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26章 鱼跃

在南城门附近的一处居民聚集处,低矮院墙外,陈友河接过少年从杂石堆里挖出来的一个竹筒。

打开竹筒塞子,陈友河看了看里面泛着黄的盐。

用手指沾了些结晶,放进嘴里尝了尝。

随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够秤吗?”

陈友河问。

“少,少了一两。”

少年答道。

陈友河皱了皱眉。

那少年见状急道:“大叔,这是行内规矩,不可满称。我也不骗你,别人也都是这个重量。您若不信,下次遇着其他私盐可细问一下。”

陈友河在梅沙圩,也买过路边的私盐。

不过那时都不是论斤数买卖,只按两数秤采买。每次也只买八九两,从来没有买过一斤的。

他还真不知道,私盐贩子手里的食盐,一斤食盐不是十六两秤,而是十五两秤。

听少年如此说,陈友河也不在意那一两秤的差数,便数了五十文铜钱给少年。

少年接过钱,连连鞠躬道谢。

拿了私,盐陈友河带着陈石头快速离去。

他需要从西城门出城,那边靠近码头。

“石头,买,卖私盐,朝廷都是要治罪的。”

“尤其是贩卖私盐的行为,贩卖私盐一斤以上者,便可叛流放八百里,或刺配充军。或徒刑三月,夹刑七日丈五十。”

陈友河一边走,一边和儿子诉说着朝廷对贩卖私盐的重刑。

“那,买了私盐的人,又会受何种处罚?”

陈石头没想到,朝廷对私贩盐者会动用如此重刑。

“对于采买私盐的人,官府多数是处罚款或处劳役,超过一斤便可处罚款和劳役双刑。所以,非特殊情况最好别买私盐。”

陈友河回应道。

陈石头说道:

“这么对比,采买私盐的人,可比贩盐者受的处罚轻了许多。”

陈友河点头又道:“是呀!另外除了食盐不可私下买卖之外,还有铁,包括铁矿石亦不可私卖……”

陈友河给儿子讲述朝廷的诸多禁忌,陈石头很认真的听着。

不知不觉,两人走到了一处开阔地界。

前方有一处特别高的建筑,开阔处的深处,有一个大水池,水池中央立着一个拿着书本的石像。

看那石像的衣着应该是一位士人。

“糟了,怎么走到钟楼来了。”

陈友河见到前面开阔地,便说了一声。

“爹,钟楼是何处?”

陈石头问。

陈友河道:“这处钟楼是四十多年前,咱们永兴县第一位同进士老爷,出资修建的给读书人聚会的地方。”

“在钟楼周围有咱们永兴县三大书院,包括县学学堂和青松书院以及优露书院。包括县衙童生考试院也在这附近。”

说话间,两人便走到了文心潭旁边。

陈友河要穿过钟楼广场,去西城门。

陈石头看向文心潭,文心潭旁边有读书人围着聊天。

在那群读书人对面一个伸入水潭的建筑物里,亭台内有书生和小姐们,对着水潭里的鱼儿投喂鱼食。

陈石头看到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抢夺空中的鱼食。

忽然间,他很想看看,水潭里都有些什么鱼。

念头一起,他抬腿飞快的冲向水潭旁。

“石头,你别跑。”

陈友河见儿子飞快的走向水潭,急忙赶上去。

陈石头看清楚那越出水面抢夺鱼食的鱼儿后,却在靠近水潭时停下了脚步。

“爹,我想到了。我想到办法了。”

陈石头转身,重重的抱住陈友河的大腿。

陈友河道:“你说甚?你想到了甚?”

陈石头牵着爹爹的手,转身就往西城方向走。

他边走边说道:“走,爹咱们回家,路上我和你说,我想到了整治蛾虫的方法。爹,这个方法一定会有用的。”

陈石头拉着爹爹的手,一边走一边与爹爹讲解,他想到的防治蛾虫灾的方法。

陈友河听了一半,皱着眉头问:“这怎么能行?要是没用处,我们今年的收成肯定要减产好多!”

陈石头道:“爹,我们试一试吧!若不试的话,只要蛾虫灾一起来。咱们家稻田的收成肯定也要减产。若是成了,肯定是要增产的。”

陈石头说的方法,看似有一点点道理。

陈友河有些纠结,若按儿子说的方法去做。

他得先把水稻田里的禾苗,清理一部分出来,这样做减产是肯定的,因为禾苗减少了。

可是,若不去试,只要禾苗里青蛾虫子一起来,水稻减产也是肯定的。

但或许,蛾虫灾起不来呢?

“我再想想,这事,我得和你娘说说才能定。”

陈友河没有马上答应儿子的要求。

他决定回家和谢氏讨论一下。

毕竟,从来没有人那样办过,要是自己开了这个头。

日后不论成败,村子里他陈二傻子的名头是跑不掉了。

陈石头见爹爹没兴致听他后续的步骤,便也放慢了脚步随在爹爹身旁。

路过一家药铺,陈友河走了进去。

“店家给我来二两雄黄。”

陈友河记起来,谢氏让他买些雄黄回去,路过药铺才想起来这事。

陈石头拉了拉陈友河的衣摆道:“爹爹,在买五钱信石,家里有老鼠。”

陈友河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

信石这种东西,只要一次购买不超过二两,店家也不会过问用途。

“爹,再买五两柴胡。”

石头又开口了。

“你要柴胡做甚?”陈友河并不知道柴胡有什么用处,但听人说过,风寒之人所喝的药里面多数需要加柴胡。

石头却不答撒娇道:“爹爹,就买五两,用不了多少钱的。”

陈友河无奈,陈石头便咧嘴笑了。

“臭小子,你还要什么?”

陈友河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没好气的问了一句。

“五两甘草!”

“你!”陈友河没想到这个臭小子真开口要了。

甘草这味药他知道,儿子从前抓的药方里,大多数都有这味药。

他知道,这味药是一味很甜的中药材。

像石头这种体弱多病的身体,偶尔含一片在嘴里,也能适当补充些营养,便同意了。

不过,这一次陈友河没打算再问儿子还要什么了。

他都不知道儿子小脑袋瓜里装了些什么。

要是再问,这小子又说一味中药出来,他可不打算真给儿子买了。

这一下子又花去了六十文,陈友河摸了摸渐渐空瘪的钱袋子,很无奈的摇头。

从药铺出来,父子两人找了家路边摊,向摊主要了一个大份原味面条,一个小份瘦肉面条。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午时。

陈友河是饿了,他没舍得吃谢三公子给的糕点,也没舍得吃包子铺买的肉包子和馒头。

见到路边有面食铺子,便决定吃了午食在去码头。

石头看向爹爹放在地上的背篓,背篓里差不多是满满的一背篓东西。他心里也知道爹肯定饿了。

“爹,我这碗里有好多瘦肉。”

石头说着,便夹起两片肉放到陈友河碗里。

陈友河心里开心,嘴上却道:“行了,你自己吃吧。爹爹碗里够吃了。”

石头数了数自己碗里的肉片,便再夹了两片肉到陈友河碗里,才道:“我刚吃了个肉包子,现在肚子不是太饿,就分一些给爹爹吃。我怕一会吃不完,那就让费了。”

陈友河知道儿子的心意,便随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