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04章 找人

陈新泉本来想把黄花蒿能治打摆子病症的事,告诉梅香药房坐堂大夫的。

结果,被人一把撞晕过去,还把后脑勺开了朴。他一下子把此事忘记了。

让他意外的事,梅香药房的大夫,心地如此纯善。

不但把他救醒过来,还给他受伤的头部,上了伤药又做了包扎。

他手里提着自己随意说的几味中药出了药铺,便摇摇晃晃地走去集市南口与父亲汇合。

陈友河见到儿子头上包着粗布出现,急忙问道:“石头,你这是怎么一回事?”

陈新泉把事情经过简单解释一遍。

一旁牛车上坐着的陈氏族人笑着道:“石头这弱得,竟被人一撞便飞了起来,实在是不成样子。”

“陈友河,你得给你家儿子多吃些。这孩子确实瘦弱得紧。”

“就是,你别尽把银钱拿去买了鱼儿,放去稻田里养鱼,也需得把你家儿子养壮实些!”

“就是,就是,你家那稻田养鱼的活可是绝了。我在谢家那边看到秀才公家也学了你家稻田里挖沟养鱼呢。”

“哎哟,我说呢,怎的,今日鱼市的鱼儿竟涨了两文钱。”

“原来,根源在此处呐。”

“这可如何是好,那稻田里青蛾虫子正在啃食庄稼,你们养了鱼儿的人,可以免了蛾虫子的祸祸。咱们没钱买鱼的可如何是好?”

“哎,买了鱼也不成的。那鱼儿过得半个月,便得捞了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要如何处置呢?”

被这句话一怼,几人纷纷噤声。觉得有鱼也难以解决稻田青蛾虫灾。

被这群人一打岔,陈友河也忘记叮嘱儿子,日后去别处,定要看着点。

别那么急着赶路。

“嘿!赶车的,这个人,你有没有见到过?”

穿着巡检司服饰的差人,拿了一幅画像在陈三根面前展开。

陈三根盯着画像仔细瞧了一会,摇头道:“官爷,我没见过此人。”

那差人身后几人,纷纷拿出画像,询问来乘牛车的人。

陈新泉仔细看着画像里的人,感觉这人面善得紧。

他不自觉的摸了摸后脑勺,脑子里闪现出在药铺被撞那一瞬间,他眼睛看到的那人。

但是,他也回答巡检司问话的人,说没有见过此人。

巡检司的人,一无所获的离开,陈三根为了少生事端,便早早的启程往回走。

出了集市附近,一人问陈三根:“三根叔,这人又是哪里来的食盐贩子吗?”

陈三根不答,自顾看着牛前头的路。

旁边坐车的人答道:“一准是了。这群巡检司的人,不像咱们梅沙圩的,一个个面生的紧。”

“我见过他们,他们是下河镇巡检司的差人。不过,他们为何会来咱们梅沙寻人?”

“哎,如今盐价那么高。食盐贩子的活计自然也是多了许多。这定是惹人嫉妒的。因而遭了巡检司的人也正常。”

陈新泉看向父亲,轻声道:“爹,定是有梅沙圩的商贩,举报了咱们地界的私盐贩子。下河镇巡检司差人才跨地执法来了。”

陈友河对儿子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他背篓里可还装着三斤食盐。

这么大份量的盐出现在他身上,即使是官盐,巡检司的人也可拿了他去问罪的。

他不想被人关注。因此也禁止儿子参与私盐的讨论。

牛车一路前行,到了谢家村与前往上山乡、马山乡方向去的岔路口。

在路口处,一群巡检司的差人严阵以待的守着。他们有的人手里拿着画像在询问过往的路人,有的把守着关卡。

乡下地界,过来行往的都是几个村里的村民,时间久了也都面熟的紧。

这一伙巡检司的人,却不是梅沙圩巡检司的。

一众人又面面相觑,看来这次缉拿私盐,是真的跨界执法了。

他们把梅沙圩巡检司的人排除在外了。安排到梅沙圩盘查的巡检司,都是其他乡镇的差人。

陈友河坐在牛车上,看着渐渐消失在牛车后面的巡检司差人。他心里感到好奇,儿子买了三斤盐,许掌柜如何就能信了他盐是用来烧炭的。

这与今日巡检司差人盘查是否有关联?

今次巡检司突然发起的缉拿私盐之举动,又得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他不敢想了。

思索间,他看到两匹骡马快速超越他们的牛车,向着沙洲村方向而去。

骑在骡马上的人,不是举人谢江南还能是谁。

陈新泉看到谢江南与谢婉瑜一人一骑,向着沙洲村方向而去,他心里暗自高兴。

谢江南去沙洲村找人的举动,比他预想的时间提早了一些。

他开始思索,一会见了谢江南要如何与他谈判。

“哟,刚刚过去的那两个骑着骡马的人,可是谢家举人公。”

陈四问道:“友河叔,那举人公会不会是去咱们村寻你的?”

“瞎说什么呢?”覃氏道。

“你没看着人家举人公,带着他家小姑娘儿,一道去了咱们沙洲村吗?”

“那又如何?”

陈小七反问。

覃氏呵呵一笑道:“这石头崽子,身子弱得风都能吹到了。如何能入得举人家小姐儿的眼?”

陈新泉心里来了一句,卧槽!

这画风不对呀。

你说谢江南便是,把我当背景板是几个意思?

又听陈小七道:“小石头虽然身子弱,入不得举人公的法眼。但是,友河叔如今弄了个稻田养鱼儿驱蛾虫的方子,兴许举人老爷要请友河叔去帮举人老爷家里整理稻田,准备养鱼驱蛾虫也说不定!”

“胡说,若要请陈友河去举人公家弄田地,他家打发一个佣人来说一声便是了。”

覃氏反驳道:“举人公是有身份的人,哪是什么人都能请得动的!”

陈小七闻言,觉得有理便点头点头,似乎还真是这个道理。

“你没见到梅家村的秀才公,在梅家村可有哪一位秀才公,会亲自去农家子里寻人的。他们只要一句话,自有里正或家里随从下去叫人来听命。”

“胡说,我看谢家四五位秀才公就没有如此做派。我在谢家做工时,亦有同谢家年轻的秀才公说过话儿。他们一个个的都很随和的紧。”

另外一人,帮着谢家出来的秀才说话。

“那梅家确实气派十足,谢家毕竟是后起之秀,底蕴比梅家差了许多。人家谢家人这是韬光养晦不做派。”

“就是,我听说谢家村出来的那几个该溜子,前些日子还被老秀才公毒打了一顿板子。”

“是呀!梅家村的那些泼皮,可没人能管得着。说来真是可恶,我刚才在集市里,还被梅家村的泼皮讹了二十文钱。”

陈四说着恶狠狠的看着远方,心里还在诅咒那讹他钱的梅家村泼皮。

陈新泉听着好奇,如此说来,谢家村的村民,在此地的名声还是很好的。

“诶,不对,我娘亲就是谢家的人。谢家风评好才是应该的呀!”

陈新泉不自觉的为自己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