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7章 早起

“轰隆隆!”

远边天空传来沉闷的雷声。

陈石头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飞奔到院子里。昏暗中他把放在木架上的蚊香全收了,又快速跑回堂屋。

把蚊香放进自己房间,然后,去厨房洗手再回堂屋继续吃饭。

谢氏见儿子如此在意这点黑乎乎的蚊香,只觉得他是小孩子心性。

陈石头看看爹爹,又看看娘亲慢慢说道:“娘,你就让我去吧。我保证会跟着爹爹,不会走丢了。爹,你就带上我嘛?”

谢氏不想再说这个话题,眉头一拧,正要开口训斥。

却听得陈友河笑着道:“你想和我去县城也可以。不过你刚才说你有办法,可以消灭了稻田里那些蛾虫子。你跟我说说你有什么法子,如何消灭它们。”

好吧,在这一个没有化学农药的时代。

庄稼地里除害虫,一般是用生物除虫法,即依靠其他物种来制止害虫的繁殖。

比如稻田里有青蛙,豆苗地里有麻雀,鹧鸪等鸟类。

至于农药吗?

也有些,比如用石灰驱赶蚜虫或其他一些有驱虫效果的植物,捣成粉末撒在庄稼苗上。但是效果很多时候是没有的。

就比如现在稻田里那眼见越来越多的青色蛾虫。

就目前为止还没有谁,有办法能够解决。

因此这个时代的农业收成,除了要受到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的影响之外,最主要也是最多的危害农业收成的因素,便是病虫灾害。

陈石头看了看陈友河,眨着眼睛低声说:“我要看了禾苗才能说。”

陈友河微微一笑,心道,这孩子还挺机灵,知道用条件来交换。他心里便有了主意,兴许带孩子去一趟县城也能让孩子开心开心。

他便看向妻子说道:“秀儿,让石头跟着去吧!左右就半天时间的事。”

谢氏白了丈夫一眼,想了想儿子说的那句话,便未再说什么。

眼下她不知道稻田里的禾苗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是从下午小叔特意跑到家里来问丈夫,如何杀灭稻田禾苗里蛾虫的事情,她心里估计,禾苗虫灾可能近在眼前了。

下午,儿子陈石头只因为看到几只采蜜的野蜂,便找到了蜂巢。

而陈石头的惊人表现让她觉得,也许说不定儿子真能想出什么点子让蛾虫灾害降低。

如果,稻田里真的起了青蛾虫灾,她难以想象今年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这是分家后的第一个年头,若是稻田里的庄稼,收成大幅度减产,她盖房子借的钱不知道何时才能还的了。

今年冬天,她也不知道要如何方能养活好一家子人。

想到这些她的心情便烦躁莫名。

刚刚儿子说他有法子杀灭青蛾虫。

虽然,知道这孩子应该是随口一说。但是,她心底是期待着有奇迹的发生。

就如三天前那样的奇迹,当郎中都说没办法让儿子醒过来的情况下,儿子不是也醒过来了吗?

陈石头见娘亲没有反对,心里大大松了口气。

他迅速开动脑筋,在识海中搜索如何清除稻田蛾虫的方法。

可是,一时之间脑子里也没有灵感。

睡梦中,凶狠的叫嚣着要抢夺自己身体的那个大叔也不见了。

他脑子里,多出了很多他从来没有过的记忆和知识。只是,他不知道如何打开那些知识。

吃完饭,陈石头给爹娘房间和大妹房间各点了一圈蚊香。

“哗啦啦,哗啦啦!”

风声中,雨水瓢泼而下。

屋外黑暗的天空不时闪亮一下。

跟着“霹雳,啪啦!”响起一声惊雷。

就这样,连续七天,每天夜里总会有一场风雨落地。或大,或小,七天里从没少了一晚。

陈友河看着窗外的潮湿天空摇头叹息。

“唉,儿子才九岁,他能懂什么?自己种了十二年庄稼了,也没有一点法子可以解决青蛾虫。”

想到此处,他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感到难过。

明天去卖蜂蜜,期待能有个好价钱吧!

谢氏听丈夫叹息,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轻声安慰道:“你不是说只要白天少下雨,灾情不会那么快起来。今晚下了雨,明天白天兴许就不下雨了呢?石头虽然是小孩子,有时候却也能做到我们都做不成的事。就比如今天下午的蜂蜜和晚饭上的青豆。”

陈友河哑然,妻子说的倒是不错。且到明日看看儿子如何说便是。

陈石头早早的上床躺下了。他要想想脑子里有没有收藏有杀灭青蛾虫子的方法。

躺在床上他容易集中精力想事情。

此时,脑中闪过许多他从未听说过的信息。

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内容与青蛾虫相关,就连如何打理稻田的信息都没有一条。过了很久他才沉沉睡去。

嗡嗡嗡!

嗡嗡嗡!

一阵阵急切又密集的蜂群飞舞的声音,惊醒了熟睡的陈石头。

他一个激灵,闻声起床。

正巧谢氏推开了他的房门。

谢氏见儿子正要下床,很惊讶儿子居然醒来这么早。

此时,大约卯时三刻,因为夏天的缘故,天亮得尤其的早。儿子一般会在卯时六刻起床,今天倒是起的早了些。

“你爹已经准备好出门了,我正要来叫你起床。”

谢氏打量一眼儿子,见他精神有点萎靡。

“好,娘,叫爹爹等我一会,我去洗把脸上个茅房便来。”

“行,我叫他等你。”

谢氏说着转身出了门。

半刻钟后,陈友河背着香笼,牵着陈石头的小手走在去梅沙乡里的路上。

昨晚他睡了一个很安稳的好觉。儿子做的蚊香确实很有效果。一整个晚上,他一次也没被蚊子叮咬吵醒。一觉睡到自然醒,现在他感觉精神头非常好。

带着儿子上县城的劲头也变得主动起来。

背笼里是两个陶罐密封好了的蜂蜜。他对饴糖和类似饴糖的红糖价格有所了解。

大米十几文一斤,饴糖却要三十多文一斤。他知道饴糖是用麦子做的,而且非常消耗粮食,所以饴糖能卖很高的价。

蜂蜜是什么价,他不知道,吃蜂蜜时,他感觉蜂蜜比饴糖要甜许多。他便觉得蜜糖应该比饴糖要贵许多吧。

小石头背了个肩袋,两个大口袋,一前一后挂在肚皮和后腰上。他快速的迈着步子,追着陈友河的速度。

很快到了村口,村口停着一辆牛车,赶车的是陈三根,和石头爷爷是一辈的,只是他腿瘸了。

据说是二十多年前服兵役,打仗时受伤落下的残疾。

牛车上已经坐了四个人,他们都是一大早赶着去乡里的。当然,也都背着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