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8章 驱虫

谢氏放下碗筷,温柔的看着儿子,心中充满了内疚,良久才道:“是娘的错,娘应该给你三婶和五婶道歉的。”

谢氏看看儿子,又看看三丫,才说道:“你五岁那年,家里庄稼收成不好,我和你爹到你小叔公家去借了粮。”

“可是,因为娘那时候刚生了三丫不久,把借粮的数目记错了。后来,因为还粮的事,我和你三婶子吵了起来。你三婶那会怀了孩子。后来,我不小心推了她一下,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没了。当时,你五婶把我打倒在地,我又把你五婶打了一顿。”

陈石头脑子里,有那么一些相关的记忆,但是,已经很模糊了。

记忆里,他知道自己一家人(除了大伯家和小叔家)和小叔公家的人不太和睦,尤其是个大堂婶,也就是娘口中的三婶子。

“因为这事,我们和你三叔三婶就少了来往。本来,你六岁的时候,是要去请你小叔公给你取名字的。”

“可是,那会你三婶气没消。你爹带着你去小叔公家时,被你三婶赶了出来。后来你取名的事就一直拖着了。”

石头看着娘亲问道:“七蛋不是三婶的儿子吗?五丫都比他大,娘不是还给七蛋喝了奶水吗?”

三叔家第二个儿子比五丫小了四个月,刚出生那会,三婶没奶水,谢氏虽然也没多少奶水却还是有一些的。

当时,看着一家人因为七蛋没得吃,一个个都急得不行。谢氏心软就主动找小叔婆,说愿意给七蛋喂奶。

喂了六七天之后,三婶乔氏慢慢也有了奶水,就没再让谢氏喂了。

谢氏不接石头的话,只道:“过些天,娘去找你小叔公,让他给你和三丫取名字。石头会有自己名字的。”

陈友河看着妻子,心里也叹息,堂弟陈友湖终是对自己家媳妇的有气。

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乔氏总该放下了吧!

陈友河心里知道,当年借粮那事,真不能怪谢氏,那会一家人并没有完全分家。只是分伙不分产,账目混乱又怎么能不出矛盾呢?如今分开田地,分开住,妯娌之间矛盾少得多了。

只是,真要把问题说那么清楚,自己弟弟陈友海家的媳妇又要闹腾了。

(关系弄得有点乱,此处整理一下陈家的人物关系)

石头的爷爷,在村里,陈氏族人中同辈中人行老九,所以作为里正的陈达田叫石头爷爷老九。

但两人其实正好处于五服中第五代人。而石头爷爷他爹,也就是石头的太爷爷有两个儿子,即陈达隆和小叔公陈达广。

石头有一个大伯,一个叔叔,两个姑姑。大伯家的两个儿子都比石头大,所以是堂哥,名陈新国,陈新泰,小叔的儿子比石头小,是堂弟,名陈新明,还有一个堂弟叫陈新福,大伯家还有一个堂妹,小叔家也还有一个堂妹,小婶马上就要生了,可能是个堂弟。

因为石头出生前,谢氏在老宅门前被石头绊了一跤,肚子一疼,马上临产,生下男孩,谢氏就把儿子的名字取名石头。因此有了石头的小名,就没有再叫他三蛋。

后文,小叔公家的都称堂叔,堂弟,不再称呼三叔四叔。

陈达广是沙洲村陈氏第一个童生,也是目前为止沙洲村唯一一个童生。

午饭过后,陈友河按照儿子的要求,开始打制木头盒模子。

其实也简单,只用两块厚实平整的木板,在中间雕刻出数圈由内向外旋转的圈。

谢氏根据儿子所要求的艾叶,紫苏,薄荷做准备。

“娘,你再去弄些苦橘树皮,在去后山弄点香樟树皮。”

石头,一边拿石杵捣碎已经准备好的紫苏薄荷艾叶,一边对着谢氏说道。

谢氏道:“石头,你要这些东西都是些发散之物,可是会让人更不易入睡的!”

石头听后却道:“娘没事的,一会用暗火烤一烤,去了发散之物就没事了。”

谢氏将信将疑出门去寻找石头说的那些物件。

陈友河将木模雕刻好,见儿子在石杵处捣了许久,走过来一看。

嚯!咋要捣那么细,都快成精面了。

“石头,你将紫苏薄荷艾叶捣那么细,风一吹就散了,怎么能点香?”陈友河接过石头手里的石杵问。

“没事,爹,一会加水调匀就不会散了。”石头站起来又道:“如果要散,就加几粒糯米,爹爹接着捣一阵,在捣细些,我去拿木碳过来。”

说着去了厨房,不一会从厨房拿了些平日煮食时烧柴火留存的木炭。

陈友河又捣鼓了一阵,石头见紫苏薄荷艾叶都已经和过年时家里做年糕用的米面粉灰一样细才满意点了点头。

“爹爹,就弄这么细,把它们倒出来,单独放一个碗里。”

石头拿出一个粗瓷碗放地上。

待陈友河把紫苏,艾叶,薄荷粉倒出来后,石头又将木炭放进石杵槽里。

“爹爹,木炭也要捣成紫苏粉这么细。”石头指挥着。

说完,他端着紫苏薄荷艾叶粉去了厨房。

陈友河见石头这么认真,到放心下来,心里虽然有些不解儿子脑子里怎么会有这蚊香制作配方,却也暂时听由儿子指挥。

不多时,再次从厨房出来的石头,一脸微笑的端着粗瓷碗走到陈友河身前。

“爹爹,你闻一闻!”

石头把初瓷碗往陈友河面前一放。

陈友河看了看碗里黑乎乎的大半碗灶灰,眉头皱了皱。

“你弄灶灰干啥?”

陈友河反问。

“爹爹,这是紫苏薄荷艾叶粉。”

石头道。

陈友河道:“你怎么把它们弄成黑灰了?”

“呵呵!”石头傻笑,不答,却又道:“一会不能搞错了,需得做个记号。”

又用粗瓷碗把木炭粉装上,做了标记。

陈友河接过粗瓷碗,凑到边上闻了闻,瓷碗里只闻到一股焦糊的木炭味道。

他开始怀疑,这碗东西到底还能不能驱蚊虫了。

不多时,谢氏搜罗到石头所要的苦橘皮,香樟树皮,槐树皮等物件回来。

三丫见爹娘和哥哥忙碌不停,也跟着过来围观。

“走,三丫跟我去厨房烧火。等会做了蚊香,晚上就没有蚊子叮咬了,就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石头拿着谢氏弄回来的材料,拉着三丫去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