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56章 拜访

程似道骑马进了去往桐江村的道路,他注意到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稀稀朗朗只有几人。

他心下好奇,便问随从:“为何这边农田里劳作之人这般少?”

“我们自县城过来,途经的下河乡,一路上那些地方的村民,可都在稻田里忙着抓青蛾虫,这梅沙乡的村民,却一个个挑着艾草去集市?”

随从道:“大人稍等片刻,我寻个村民问问。”

程似道点头,下了骡马。

不消片刻,随从回来,便道:

“大人,据村民说,昨日这田间地头还有许多人在抓青蛾虫。不过,昨日下午,有人在集市里收购艾草。今日许多村民便去收割艾草去了。因此,今日田地里少了许多劳作之人。”

“哦,这梅沙乡境有商贾收购艾草。可有探听,收购艾草之用处。或收购艾草之人是何人,价钱几何?”

程似道很有兴趣。

毕竟,艾草这东西,在永兴县一直是当地溅物,从未受到过人们的重视。

他自县城而来,未曾听说有商贾在县城收购艾草,梅沙乡这小地方反而有人收购艾草。他便来了兴趣。

“属下问村民,艾草售价几何?那人道,新鲜艾草十斤三文。”

“村民不知是何人收购艾草。不过,据说,消息是昨日天色擦黑时才传出了的。估计这会梅沙乡附近的几个乡镇的村民都收到了风声。”

随从说道这,顿了顿才接着说:

“那些去卖了艾草的村民说,十斤三文有多少收多少。但是,时间只到初八日。因此,许多村民急着去割艾草贩卖。”

听完随从的话,程似道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收购艾草的商贾是何居心。

只是,这商贾还算知道轻重,会在初八日之后停止收购事宜。

如此,便不会影响农田里村民打理庄稼的事宜,他便把这庄事给放下了。

很快他们一行三人便进了村子。

问过村民,打听到谢文元家的住处,三人便朝谢文元家里慢慢行去。

谢文元今日未再去田间查看禾苗的情况。

因为,他家两个外嫁的女儿,都在今日回娘家,女婿与女儿一道回家省亲。

他这个做岳父的,也不好把两个女婿冷落在家中。

谢秉礼在家中,接待两个姑姑家过来的表弟及表妹。

巳时二刻,听下人唱道有客人拜访。来人报上的是江西道人氏程似道。

谢秉礼闻言睁大了眼睛。

这程似道,不是县令程大人,还有谁?

他过了童县试,县试之后,过了县试的生员,是要拜谢县尊大人的。

因此,他也认识县令程似道程大人。

另一边,作为主人的谢文元,同样很惊讶,程县令竟然会亲自登门拜访。

但,他接过名帖看到署名之后,便安心些了。

程似道以江西道熙宁二年同进士的身份,来府上拜见

可见,对方只是以私人身份,来家中与自己结交。

“程大人今日来府上,属下蓬荜生光。”

谢文元迎出大门,对着程似道作揖行礼。

“谢夫子客气了。早先听闻谢先生自祁阳县回桐江后,便在族学中教书育人。鄙人,羡慕已久,今日贸然造访,还望夫子勿要见怪!”

程似道以个人身份来见谢文元,话语中尽显和气。

“大人过誉了,实在不敢当。大人,请里面坐。”

谢文元不敢自尊,领着程似道上前,往里屋正堂里去。

程似道也不推让,毕竟就算不以官职论。程似道也是同进士出身,比谢文元的秀才高了两个档次。

“谢夫子请。”

程似道上前了半个身子,在谢文元的引领下来到正屋。

谢文元不太确定程似道来拜访他的目的。

他的话题自是恭维永兴县在程大人的治理下,民间安定,百姓生活有望。

听着谢文元场面上的恭维,程似道直接开口说道:“来贵府的路上,所见之地,各村庄水田里禾苗长势萎靡。稻田中不时有青色蛾子飞舞。夫子对此可有何良策?”

谢文元知道程似道来家里拜访,必然会询问的一个问题,便是治理稻田青色飞蛾虫的方案。

只是,面对米粒般大小的青蛾子,他也毫无办法。

“此事确实难办。实不相瞒,属下现在亦毫无对策。”

谢文元不敢吹嘘,这种事,关系着永兴县治下三十万百姓今年的生计。

他若有办法,一定会对程似道全盘托出,必不会有所隐瞒。

他话音刚落,却听到院墙外一个若隐若现的声音,自屋外传来:“却不知道为何,今年沙洲村陈氏水田里的禾苗,长得非常好。我昨日陪同小少爷去沙洲村,见那边有一大片禾苗的长势,比咱们村的都要青翠许多。”

谢文元听了一半,模糊中听到是自家长随的儿子路井的声音。

他对一旁侍候的老路道:“去把三少爷请来,顺便把路井也叫进来。”

随从老路答应一声,到屋外寻三少爷去了。

程似道也听到了外面说话的声音。

他心里更好奇,为何沙洲村陈氏水田里的禾苗会打理的比桐江村这边的禾苗更好些。

难道,沙洲村那边的水田更肥沃一些。

可是,在他记忆里,鱼鳞册上梅沙乡附近的沃土应该没有沙洲村。

~~~~~~~~~

陈友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一个道道来。

他二哥,二嫂,三哥,三嫂都把陈友水当成一个不务正业的懒散少年。

大哥见陈友水态度坚定,知道他有心想做点事,便没有反对他。

只是说道:“不论你要收竹子做甚,既然你说了会给爹娘付钱,那你自己去竹林里砍就是了。”

陈友水乐得没人在他耳边唠叨,便独自提着柴刀去了竹林。

只是,陈友水说了,要三百棵碗口大小的竹子。

可以卖三文元一棵,却是让陈友水三位嫂嫂颇为心动。

她们收十斤艾草才能卖三文钱,这一根碗底粗细的竹子便能换三文。

若是,她们两文钱的价格,收别人的家的竹子,自己岂不是可以坐收一文钱。

想到这里,三位妇人做饭菜时,都心不在焉起来。

陈友水在老爹竹林里找了个遍,总共寻到四十棵符合要求的竹子,还有十几棵竹子粗细能符合要求,但年龄差了一些。

他一并把竹子给砍了。并且准备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让其他村民帮他砍竹子,凑够三百棵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