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4章 豆苗

谢文元回家后写了封信,让家里的下人准备交给谢秉松。

然后,就一个人进了书房。

他期待着从书籍里寻找到防治稻田蛾虫的方法。

尽管,他心里对此并无把握。家里收藏的那些书,都记载了什么学识,他大体上是知道的。

若书中真有关于防治稻田蛾虫的记载,他应该会有记忆。虽知如此,他却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期待藏书里出现能防治稻田蛾虫的信息。

衡州府一地,种植占城稻的农户占全府田地的七成左右。

除了一些勋戚和经世大族之外的田地之外,衡州府的水田地里,基本都种植了占城稻。

如果,今年这一波蛾虫延续到其他州府,湖广道今年的农税,有可能会引起部分民风彪悍的县域出现民变。这样的后果是普通人无法承受的。

谢文元并无拯救时局的雄心,只是,不愿意见到乡亲受苦受难。

大周承平四十余年,内部矛盾开始突显。

在湖广道南部,由于开发的比较晚,民间矛盾还不是特别明显。

近几年里,由于人口繁衍的增多,民间普通百姓的矛盾也在慢慢浮现。

在宝庆府,潭州府,长沙府等地的土地兼并已经比较严重。

在那些地势平缓的州府,许多农户失去土地,或成为闲散人员,给地方治安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如若,今年农田歉收,势必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

谢文元自认为六年的师爷经历,给他带来的是自己对世界更宽广的认识。他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降低本地社会矛盾的烈度。

同时,让自家家族能够进一步壮大。

至酉时二刻,书房门被敲响。

“扣,扣,扣。”

谢文元从沉思中转醒,抬头看了看窗外。

“进来!”

随着书房门打开,一个冠面如玉,身段硕长的少年举步进了书房。

“秉礼!见过祖父。”

谢秉礼行了一礼。

谢文元道:“礼儿,找我有事?”

谢文元看着眼前这个越长越俊俏的大孙儿,内心很是满意。

“婉瑜堂妹想明日去县城采买些端午节物品。刚刚约了孙儿,孙儿也想明日一块去县城散散心。”

谢秉礼说。

“可。”

谢文元同意了。

“秉礼大可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上科考试,实属运气不济,并不是你实力不行。适当的劳逸结合也是可以的。”

“孙儿知道了。”谢秉礼道:“爷爷自稻田处回来便进了书房。爷爷可是遇上了难决之事?”

谢文元自春节前从祁阳县返回家中,便一直在谢氏族学或家中,敦促自家几个晚辈读书学习。

他几乎每天上午都会出现在族学里。下午,会单独抽时间给某一个子侄或孙儿讲习。四个月来甚少中断。

谢秉礼参加了二月的县试,去府试时却因为风寒只考到一半便放弃了。

回到桐江里休养了大半月才恢复。

本欲回县学读书,却因为爷爷回来,觉得爷爷的学识并不比县学的夫子低。

于是,留在了家中,接受爷爷的教导。

平日里,爷爷每天下午都会让自己来书房询问功课,今日却被下人告知,老太爷有事,暂时不教。

谢秉礼看着即将到暮食时间,爷爷却还未出书房。心里猜测爷爷遇上难办的事了。

谢文元皱了皱眉,又笑着看向孙儿。

“秉礼,若是以前,我会对你说。你只管用心读书便可,其他事情不用分心。”

说完,谢文元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再道:“可是,自任祁阳县师爷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科考学的那些见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时下的些许事端。虽然,朝廷对时文,策论异常看重,但在处理实际事务上,考场上写得很好的那些东西也是难以运用。”

谢秉礼睁大了眼睛,他第一次从爷爷口中听到,爷爷对科举学识无法解决实际事务的说法。

大周朝科举秀才注重对经义的理解,举人却需要对策论和时文有非常高的要求。

也许,这就是朝廷规定举人可为官,而秀才不出士的原因吧!

爷爷考了三次乡试,却屡次不第。最后心灰意冷之下,接受了同窗的邀请,出任祁阳县师爷的事务。

谢文元怕自己说的东西太过震撼,以至于长孙心里难以接受。

他略做沉思,便再道:“你放心去学习吧。我没事,只是一些田庄里,庄稼的事情。咱们家里不是只有庄田一项收入,不会有事的。”

谢秉礼点头道:“好的,爷爷,那我先告退了。”

说完,他便退出了谢文元的书房。

可是,谢秉礼转身就去问了家里其他人。最后从一个长随口中得知,今年水田里的庄稼可能会有虫灾。

他便连忙出了村里,去农田看到底是何事。

刚走到村口却见谢秉松从外面回村,经过一番询问得知水稻田里有可能会出现蛾虫灾害。

他略做思考便回了自己家书房。

另一边,陈石头刚把蜂箱放进家里后院的屋檐下。

院门前,便听到奶奶王氏的声音。

“谢氏,你在家里待许多天了。田里地里的庄稼,你也不去看一看。没看到老大家田地里都长很多杂草了吗?”

“老二,你是干什么吃的?就你那五亩水稻地,除点杂草,还弄两天都没除完。”

“你一天天的,都在做什么?”

“哎呀呀,是哪个杀千刀的,这豆苗才长了一点硬壳,就给割了回来。谢氏,是不是你?”

“这得多浪费呀。这些豆可还都是青皮豆,怎么就给割回来了?”

王氏刚进院子,见到一小捆黄豆青苗被扔院子一角。

三丫正带着五丫在一旁,一边剥开青豆壳,挖出里面的青色豆子,一边哄着五丫。

王氏说着,双眼瞪着刚从屋里出来的谢氏。

谢氏把头一扬,也不弱了气势道:“娘,你怎么来了。哦,对了,石头你奶来了。你有几天没见到你奶了。快来,快来,快来给你奶见礼。”

谢氏心里冷笑,她这个婆婆,在石头昏迷不醒时,自大夫说石头回天乏力之后,就没再来看过石头了。

石头都已经醒过来三四天了,她那个远嫁小河里蔡家的女儿,都回来看了一眼这个侄子。

就在村里的奶奶,却过去五六天了也没来看一眼这三孙儿。

陈石头闻言,赶紧把身上包裹的衣服和纱布脱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