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穿书七零之独宠漂亮小炮灰>第125章 通知书到了

  年后,刚出了元宵,村里突然就来了个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

  把大家稀奇的不行,大湾村算是附近最为偏远的地区,一般情况下,邮递员是不来这边送信的,基本都是大家去邮局自行取信。

  刚到村口,邮递员就被看热闹的人围起来了。

  等邮递员从兜里拿出一沓录取通知书时,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哎呦,真有考上大学的呀?都是谁啊?”

  “就是,让我们也沾沾喜气。”

  邮递员看着周围七嘴八舌的人,喊着收件人的名字:“余声笙,周晓宁,赵和安,叶然,陈晏初,叶慧,这几位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这下大家更是激动,村里一下子出了六位大学生,叶家占了三个。

  其他看热闹的也不闲着,一路小跑着去喊人去了。

  陈晏初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家里被叶然当学习工具练手扎针。

  他年前和李大夫学了找穴位,年后就开始接触针灸。

  日日看书总觉得不得要领,陈晏初就自告奋勇,当他的练习工具,让叶然在他身上试炼一番。

  一开始叶然还不舍得,怕把自家对象扎坏了,扎疼了,结果练了两天,发现确实比闷头看书好的多。

  今天吃完饭,他就拉着陈晏初继续练针灸。

  刚落下三根针,就听自家大门砰的一声,被人撞开了,吓得叶然手一抖,扎错了穴位,血珠噗嗤一下,溅出一米远。

  疼的陈晏初咧开了嘴。

  叶然皱着眉头,一脸不高兴的看着刚刚撞门进来的人,刚要发问,就听她说:“叶然,陈知青,你们通知书到了,快去看看吧,还有叶慧的。”

  这话如同一颗炸雷,直接把两人内心深处的忐忑和期盼,以及深深的喜悦都炸了出来。

  两人喜出望外,激动的对视一眼,这才赶紧取下陈晏初身上还扎着的银针,喊了屋内看书的叶慧,三人一起往村口走。

  到了村口,就见村长也闻讯赶来,看着邮递员手里的通知书,笑的合不拢嘴。

  旁边一群人,有些想上手摸一摸,沾沾喜气,都被邮递员拒绝了,这东西,还是送到本人手里比较好。

  等他们到了以后,知青们也刚好过来,邮递员赶紧喊着人名,把手里的通知书发完,车子一掉头,就去下一个村子送信了。

  当初过了初选的人,都被录取了,除了江淮景。

  叶慧被录取的是后来补写的专科院校,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好在都还在京市,也没太失望。

  巧的是,赵和安和叶慧倒是被同一所专科院校录取了,不过两人不是一个专业的。

  余声笙报考的是京市的财大,学的经济学。

  其余几人都是师范学校。

  大家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都同在京市,以后倒是能常常见面。

  几人相互攀谈了几句,就各自分开了。

  走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

  到了家,叶成林和杨眉已经在家等着他们。

  叶然把三人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杨眉,只见杨眉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的轻轻抚摸了下,眼角划过一丝湿润。

  脸上感慨万千。

  以前家里日子靠着炮制药材刚好起来的时候,她就觉得,以后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的,到时候不管是叶然娶媳妇,还是女儿嫁人,家里有了钱,就有了底气。

  可自打知道陈晏初和叶然两人的事后,她心里一直都惴惴不安的。

  生怕有人发现了,告密了,两个孩子出事了。

  虽然她现在内心深处依然无法接受,两个男人过一辈子,但她也做不来棒打鸳鸯的事情,因为她能看出来,现在的叶然,过得有多快乐。

  杨眉抬起头,泪光盈盈的看着他俩。

  好在,这两人如今考上了大学,以后去了京市,不论怎么样,都比一辈子偏居满是偏见的乡村好的多。

  她也不用整日担惊受怕,惶惶不安了。

  不明真相的叶成林,看到这样的杨眉,安慰她:“三个孩子考上大学是好事,哭什么,以后有机会了,还能回来看看我们。”

  陈晏初见状,安慰道:“婶子,以后每一天,政策都会有变化,如今高考也恢复了,说不定要不了多久,进城或者去外地的限制也会有所松动。”

  “等我们在京市稳定下来,只要有机会,就把你们和小姝也接去京市生活,以后我们一家人,不论在哪,都不分开。”

  杨眉擦了擦眼角的泪:“说什么浑话,我们去城里干嘛,种了半辈子的地,去城里啥也不会,坐吃山空吗?还不如在村里自在。”

  “你们只要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出去了你们也......注意点,小心为上。”

  两人点了点头。

  话说开了,杨眉也一扫前些日子的愁闷,托人去县里买了些肉回来,又是杀鸡又是宰鸭,丝毫不比年夜饭差,满满当当做了一大桌子。

  叶成林把李大夫也拉来家里,所有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

  在家又待了几天,三人才收拾了东西,拿着村长的介绍信以及一系列证件,坐车去了县里。

  他们没有和知青们一起走,周晓宁刚收到通知书,就被家里派来的人接走了,连同余声笙一起,顺路回了京市。

  其余几人还要先回老家一趟,就没和他们一起同行。

  而陈晏初到了县里,让叶慧和叶然在外面转转,自己先去找了牛老六,除了把最后一批草药给他外,也是来和他告别的。

  结算完最后一批药材的钱,两人在牛老六家喝了点酒。

  “兄弟,你这一走,下次见面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牛老六有些感慨,这么安稳又赚钱的日子,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陈晏初笑了笑:“你这运送一趟药草能挣多少钱?”

  牛老六给他比划了个数,除去给运输队的钱,以及京市那边的人的分成,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五六百块钱。

  陈晏初点点头,沉声道:“没想过去京市发展吗?大城市机遇多,挣钱的机会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