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51章 缓和

眼见谢秀又要发火,柳韵看向身边坐着的陈新泉,她心中感叹。

“娘,莫要生气!我想泉弟这般做可不是为了把钱洒出去邀名。”

柳韵壮着胆子为陈新泉开脱。

“哼!”

谢秀冷哼一声,道:“我看他是脑子开窍了,有点能耐便找不着北了。”

“娘,万不可如此说泉弟。”

柳韵见谢秀没有阻止自己解释的意思,便继续说道:“娘,你想想看。那日谢举人来寻泉弟和爹爹买驱灭青蛾虫害的药方时,村里叔伯们是如何表现的?”

柳韵的话,让谢秀想起那日村中响起的铜锣急招。

“韵儿不知道,当初泉弟是否有想到过,咱们家稻田中养鱼儿会引起王家财主的嫉妒。单凭,泉弟把叔伯和爷爷以及叔公四家人都拉到养鱼驱蛾虫的行列中来看。叔伯们在稻田里养了鱼,咱们家稻田里养的鱼儿才能有个保障。”

谢秀儿想起五月初六,七那几日,陈友海与陈友洋,陈友水轮流为稻田鱼儿守夜,便点头认可了柳韵的说辞。

这么说,儿子多花了几百文钱却也护住了那七分半稻田的安宁。

“再说说,自那稻田里养了鱼儿之后,奶奶对娘说话的语气,是否和以往不一样了。韵儿可是看那友海叔叔与娘你说话时,都带着一分客气呢?以前这种情形可不多见!”

柳韵继续补充道:“还有那友湖叔叔和堂婶乔氏与娘说话时,也不像之前那般爱搭不理的了。想必除了咱们家烧制木炭土窑的活计之外,那稻田里养鱼儿的事,也让堂婶心里没有以往那般记恨娘了。”

“咳!”

陈友河忽然觉得,柳韵这丫头说的话,非常的精准到位。这些细节上的事,在此之前他真没注意,这时听她说来,心中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愣了愣神,侧头看向妻子。

谢秀儿正低头思考着柳韵的话,她不得不承认,柳韵说的这三个点都是事实。

若是沙洲村只有她一家稻田里养了鱼儿来驱灭青蛾虫,那大王庄村里王家老财主的七爷来村中毁田之时,村中叔伯必不会那么齐心协力帮助她家。

至于婆婆王氏对她的态度,比之往日的确好了许多,当然,堂弟陈友湖和乔氏,这段时间以来也开始主动与她说话了。

她心下还曾经感慨,然而如今看来,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友善。

陈新泉轻咳一声“咳!”

“娘,这事,是我做得不对。日后,我若再遇着此等情形,必定与娘亲说清楚。不再对娘亲有所隐瞒。”

陈新泉认真的给谢秀赔不是,又许下承诺。

谢昌明见外甥这般做,心里非常高兴。

他没想到外甥舍了一两银子,换来了这般多的好处。他自问自己做不到。

谢秀儿点了点头,她气的是儿子没把她放在心里,四五百尾鱼一千多文钱,这么大一笔开支,她居然一点也不知道。这让她心里怎么不恼火。

这时见儿子诚恳认错,又想着柳韵刚刚解释的情形。

心里明白儿子那么做,是为了缓和自己和婆婆以及堂弟家中的关系,她心里便开心起来。

“我也不是非要管着你的钱,你花钱若是正当途,我便不会管你。”

谢秀儿也说了自己的想法。

“嗯!儿子知道,日后定不会再出现这等情况。”

陈新泉认真回答。

谢昌明给陈新泉碗里夹了一块鱼肉。

“泉儿如此懂事,我可为秀儿高兴。当年乔氏肚子里那孩子的事,如今可算有缓和了。记得当年五丫出生后,乔氏的孩子没奶水喝,秀儿给她孩子喂奶几日都未曾让她心里消除芥蒂。今日看来,还是要自己足够强大才能让别人敬重。”

谢昌明说着自己的感慨,目的却在教导外甥要继续努力读书,进一步壮大自己。

陈新泉点头,他看向谢昌明又看看谢秀儿。

“大舅说的是,有一事我想了许久,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今日想让大舅帮着拿拿主意!”

陈友河、谢秀儿夫妻俩闻言心中好奇,这孩子有何事不与她俩说,反而要他大舅舅帮着拿主意。

谢昌明闻言却摇头。

“泉儿你莫不是要与我说,那烧制木炭的土窑之事吧?”

陈新泉点头:“正是!”

谢昌明再次摇头:“此事,你爹娘定是不会同意的。你让舅舅帮你拿主意,是要让舅舅向着你呀!这可是让我难办!”

谢昌明看向大妹,他心里已经知道外甥要说何事了。

然而,这事关乎陈友河接下来数年营收之事。

他也需要看看妹妹的态度。

“哥,你和泉儿在说什么呢?”

谢秀儿没忍住心中好奇。

谢昌明端起酒杯轻轻喝了一口,叹了一口气,才说道:“泉儿定是想把烧制木炭的手艺教出去。如此,方能让友河能空闲下来,以便有精力去做烹饪鱼食的活计。”

“啊!”

谢秀儿闻言,惊呼出声。

“这……这是为何?”

谢昌明看向外甥,微笑着道:“泉儿,你来说吧!”

陈新泉点头,清了清嗓子。

“爹,娘烧制木炭的活,其实没多少技术含量。虽然,眼下木炭的需求量还不错,可是木炭毕竟是季节性很明显的物资。”

“如今,咱们有了秘制香脆鱼块的配方,我想着还是让爹转行来烹饪食材。”

陈新泉不希望父亲把精力全用在农田与烧制木炭上。

“这怎么行?就算让你爹烹饪食材,咱们也不能把烧炭的手艺教出去。”

谢秀儿还指望着土窑烧出来的炭多挣点钱,她好回村子边上重新买一块地,重新盖一间砖瓦房。

“娘,爹爹哪来那么多时间。你看看这一个月来,爹爹累的腰都佝偻了许多。”

陈新泉心痛父亲劳苦。

“那也不行,咱家烧制出来的木炭,可是火头最烈的响木炭。若是在冬日里,这般品质的响木炭,一百斤能卖四百文钱。我听许掌柜的说,若能将这等木炭运到衡州府去,一百斤能卖五百文钱。”

谢秀儿怎舍得这么快就让出这么一个会生金蛋的鸡。

她很果决的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陈友河心里想着儿子的话,他心里同样不舍得让出一个这么好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