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16章 欢声笑语送端阳

最近对于赵佶来说还算是比较顺心,首先是在自己的不断耕耘下,王皇后怀孕,不出意外的应该是自己的长子赵桓,也就是原来陪赵佶一块在五国城坐井观天的钦宗皇帝,群臣纷纷上书祝贺。

然后是马上端午了,端午在大宋可算是大节了,不管是官府民间,还是宫内宫外,都要大肆庆贺的。大宋的端午,不是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是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整整五天,也算一个小长假了,毕竟端阳节期间普天同庆,连百官都休沐,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来烦自己了。

内侍省早就上了劄子,请求今年的端阳仪式,赵佶一看,果然是大宋,非常精致,连粽子都有不少种,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后宫的娘子们还准备了香糖果子、白团、紫苏,蒲酒等。

在粽子的各种花样上,也是有充分的想象力,不光有蜜饯棕等不同的馅料,还要将艾叶烧成灰,和水共煮,这样煮出的粽子呈金色,故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之说。端午的粽子用彩色的新丝线包缠,置于金色的盘子中,很是考究。时人的笔记小说里有过对宋代宫廷过端午的描述: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散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

不光如此,作为一年中三节两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各个州县长官都会向赵佶上供礼品,从各种金玉珠宝到字画古董,州县官吏们都是倾其所有,想要讨好赵佶,万一自己的礼物得了官家或者圣人的欢心,不就好了吗。赵佶将各种珠宝交给王皇后,让她给后宫娘子们分分,至于字画古董,还是先收到内库里保存起来。

同时宫内六尚局精心制作的红纱彩金匣里,早已装好人工捏制的象形物,有蛇、蝎等五种毒虫,每个毒虫都被降服它们的葵、艾叶等围绕,示以祛灾消祸。还有准备各种赏赐的礼物,端午节会赏赐后妃及其身边宫人太监们香囊、香坠子以及软香。官员们上朝可以穿轻便的纱服,学士院也照例给皇帝、皇后及嫔妃写阁帖,讴歌一番。

赵佶难得大方的批准了内侍省的赏赐方案,还额外给班直发了绢一匹、钱一贯、粮两石和酒肉,都门禁军和军匠都获得了钱粮的赏赐,同时还要在宫内上演各种杂剧庆祝。

五月初一日,赵佶换上朝服,在大庆殿升座,均容直的乐手在两边设乐,参知政事、礼部尚书苏轼充当今岁端午的参军色(主持人),苏轼手持绑着艾草的竹竿登场致语,还引领杂剧色山呼万岁,均容直乐手奏大舞曲后,端来下酒菜肴及各种粽子。在琵琶的独奏声声中,赵佶带头吃下第一只粽子,接着是宰臣吃粽饮酒,乐部跳起三台舞。然后苏轼再次手持竹竿勾出一队“屈原”,二百多人头戴峨冠帽,手持一束菖蒲,异口同声吟诗诵词,甚是壮观,煞是热闹。

完成了这些礼节后,才由赵佶宣布赐在京官吏粽子、香囊、酒肉等物,同时进入解粽节,开始放假。

完成这些仪式后,赵佶还要和王皇后赶到金明池,为金明池的龙舟竞渡颁奖,这也是金明池为数不多的向百姓开放的日子,几乎整个东京城的百姓都赶到金明池观看龙舟,赵佶看到王皇后也手缠彩色丝线,佩戴着香囊,不由得打趣道:圣人这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了吗?

王皇后笑道:官家休要打趣了,官家可准备好了今日赏赐了吗?赵佶笑道:吾都已经赏赐过了,接下来就看皇后了。不知皇后准备了什么?

王皇后笑道:妾准备了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香囊、龙涎这是赏赐给龙舟优胜的,还有细葛、香罗、蒲丝、巧粽赏赐给百姓们的。

赵佶点点头笑道:皇后准备的妥帖。

车驾到达金明池,赵佶偕王皇后升御座于临水殿,整个金明池内的百姓、禁军都山呼万岁,梁师成取过一支令箭递给赵佶,赵佶拿起零件走到临水殿旁,将令箭扔向水中,隆隆的鼓声响起,一时间龙舟争渡,都在奋力向前划,直到最终的优胜者出现。

在东京老百姓的欢呼下,他们头插簪花,走上临水殿,赵佶命内侍将准备好的赏赐给他们。然后就是内侍们向东京百姓抛洒细葛、香罗、蒲丝、巧粽,还有新铸的铜钱,整个金明池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赵佶则带着王皇后返回宫内,今天金明池属于开封百姓而不是大宋的官家。

回到宫内,一应节日的礼仪早就准备好了,端阳节最重要的就是沐浴了,宫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用各种香草艾叶浸泡好的浴汤,赵佶沐浴后,换上轻薄的纱袍,在延福宫设宴。宫内今日除了各色粽子外,就是将时令瓜果,像是杏、梅、李、紫苏、生姜等切丝,拿着香药和了,放入红匣子里,或是入盐晒干做成百草头,亦或是拿着糖蜜浸渍,纳入梅皮中,做酿酶,这些都是端午时节流行的果子。

还有御马和班直、殿前司的战马们,因为宋人相信端阳节为马本命,端阳节装饰马儿也是一件重要的事,王皇后专门从内库中拿出彩绢和各色丝线,今日不管是御马还是禁军的战马,会用五彩丝线装饰马的尾巴,给他们配上漂亮的马鞍。

在赵佶的主持下,宫里端阳节最重要的节日,送五毒开始了,宫人们用巧手制作的五毒的图案,赵佶带领宫人们祭拜后,送上贡物,再遣小黄门带着这些贡物和五毒,出宫门,送到特制的小舟上,随着汴河一路向东,奔流不见,意喻五毒远离宫廷,大家这才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