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62章 沃土

开玩笑的吧?

谢婉晴见陈新泉愣怔的看着自己却不答话,正要开口说,“你若不答应,那便算了。”时耳边听到陈新泉问话。

“不知大小姐要小子做何事。小子若能做到定全力去做。”

谢婉晴见陈新泉答应,便高兴的道:“下次你弄了那好吃的蜂蜜,必须给我留一罐。”

“啊!”

陈新泉错愕不已,原来谢大小姐是要蜂蜜。

“怎么?”

“你不愿意?”

谢婉晴见陈新泉张大嘴巴不应声,便问道。

“讹!”

“没,没有,就是。要弄蜂蜜需得再等上些时日近期没有蜂蜜。”

陈新泉道。

“你答应了便成。我亦会如蔡掌柜那般付你蜂蜜费用的。”

谢婉晴见陈新泉同意,便道:“我这就去正房叫哥哥过来见你。你可以进来院子里等着。”

“讹!”

陈新泉急忙摆了摆手道:“多谢大小姐了,不过我还是在门口等着吧!”

陈新泉看了看表哥谢东来,谢东来回了一个感激的表情。

“那便由你了。”

谢婉晴言罢,关了院门去正堂找谢秉礼。

谢东来见谢婉晴离去才说道:“你昨日便与谢秉礼见面谈了生意?”

陈新泉点头。

谢东来恍然原来,陈石头他真有五千钱。

“我先回去了。你不要待太久我担心姑姑会寻你。”

谢东来有些怅然若失。

陈新泉年龄比他小,而且他还没有进过学。

但是陈新泉却比他更懂得赚钱,也比他更有眼界。

他忽然觉得这些年他才是那个可怜虫。”

谢东来内心有种被暴击的挫败感。

“表哥慢走,待过几日我挣了钱定请表哥去县城玩耍。”

陈新泉见谢东来神情有些萎靡。他也不清楚谢东来怎么了。

“不用,你若真有心那便帮我买一套四书五经。”

谢东来只是怄气说了一句,便抬腿走了。

陈新泉有点尴尬,他不知道表哥怎么啦,这刚刚还挺好的转眼就耍情绪了。

谢秉礼正听爷爷谢文元与程县令,讨论县里近几个月的舆情与明日县城开庙会的话题。

忽地被路田轻声唤出了正堂。

“小姐找你!”

路田轻声说了一句,带着谢秉礼转到右厢房。

“大妹你有何要紧事寻我!”

谢秉礼对谢文元与程县令的谈话很有兴致。

这是不可多得的一次听闻县里民情的机会。

他正听得兴起,却让妹妹打搅了,心里终是有些不快。

谢婉晴感受到哥哥话语里的怨气,便待路田离开后才道:“哥哥,今日若谈成了大生意,须记得给我记一分利士。”

“大妹何来此言。两位姑姑和表姐弟妹们都还在东厢房。你寻我说生意,哪里来的生意!”

谢秉礼道。

谢婉晴道:“原本沙洲村陈家小郎来寻哥哥,说昨日哥哥与他说的那桩生意他答应了。”

“什么!他,陈石头来寻我?”

“他现在在何处?”

谢秉礼一听陈新泉来找他,并答复昨天的事情,他的情绪立马激昂起来。

“哦,我已经把他打发走了,让他寻别人去谈我三哥是谦谦君子,哪能沾染铜臭这等污秽之物!”

谢婉晴语态平静的说。

“什么?”

谢秉礼大急:“大妹为何如此,你……”

谢秉礼正要生气,定睛看着谢婉晴,见她眼神里闪着光便回过味来了。

大妹刚才说谈成了生意要给她利是,这丫头,捉弄我呢?

想明白了个中内情,谢秉礼便道:“大妹把人都赶走了那就算了。我自去寻别人谈便是。”

谢婉晴道:“好吧,哥哥不愿意谈,我可真要去把他赶走了。”

说着,她转身就往东厢房内走。

谢秉礼赶紧追上去。

“大妹快带我去见那陈新泉,他制作的那物件很有可能改变许多读书人的命运。”

谢婉晴却不理睬,径直加快脚步走去东厢房。

谢秉礼追了几步,便知道大妹定是没真把陈新泉赶走。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陈新泉在东厢房院子那边等他。

陈新泉在谢江西家院门口等了一刻钟,正当他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院门咿呀!一声从里面被打开。

“抱歉,抱歉,让新泉久等了。”

谢秉礼远远的,对着陈新泉拱手行礼。

陈新泉上前迎两步回礼道:“三公子言重了。”

谢秉礼哈哈笑道:“我没想到新泉今日会来寻我。来,里边请!”

“请,三公子请!”

陈新泉落在谢秉礼半个身位,进了院子。

东厢房堂屋里,还有一群半大的孩子在玩闹,是谢秉礼的表弟表妹们。

谢秉礼对堂屋里的谢婉晴,说道:“大妹,辛苦你招待表弟表妹们。我带新泉去书房说事了。”

“哥哥自管去忙,我省得的。”

谢婉晴应道。

“若爷爷叫我吃午饭,你自告诉爷爷,我晚些时候饿了再吃。”

谢秉礼说着,也不等谢婉晴答应,跨步走远了。

谢文元家一日食三餐,午餐一般在午时五刻开餐。

谢昌明家一日两餐,一般情况下,午餐也是早餐,大多数情况在巳时五刻开餐。

同是一个村的同一个祖先的后人,在族中和社会阶层的不同,生活的差别是巨大的。

谢文元和谢文山是四房的话事人,在宗族中掌握着许多资源。

生活相对富足,加上他还有秀才功名傍身,因而同时能够得到来自衙门的部分资源。

谢大山、谢昌明是谢氏二房血脉偏远的族人,宗族资源到他们身上便少得可怜。

因此,他们的生活也仅仅是温饱稍余而已。

桐江村谢家所拥有的水田,也是附近几十个村落里,少有的肥沃田地。

比沙洲村陈氏的田地肥了许多。

因而,桐江村谢氏稻田地里谷子的产量,比沙洲村陈氏稻田地里谷子的产量更高些。

与此同时,水田里庄稼抗病虫灾的能力,桐江村谢氏的水田,也比沙洲村陈氏的要强许多。

因此,才有了谢文元家田里的庄稼受青蛾虫灾后减产三成多,而陈达隆家田里庄稼受了青蛾虫灾之后减产五成的差别。

谢氏族人都明白,桐江村这片沃土给了他们天大的恩惠。

两百多年来,谢氏族人,在对外部利益争夺中一直非常团结。

为的也是能长久掌控着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