昌屯田,时任颖昌知府韩维是晏殊弟子,晏殊在世是颇受晏殊照拂,所以晏几道就大胆给韩维献上了自己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把晏几道损的一塌糊涂,再加上自己姐姐早逝,富弼再娶后当然对自己这个前小舅子不会多照顾,使得晏几道更是对人情冷暖看的清楚,越加对这个官场失望透顶。

再加上晏殊有个好朋友郑侠,当年与他相交甚笃,后来郑侠上了流民图,王安石罢相。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从公子哥变成了困顿书生。

赵佶笑道:既然晏几道尚在,又是名相之后,素有才名,还是不忍其困顿,梁师成,过几日召见晏几道,吾看看他能做什么官,就是实在不行,也要给个检校官,让他丰衣足食才好。梁师成点头记下了。

刘娘子娇嗔道:奴这里可不是垂拱殿,官家要处理政事,到垂拱殿去。台谏既然不让官家写曲子,那官家写诗填词总可以吧!官家填来,奴制谱唱来,想来台谏也不会说什么的,奴会吩咐宫人不得外传的。

这下赵佶有点麻爪了,前世自己是会填词,可是自己喜欢的是辛稼轩,这词风,就算是抄也不像啊,还有赵佶做端王时,已经有和文人们的唱和之作,要是改变词风,也说不过去,到时候被一众台谏说抄袭那就真的难看了。赵佶看着刘娘子温柔如水的眸子,只得说道:容吾想想。

此时已经在搜肠刮肚的想找一首应景的词,赵佶现在有些后悔了,装什么才子词人,自己是来皇帝的好吗!赵佶灵光乍现,突然想起周邦彦的少年游,这个应景啊,于是起身提笔写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刘娘子看了后,满怀醋意的问道:官家哪有的意中人啊?还低声留官家行宿呢?

赵佶赶紧打哈哈说道:娘子说笑了,吾的意中人除了娘子还有谁啊。

刘娘子笑道:官家休骗奴了,宫里可不用上城。赵佶只得尴尬的笑笑说道:哪有的事嘛,不过为了合辙押韵嘛,并无此事的。

赵佶笑道:不信娘子你看,吾也会写宫怨的。说罢提笔写道:自闭昭阳春复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舞北宫愁。

刘娘子笑道:官家休恼,奴信了不成吗。但是奴还是觉得官家之前写贵妃的曲子好,唱起来也上口,还合谱,奴竟一字不能改动,官家不若再写几支曲子罢,不会传出宫的。

赵佶实在也是技痒,说道:娘子既然想听,吾今日写个曲子,说说贵妃和梅妃争宠的故事。其实就是长生殿絮阁一折的水仙子,也是赵佶前世很喜欢的唱段。赵佶提笔写道:问问问,问华萼娇,怕怕怕,怕不似楼东花更好!有有有,有那梅枝儿曾占先春,又又又,又何用绿杨牵绕?请请请,请真心向故交,免免免,免人悲为妾情薄!拜拜拜,拜辞了往日君恩天样高,把把把,把深情密意从头缴。省省省,省可自睹物泪珠抛。

刘娘子看后说道:官家可是笑奴善妒了,奴可不依,官家好难得作曲子,再作支官家与奴对唱罢。

赵佶想想也是,就提笔写下一支双声子:情双好,情双好,纵百岁犹嫌少。怎说到,怎说到,平白地分开了?总朕错,且莫恼。见了你颦眉泪眼,越样生娇。

刘娘子谱好曲子,命宫人演奏,与赵佶一道唱曲直至深夜,第二天赵佶扶着老腰感叹道:风流惹下风流苦,不是风流总不知。才去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