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16章 稻丰

熙宁八年五月底。

太阳烈烈,连续十余日的烈日使得地里的庄稼愈发的青绿。

夕阳下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

水田里绝大部分禾苗尾部鼓囊囊的,即使没有经验的人见到此等情形,心中都会产生一个想法。

“好鼓的穗肚苗,这一季水稻一定穗长粒大!”

陈新泉斜挎着书包,一蹦一跳的从村子里出来。

半个月的悉心苦读,今日他已经能完整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同时也能完整解读文中各句词的含义。

小叔公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并告诉他后日便开始教授他读千字文。

他的堂弟七岁的陈新桥,启蒙五个多月了才勉强能背诵千字文。

小叔公对陈新泉的优异表现非常满意。

不远处的陌上,一个矮小的马尾辫看到自村子里出来的陈新泉后立刻大声嚷嚷起来。

“哥哥,哥哥!快来这边。娘亲让我叫你去梅子窝。爹爹和爷爷还有小叔都在那边愁眉苦脸的看着田里的鱼儿呢?”

陈新如看到哥哥出现总算松了一口气。

前几日,小叔公跑到家里来严肃批评爹爹和娘亲。不能让哥哥分心去关注农田里的活计。

既然,禾苗上的青蛾虫子已经被清除,田里的庄稼也已经恢复正常生长。就不要让一个九岁刚刚入学的娃娃去操心田地里的农事了。

小叔公那天难得的发了火,把爹爹娘亲都批评教育了一番。

至今,小新如都记得,小叔公当时说:“你们二十几岁的人了,种了十来年庄稼的老农了,别什么小事情都要一个九岁的娃娃给你们拿主意。”

“这孩子,好不容易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你们一天天的让他分心,要他给你们庄稼地里的事出主意,你们是不想他读书出好成绩了呀!”

自那以后,爹娘再也不敢把庄稼地里出现的事情说与哥哥听,只让哥哥安心读书。

陈新泉听到妹妹的叫声赶紧转向,朝着妹妹的位置走过去。

“大妹,你没在家中带二妹?怎得跑到田边来了?”

走近了,陈新泉牵着大妹的小手儿,一块往梅子窝方向走去。

“姐姐在家照看着小妹,我出来陪爹娘干活。”

陈新如说。

“爹娘说,天气热了好久,河里的水都降了不少,现在田里的水不够用了。尤其是咱们养了鱼的那几块田。每日都需要看着水,不能让田里水面太低,要不然,鱼儿就活不成了!”

这是个大问题,太阳暴晒十来天,气温还特别热,闷热的那种。

陈新泉脑子里忽然冒出“台风”两个字。

这若是台风来临的前奏,可就麻烦了。

“大妹,今天学了写字没!我可说了,放学之后,要大妹写给我看的。”

陈新如用力甩开哥哥的手撅着嘴说:“我不写,哥哥真讨厌。我才不要读书。娘亲都说了,我可以不用读书。”

陈新泉闻言脸上无奈的苦笑一下。

“那可不行,若是日后,家中有了银钱。大妹不识字,不会写字,银钱也会被别人骗了去。”

陈新如不理会,加快脚步向梅子窝而去。

“你若是学会了读书识字,日后便可以向韵姐姐一般记账攒钱。家里也会变得更有钱,你我,还有爹娘,便可以住进大房子,就如谢婉瑜家那样大的房子。大妹不想住进青砖大房子吗?”

陈新泉谆谆善诱,要陈新如跟着他读书识字,不过陈新如根本不理睬。

“我不学!”

看着飞奔而去的妹妹,陈新泉叹息着摇头。

一路疾走,来到梅子窝,陈新泉认真的看向做了鱼道养着鱼儿的几块稻田。

“石头,你来得正好。你爷爷要把田里的鱼捞出来。我和你爹都不答应。你来说说,这稻田里的鱼现在能不能捞?”

三叔陈友海急吼吼的开口了。

陈新泉走到爷爷陈达隆家那块稻田边上仔细观察起来。

父亲陈友河这时走过来,他寻着儿子的目光看过去。

他知道儿子一定是在观察田里的鱼儿。于是,便静静的看着,等着儿子看完之后再问话。

“爹,咱们这几块稻田的禾苗穗肚好鼓。这样子的禾苗比旁边没养鱼儿的禾苗穗肚,大了小半圈呀!”

陈新泉惊奇的发现,这养了鱼苗的几块田中,禾苗似乎比旁边的禾苗要高一小节。

“是有这个情况!新泉,你多日未来查看这边的稻田。”

陈友河满意的点头,他也是前天才发现这一情形。

“不过,看起来咱们这几块田里的青苗要比其他田里的青苗晚几日扬花。”

陈友河说。

“你看,其他稻田里的青苗有些位置已经有少许稻花冲出了禾苗。而咱们这几块稻田的情况还没有看到花尖出头的。”

陈新泉抬头看向前方附近的稻田,父亲说的这个情况应该是不会错。

“爹,你估计,咱们这几块田的禾苗扬花的时间会晚多少时日?”

陈新泉问。

陈友河皱着眉头,“不好说,过四五天时间总是应该能开始出花了吧!”

陈友河也很不确定。

爷爷陈达隆走到近前,看着孙子背着书包来了稻田边。

“新泉,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鱼儿养了二十多日,咱们这禾苗扬花都要晚几日了。”

陈新泉见爷爷问话,他礼貌的看向爷爷。

“爷爷,您真想现在就捞了稻田里的鱼儿吗?”

陈新泉问。

陈达隆指着田里的水说:“你看这田里的水稳不住呀!天气太过炎热,田里的水降的快,另外河里的水位也在快速下降,在这么下去,这些鱼儿恐怕迟早得旱死在田里!”

陈新泉想了想,觉得爷爷的担心有些道理。他点头说:“那这样吧!爷爷你明日把您这块田里的鱼捞了。”

他说着,转头看向父亲陈友河:“爹,你明日帮爷爷把这块田里的鱼捞了,鱼儿拿回家。对了,捞了鱼后,小叔公那边你给送几条鱼儿去。”

“其它的鱼儿,你先放二十尾到咱们稻田里。多出来的鱼您弄回家去。晚上我琢磨琢磨,怎么弄一下这些鱼!”

他说着又看向陈友海:“三叔和爷爷家各送三条大些的鱼儿去。”

“爷爷,三叔,您看这样可行?”

陈新泉安排完,又询问两位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