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28章 去处

谢大山那句,稻田鱼儿如此美味,可把陈新泉吓了一跳。

他心道:若待外公把自家稻田里的鱼儿捞上来之后,发现鱼肉并没有如此香脆可口那就露馅了。

“外公,这鱼肉好吃,和鱼儿养在稻田里的时候吃了禾苗中的青蛾虫子的确是有些关系。不过烹饪鱼菜,手艺还是很关键的!”

陈新泉担心娘亲说的话被外公误会,他只得赶紧出来解释。

“泉儿说得对,再好的食材也得有好的手艺烹制,方能做得出上好的吃食。”

陶氏很认同外孙的话。

谢秀儿听儿子说到烹饪鱼肉的手艺,她才醒悟过来,她刚刚解释鱼肉香甜美味的重点,话里的意思全都放在稻田鱼儿中。

只不过,事实到底是不是稻田中养的鱼儿,才有这般好的口味,她并不太清楚。昨天在制作鱼肉的时候,腌制鱼肉时用的盐,是家中比粗盐金贵许多的青盐和那白花花的雪盐。

丈夫陈友河可是说过,用青盐烹饪菜肴,味道更鲜美。

若父亲用家中粗盐烹饪鱼肉,能不能有这么好的口味,她可不敢保证。

陈新泉觉得不能让娘亲继续讲下去,若顺着娘亲的话往下说。整不好,外公真要误会,稻田中养的鱼儿比其他地方的鱼儿更美味。

他急忙转移话题说:“外公,其实稻田中养的鱼儿,在口味上的确会比其他地方养的鱼儿更好吃些。不过,咱们如今那么多的鱼儿等着处置,关键不是鱼肉有多好吃,而是要怎么将这么多鱼肉处理掉?”

听到这话,谢大山很有兴致,他说道:

“泉儿说得对,这事是得仔细琢磨琢磨。说实话,我也正为这事头痛着呢!”

毕竟,面临着一百条鱼儿的损失,谢大山心里是真的很着急。

“今日我弄了这道香脆鱼块出来,就是想问问外公,外婆和大舅母以及二舅,二舅母。我若将鱼肉做成这般口味,日后拿去饭庄、酒馆进行贩卖,可会有销路?”

陈新泉扫视一遍桌前的长辈,把他心中的想法说与大家听。

谢昌平听外甥这么问,内心被这个九岁的娃娃震惊了一下。

这孩子小小年纪竟会有如此心智,实在罕见。

“当然可以,这么好口味的鱼肉,不论是在梅沙圩,还是在永兴县城都找不出第二家。”

谢昌平对香脆鱼块的口味非常赞赏。

他跑过永兴县二十几个乡镇,永兴县境内的美食不少,但是能超过眼前这道香脆鱼块的鱼菜,绝对没有第二家。

听了二舅谢昌平的话,陈新泉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他看向二舅谢昌平说:“二舅,若是过些日子稻田中鱼儿起鱼了,鱼肉便有些多,到时候真有可能需要弄去县城贩卖。”

“哦!这样的鱼肉很多吗?梅沙圩都消耗不完?”

谢昌平听外甥这么说,心中来了兴趣。

陈新泉点头:“二舅有所不知,当初稻田中生了青蛾虫子,我在自家田中养了九十尾鱼儿用来驱灭青蛾虫子。”

“原本想着试一试看看有无效果。没成想,稻田中养鱼儿驱灭青蛾虫效果极好。当时也考虑到,日后收稻谷时,稻田中的鱼儿不知如何处置。”

陈新泉慢慢的把在稻田里养鱼儿的起因说了一遍。

听完外甥陈新泉的讲述,谢昌平心中感慨。他万万没想到,家中还曾为了驱灭青蛾虫子想了那么多办法。可以想象当初父母面对稻田青蛾虫子的时候,内心有多焦急。

而他对此却丝毫不知,此刻想来,他真是愧为人子了。

陈新泉又把眼下,他面临着稻田鱼儿即将要起鱼,而鱼儿又不知如何处置的困难说了一遍。

听了外甥的讲述之后,谢昌平问:“泉儿,你的意思是,今日你家中有至少六十条鱼儿被捞起来等待处置?”

陈新泉点头:“是的,昨日因为爷爷担心天气炎热,河里水位下降得严重。鱼儿养在稻田中一旦缺了水,养在稻田中的鱼儿便一条也保不住。”

“我觉得爷爷说的很对,今日便让爹爹把爷爷那块稻田中的鱼儿捞起来了。”

“过得几日,若是河里水位继续下降,我家稻田中的鱼儿也得捞起来。”

陈新泉说到这里,抬头看向外公谢大山:“外公,你稻田中的鱼儿若是因为水源不足的缘故,也可提前把鱼儿捞起来。不用等着稻田晒田之时才起鱼。”

“这事,我会留意的。泉儿不用担心,若出现稻田中水不稳的情况,我会及时通知你。”

谢大山这时才想起来,沙洲村虽然地处桐江村上游,可是,沙洲村的稻田中所用的水源,却并不如桐江村的方便。

这还真是个麻烦事。

他自己家的稻田,此时并没有因为密溪河水位下降而导致稻田水位不足,或者有可能出现水源不足的情况。

就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要捞鱼儿起来的打算。

“说起来也是奇怪的很,往年里,这个时节天气虽然也炎热。但是还不至于连续热上八九日。”

谢秀儿说:“今年这天气的确反常的很。这两三日里,天气更是热到不行,时光还未到晌午,那石板路便被日头晒得落不得脚。”

“好不容易把青蛾虫子灭了,就盼着老天爷开开眼,能风调雨顺的把今夏熬过去。这老热的天景,河里水位下降得厉害。也不知晚饭能不能有水种稻子?”

被谢秀儿打了一下叉,餐桌上的众人也纷纷叹息。

谢昌平没有太在意姐姐的话。他听明白了外甥话里的意思。因为今日他爷爷陈达隆家稻田里起鱼儿的缘故。

他昨夜制作了香脆鱼块,今日拿来让大伙试吃一下,顺便提提意见,出出主意。

既然家里还有那么多鱼儿等着处理,他心里猜测明、后两日姐姐和姐夫有可能,便要拿了香脆鱼块去县城酒楼饭庄售卖。

想到此处,他思索起来,县城中的酒楼有七八家,饭庄有八九家。

生意最好的,当然要属张德富的福满楼,其次便要属刘家的望江楼了。

“若是有这等美味的鱼块,姐姐、姐夫明日拿了去县城寻我便成。我带姐姐、姐夫去酒楼与掌柜的谈。”

谢昌平给姐姐谢秀儿吃了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