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0章 童生问农事

“小叔,你来了!”

谢氏大喜过望。

来人正是儿子陈石头,中午念叨过的小叔公。

陈达广,还是第一次来她家新屋。谢氏很高兴,童生小叔能来她新房子看一看。

“嗯!这都弄得不错。我看,这新屋可比老宅那边好许多了。”

陈达广点头。

“小叔,快屋里坐。”

谢氏,忙放下手里的活,招呼陈达广进院子。

石头,大声叫了一句:“小叔公好!”

陈达广笑着应道:“好!石头,过来,让小叔公好好看看!”

陈达广,招手示意石头过去。

陈石头,笑着走到陈达广身前。

“好哇,石头这精气神,那可是比之前,还好不少了。”

仔细端详着石头,看了一会,陈达广高兴的说。

“听说,前几日,你受了一些难处,小叔公昨日天擦黑,才到家。今天,特意来看看你。”

说着,他把手里提着的,两个黄纸包着的物件给谢氏。

“一点吃的,给三个娃娃分一分。你们进伙我没在家,今日,特意来看看新房子。”

陈达广,参加了三月的府试。

春节刚过那时,为了预备考试,他早早就启程去了府城。

只不过,府试成绩依旧不理想。一个秀才功名考了二十多年,也没能拿下。

谢氏,忙开口推拒,陈达广只笑笑,转身抬步走进了院子。

陈友河,已经洗净了制作蚊香的物什。

听到院外小叔来了,他赶紧从厨房出来。

“小叔,你回来了。来,来,快屋里坐。”

陈友河迎上来,陈达广顺手把油纸包,塞进了陈友河手里。

“拿着,这房子,弄得很不错,比在老宅敞亮多了。我看你这院子,可是宽敞多了。”

陈达广,笑着又说:“三丫、五丫都还安稳?”

三丫大声叫:“小叔公好。”

陈达广很高兴道:“嗯,好。三丫这嗓子,可是清脆的很。”

谢氏,赶紧去厨房拿茶叶,烧水。

“小叔,这次回来,可瘦了不少!”

陈友河,请陈达广在堂屋落坐。

陈达广摇头叹息:“唉,为了一点虚名,瞎折腾。”

陈友河,很高兴小叔亲自来自己家一趟。

他三月底,从老宅搬出来,那会刚忙完田里的秧苗,他也就简单请几个叔伯兄弟吃了顿饭。

陈友河不好问小叔府试的情况。他知道,如果小叔中了秀才,村里肯定早传疯了。

去年秋天,桐江村谢氏,出了一个举人。那阵仗,可是,连秀儿这等外嫁的女儿,都被谢家族里请回去,吃了一顿大肉。

这中秀才,虽没有中举人那么大阵仗,但是,也不会小多少吧!

陈友河,不知道的是,桐江村谢氏出的举人,在文风凋零的衡州府都不多。湖广道一道之地,一届举人的名额也不到五十,如若衡州府一届能出两个举人,那都是学政官天大的政绩了。

若不是去年,衡州府出了两个举人,而其中一个正是他们永兴县梅沙乡桐江村的谢江南。

他陈达广,也不会再停了十年的科举之后,又一次燃起去府试的念头。

大周立国已七十余年,谢江南是永兴县第三个举人,永兴县上一个举人,已经是二十五年前出自平阳镇刘家。

再看看今日之刘家,虽然,距离县城有五十多里的距离,可俨然有成为永兴县第一家的趋势。

而平阳镇的繁华,也正在快速向永兴县城靠拢。

“友河,家里的事我都听说了。现在看来,那什么捞仔的传闻,都是假的。你别挂记在心里,无端端让兄弟几个起了猜忌。”

陈达广,说的是村里的传言,陈友河家附近有无头坟墓的事。

“嗯,是的。这屋前院后的都挖过了。也没发现什么无头坟墓。想来,那东西并没有在这山上。”

陈友河,认可了小叔的说法。

陈达广,听侄儿这么想,心里也就放下了。

这个时代,他们这些平下中农,最忌讳的就是兄弟不睦。

身边有太多因为兄弟不和,被别家趁虚而入,欺辱自家弟兄,从而导致家道中落的案例。

陈达广,作为全村唯一一个童生,他深切的感受到在这个社会里,一个团结的族群是多么重要。

“友河,今儿个上午我在田间走了一遭。发现,今年村里早稻的长势,比去年这个时候差了很多。一路走去,似乎只有你那几亩田里的稻苗长得青葱一些。”

陈达广说到这,停了一会,他见陈友河没有急着答话才继续道:“我倒是知道,友河种地很是有一手。这次来,并不是问友河怎么打理庄稼的。”

“只是,想问问你,大概在十年前,村子里的稻田似乎也出现过一次今年这等情况,稻田里青蛙尤其多,而且,那些青蛙还特别慵懒的情况。”

陈友河,重重的点了点头,他呼出一口浊气,才道:“小叔记得没错,这占城稻,是武德皇帝十九年开始在咱们县推广的。占城稻产量,比以前的老水稻亩产高最少五斗。”

“而且,占城稻的抗病虫能力也比原来的水稻强上不少。只是这占城稻种了大约八九年之后,也就是十年前出现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蛾灾。”

“那时候,稻田里满地的小蛾子,把稻苗给霍获得,好多地方,当年的收成,只有平常年份收成的四成。”

陈达广,的神情严肃起来,这事,他当然知道,他也是由于那年蛾虫灾,导致当年,家里收成减少五成多,以至于,家里的经济情况,一下困难了许多,因此,导致他后来,不得不放弃科举考试。

结果一放下,他就没有了再次科举的念头。

至去年乡试,桐江里出了一个举人,他才又一次燃起了要科举的雄心。

“今年,稻田里青蛙多了许多。而且,也特别慵懒。我注意看了看,那些青蛙完全是因为吃蛾虫吃太饱,又或者田里有太多能让他们蹲着不动,就能吃到的东西,以至于它们变得慵懒。

陈友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了陈达广听。

“友河,你可有什么法子应对。如果任由蛾虫增长,那么,今年早稻的收成,可要糟糕了!”

陈达广,难得一次虚心请教,他这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侄儿。

陈友河,无奈摇了摇头:“我也正为此事苦恼。大体上来说,如若能连续出几日太阳,蛾虫很快就会自己消退下去。只是,这天气,已经连续五六日白天多云,夜间下雨。唉!实在是无奈呀。”

“可否打驱虫药物?”

陈达广问。

陈友河,摇头:“我试过了。那些蛾子都不惧驱虫药。而且,白天打上驱虫药,晚间下雨就被淋了干净,没有任何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