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78章 粮库

见二哥在认真倾听自己说话,黄文晟继续说道:“在此期间,他们应该不会对咱们进行大规模的偷袭。只要,咱们不过分袭扰他们的营地和铁矿产。他们应该会沉静一段时日。”

黄文晟向黄文槐解释族人和他们寨子眼下的处境,见二哥没有急着插话,他继续说道:

“若是,我现在不下山去永兴县寻人,等到钱三十下次来桂阳监,时间也要到六月底去了。到那个时候,就算我们知道会治病的人是谁。我们也没时间下山去把人请来山上,为洞主和孩子们治疗。”

黄文槐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堂弟的话,说得非常合理。

若是等到六月底,还没有找到能治疗打摆子病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忍受的住寒热症的折磨,想到这里,他只能点头答应。

就在此时,屋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哐当!”

屋外,发出一声巨响。

“老爷,老爷,你快去看看大牙子吧。他……他……眼看要挺不住了。”

黄文槐的妻子盘莲儿一脸焦急冲进屋中,她声嘶力竭地向黄文槐叫道。

黄文槐闻言,急忙起身疾步走到摔倒的妻子身边。

“好,我马上去。”

他伸手扶起妻子。回头看向黄文晟道:“阿晟,一切拜托你了。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找苗六叔去要。”

黄文晟道:“二哥先去看看阿演再说。”

三人急急忙忙往后院,黄文槐家大牙子的卧房而去。

~~~~~~~~~~~

桂阳监熬头镇禁军卫所被袭击,伤亡惨重的消息传到衡州府。

刘绪用知道自己推迟征发民夫至桂阳监服徭役的事情,再也推脱不下去了。

孙博文看向脸色阴晴不定的刘绪用。

“东翁,我们还需要探听一下蓝山县那边的情况。看看蓝山县那边的猺人,是否已经与桂阳监的猺人达成了共识。”

孙博文的提醒,让刘绪用混乱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

“你是说永州府那边,会给蓝山县的猺人提供铁器物资?”

刘绪用问道。

孙博文摇头说道:“兵器,刀具等物资,蓝山县必定不可能让它们流入进猺人区。不过,农用器具这类物资的销量,蓝山县可不一定会严控。我们有必要提醒蓝山县,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控制。”

“只有如此,方能杜绝桂阳监内的猺人,从西面获取大量铁器炼制成兵器的可能。”

“另外只要,咱们有正式的公函发去给蓝山县和永州府。日后,上头问起来,我们方能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刘绪用点头:“我知道了,这就给蓝山县和永州府写文书。”

刘绪用说着,便提笔在桌前书写起来。

“博文,关于征发民夫去桂阳监服徭役之事,你要随时留意下面县里士绅的动向。有什么异动随时通知我。”

收到桂阳监熬头镇被袭的确切情况之后。

刘绪用第一时间下发了,提前征发民夫去桂阳监服徭役的公文。

他心里清楚这样做,会得罪不少地方大宗族的利益。

若是有人借机闹事,把民众怨气转移到府衙身上,他担心引起民变。

孙博文心里也非常清楚的知道,此事的利害关系。

他非常清楚县衙那胥吏,会给底层民众带去多大的负担。

“东翁我明白,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会第一时间向你汇报的。”

刘绪用见孙博文答应,点了头。然而,在看孙博文时,发现他脸上的神情却依旧不怎么好。

他心中顿时生出一种不妙的感觉。

“博文,还有何事?”

刘绪用问。

“东翁,是关于府衙粮仓的事。”

孙博文道。

“粮仓何事?”

“粮仓存粮的实际数目,与账目上的数额差了一万两千余石。目前府衙平常仓存粮不足三千石。”

“什么?怎会如此?”

“东翁,现在咱们要如何处置,还需您拿个主意!”

在没有弄清楚刘绪用的态度之前,孙博文不敢乱提意见。

毕竟,府仓亏空在刘绪用任上出现扩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谭御史什么时候能回到州府?”

刘绪用有种一个脑袋两个大的感觉。

“应该还没这么快。按时间算,他应该昨日才到桂阳县境内。如若要返回,路上还需得要两三日。”

孙博文道。

“知道此事的人还有谁?”

刘绪用问。

“除了粮仓管事,还有户房主事,以及主薄周运乾。”

孙博文小心的回道。

“怎么会被周运乾知晓了此事?”

刘绪用心里大为慌乱:“他是荆湖南路按察使司转运副使曹田善的妻舅,此人为人死板,不知变通。”

刘绪用心中暗暗叫苦。

被周运乾知道了此事,事情就难办了。

“属下也为此头疼。东翁,若不然,咱们继续开仓救济灾民。然后……”

孙博文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想用开仓赈济灾民的方式虚报出仓数量,用以作平账目的亏空。

刘绪用道:“先开着,每日控制一下出粮数量。该死的粮商,若是他们不在此时捣乱,目前市面上的粮价也不至于涨到一百多文一斤。”

刘绪用恼怒衡阳县的几个粮商。

平日里就他们以次充好,把官仓的粮食换了出来。

还勾联粮仓胥吏倒卖府库粮食。导致粮仓账目对不上实际库存。

“东翁,此事我都给他们记着呢?”

孙博文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一本小册子,双手递给刘绪用。

刘绪用很满意的点点头。

“那些平价出粮的商人,你也给我记着。待过了这个关卡,我必定不会亏待了他们。”

“里边都记着呢?东翁放心,如永兴县举人谢江南这样的人,东翁是应该好好回报一番。”

“这个谢江南的确很不错。今日市面上的盐价有没有波动?”

刘绪用心里,很喜欢这个叫谢江南的举人。

“前天,盐价便已经回到一百五十余文一斤,而且,其他盐商也开始正常出货。另外,衡阳县盐场已经在复工复产。两日之内必定能正常出盐。”

孙博文说道。

“嗯,如此甚好。那些第一时间降价售盐的盐商,咱们自下月起,每斤盐减他一成的税银。要让他们知道,跟着我刘绪用干事,是有好处可以捞的。”

刘绪用原本还不打算,直接给那些帮着他打压盐价的盐商返税。

不过,那些增加的税钱,也是用于支持桂阳监增加禁军的安家费。

此时,不用来收买这些帮助过他的商人,何时利用?

“那谢江南谢举人那边?您是个什么章程?”

孙博文又问。

“嗯!此事好办,每月增加一倍的盐引予他售卖,另外批准了他在永兴县开办农具作坊的陈文。”

刘绪用给谢江南的好处,都是能马上见到好效益的好处。

孙博文心里也高兴。这样的东翁他跟着,心里也踏实。

“哒哒哒”

屋外有人敲门。

“老爷!是我!”

是管家刘忠的声音。

“进来吧!”

刘绪用让刘忠进来。

“老爷,外面有个举人给您投了拜帖。你看,见是不见?”

刘忠双手把名帖递给刘绪用。

刘绪用皱眉接过名帖。他本想训斥一下刘忠,一个举人想要见他。也不看看他在会见谁,便直接过来通报。这段时间做事越来越失了体贴。

不过看到名贴上的名字时,他心情瞬间好转起来。

“呵!是他,快请他进来。!”

刘绪用脸上露出笑容,大声说道。

“是,老爷,我这就去叫他进来!”

刘忠答应一声,转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