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76章 犹豫

张莫走过来轻声道:“泉哥儿,你有事儿问我?”

张莫走过来向陈新泉问好。

陈新泉点头说道:“莫哥你和我说说,昨日告诉你石泥炭那人的情况!”

“嗯!”张莫略一思索便回答道:“那人是大布乡人。不过,他是前几日大雨停了之后,去山上采药。在大布乡靠近郴县那边,有一处小庄子。”

“那庄子附近,有一处山坡,山坡上的土被大雨冲洗,造成了滑坡。”

“滑下来的泥土,把小庄子的十几亩旱地给掩埋了,地上种的黄豆苗全毁了。”

“那村子里的人,带着农户去现场看了。滑坡下来的土全都是黑乎乎的,庄子里的人不认识那黑土是何物,特意把农户带过去瞧。”

“那农户见过石炭,知道这等黑乎乎的土是石泥炭。后来,他取了一些泥炭回去试烧,只不过不论他怎么烧,那黑乎乎的泥炭也烧不着火。”

听张莫详细介绍了石泥炭的发现过程,陈新泉垂眉思索起来,过了一会他又问:“那处庄子距离郴县地界很近吗?他们距离梅沙圩又有多远?”

张莫应道:“那农户说,那处小庄子再往南边翻过两座山,便是郴县地界。至于,那处地方到梅沙圩有多远他没说。”

说到这里,张莫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那农户家距离咱们梅沙圩有八九十里地。”

陈新泉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八九十里地,还真是远了些。不知道那农户家距离大布乡集市有多远路程?我记得听人说过,大布乡的集市是在密溪河边上的?”

张莫摇头。

他对大布乡的情况知之甚少。

许三千听陈新泉发问,说道:“大布乡集市的确靠近密溪河不远。不过,大布乡那边的密溪河,水量比梅沙圩与马山乡河段的水量小许多。河水浅的河段小船都下不的,只能过木筏。”

“是吗?这样呀!”

听到许三千的讲解,陈新泉不由的苦恼起来。

他脑子里在想着,要如何把石泥炭拉到梅沙圩甚至拉倒沙洲村。

按照当下这些信息来看,那个地方的石泥炭,要弄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莫哥,若是下回大布乡那农户再来了铺子里。你让他给我带些样品来,给他些好处都行,到时候你问我要便成。”

张莫点头答应。

“另外,你向他问清楚,发现石泥炭那处山坡,距离密溪河可下水的最近的地方有多远?”

陈新泉接着叮嘱张莫。

张莫点头道,“行,下回那农户送特产来时,我会问清楚的。泉哥儿还有什么事要我问的?”

“嗯!”

陈新泉道:“你在帮我问问,从大布乡去到发现石泥炭那地的路程有多远?路况是个什么情况?”

“嗯,好的。我知道了。”

张莫点头答应。

回味小食铺中,

谢秀儿忙着烹炸鱼肉,陈友河把猪肉腌制好才走出后厨。

许三千让人送的五十多斤猪肉也送到了。

陈友河又扛了猪肉,回后厨收拾。

这时,铺子外慢慢围拢了一些人,他们一个个的站在铺子门前,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铺子里的美食。

谢秀儿烹炸出来的鱼肉奇香无比。

路过的闲人,被这等奇香气味吸引,便停下脚步驻留观望,他们看到铺子里做着美食的谢秀,同时也看到发出奇香气味的美食。

谢秀儿见围观在铺子门前的人慢慢多起来。

她想着儿子这会怎么不见人影。

若是,他在铺子里,也可以帮着招呼一下客人。

“乡亲们,我家铺子主打香脆鱼肉。这香味便是我烹饪鱼肉时的味。”

谢秀儿手里的活计不停。

鱼肉烹炸出来,还要尽快给订货的三个大员外送去。若是耽误太久,终究是不好的。

因此,她只好站在灶台边上,向着铺子门口说话。

“您这鱼肉可真香,我好几年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一人打趣的回了一句话。

“嗯!是的,这位女掌柜,你家铺子里的鱼肉为何如此奇香?”

另一人的好奇心更重。

“呵呵!这位客人问得好。若是我把方法说了,我这铺子的生意估计也得黄了。您说是不是?”

谢秀儿也打趣的回答。

“哈哈,说笑了,说笑了。”

问话那人自知说错了话,他给自己找了台阶下。

“您这鱼肉闻着香,吃起来不知味道如何?”

另外一位穿着稍微考究的中年人问。

“您这话问的。没看到外头招牌上写着,两百文钱一斤,香鲜鱼肉每日二十斤,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问话中年人身旁,另外一位年轻一些的人说道。

“两百文一斤的鱼肉能不好吃吗?”

另一人却摇头道:“那可不一定。想那望江楼里的菜食一道菜,便要一两银子的价格,我吃起来还没梅沙圩悦来饭庄那香脆鱼块好吃。”

“这倒是真的,我也有这等感觉。悦来饭庄那香脆鱼块,弄去望江楼贩卖,一道菜最低得让他卖出二,三两银子的价格。”

最先问话那人很是认可此人的说法。

“您可真是好口福,那悦来饭庄的香脆鱼块,便是我家供应的。不过,自今日起,您可能再也吃不到五十文钱一碟的香脆鱼块了。”

谢秀儿喜滋滋的回答客人。

~~~~~~~~~

桂阳监熬头镇被蒋中侗猺人袭击的消息,很快送回了永兴县。

不过,谢江西此时更关心的,是谢江南在另一封信里说的粮食的事儿。

看完谢江南的来信,谢江西心里快速盘算起来。

“衡州府的粮食突然猛涨,府衙的大人们不可能不开仓赈济。到底是听老三的,把永兴县的粮食运去衡州府,还是如钱家,刘家那般,继续提高价格收购粮食?”

谢江西紧锁眉头,心里拿不定主意。

“若是,父亲在此就好了!”

前段时间,他们暗中提高粮价收了一百多石粮食。

这时候若是运去衡州府,倒是也能挣一些。

可是,若是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再多屯些日子,还能挣得更多。

永兴县的粮食,与下大雨之前相比也涨了八九文钱。

就算不运去衡州府贩卖,此时也是挣了的。

到底要如何决策,谢江西很难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