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17章 你们有信心吗?

六部尚书离开后,陈循和高谷无力的靠在椅子上,苗衷、彭时和商辂坐在一边不说话。

“皇上就不怕激起民变吗?”

高谷还是气不过,朝廷强硬收,士绅大族必然必然要反抗,随之而来的就是民变。

陈循没看高谷,这个问题周忱会没想到吗?

胡濙和王直会没想到吗?

想到了他们还赞同,肯定就不担心有人发动民变。

要知道,勋贵这几年被压制得很厉害,就等着机会立功呢。

到时候皇上一声令下,勋贵们会抢着领兵去镇压。

苗衷见陈循不说话,也不敢说话,事情都已经定了,现在说这些根本没用。

只能像于谦说的那样,帮助胡濙、周忱和王直他们,跟着捞点功劳。

皇上敢不顾他们中一半的人反对做这件事,就不怕各级官员反对。

相反,各级官员会非常支持,因为这是个好的开端。

目标也明确,各地士绅大家,他们有钱,拿得出来。

不像百姓,你就算把他们打死,他们也拿不出钱来。

而且,这也是一次对藩王和士绅大族的试探。

真刀真枪的试探。

“可能皇上就等着民变,一旦有民变,皇上必然会派重兵镇压,等待他们的只有九族灭,家产充公。

到时候,不交钱的就是反贼!”

商辂见其他人不说话,还是硬着头皮说话,内阁五个阁臣,他是唯一表态支持的。

现在相当于和其他四人站在了对立面,但这只是意见不同。

家族交钱是要心疼一阵,但总好过被镇压,抄家吧。

皇上现在就是等着你们反抗,等着你们发动民变。

毕竟那些人又不是底层百姓,皇上也不会心疼,相反镇压了还可以立威。

高谷脸色更难看,是啊,皇上肯定想过这个问题。

皇上是藩王登基,底蕴不足,没有根基。

这是他的劣势。

但也是优势,他不欠任何大臣和士族大家,正像皇上刚回京时候执意要走大明门时候说的。

他做皇帝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兄终弟及。

不是大臣们推他上去的,也不是先帝指定的,要说指定,那也是太祖。

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听话就可以好好相处,不听话那就等着收拾。

而且,皇上不像他哥哥正统皇帝朱祁镇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计划周全就做。

皇上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找过周忱好几次,每次的时间都很久。

皇上已经跟周忱了解过可不可以收取,可以收取多少。

六百万两这个数,皇上早就算好了。

周忱也说了,皇上打算逐步提高各级官员的俸禄,将折色逐步换成银子。

这消息一出,两京十三省的各级官员肯定会欢呼雀跃,朝京城叩首,高呼皇上圣明!

两京十三省的各级官员,像胡濙说的那样,大多家庭条件都一般,他们肯定支持皇上这么做。

皇上已经说了,各省完成目标就把他们该得的两成本色和补发的三个月本色发给他们。

只要完成任务,皇上赏赐的这部立马就能兑现。

这样一来,各省的官员也会极力完成任务,为了明年能领到更多俸禄,他们会拼命收。

但是阻力肯定不像胡濙、周忱和王直说的那样不大。

往年几乎不用交钱,突然就要交那么多钱,谁都不愿意。

另一边,胡濙、王直和周忱也聚在一起。

“行俭、恂如,你们俩有信心吗?”

胡濙看向王直和周忱,他们已经夸下海口,就算拼掉这条老命也也要把事情做完。

他们年纪大了,想要的只是位列三公,成为一品大员。

大明立国85年,能够位列三公,成为一品大员的屈指可数。

而他们年纪大了,干不了几年,有更高的地位和名声对家族更有利。

“大宗伯,我们有!”

王直和周忱回答,现在没信心也要有信心,完不成任务可不止是笑话,九族都要跟着倒霉。

虽然皇上不喜欢动不动就杀人,但生气了还是会痛下杀手。

“恂如,皇上给你许诺了什么?可以给老夫说说吗?”

胡濙不相信周忱是迫于皇上压力,他的骨头没那么软,要不然也不会在江南巡抚十几年。

“大宗伯,王尚书,皇上许诺我,朝廷税收翻一番,进内阁。

达到一千万两封三公加爵,福荫子孙!

当然,这是我一个人去完成的情况,现在有了大宗伯和王尚书一起,赏赐可能会减少一些。”

周忱也没藏着,胡濙和王直支持他肯定有所求。

三年多前保住京师,先帝给胡濙和陈循加封少师,于谦和自己加封少傅,王直和高谷加封少保。

大家从二品变成了从一品。

从一品之上就是正一品,是所有官员的最高追求。

“封爵老夫不敢想,能位列三公就行了,只要能位列三公,老夫就算拼掉这条老命也在所不惜。”

胡濙得到想要的答案,心里很开心。

文官加爵不是没有,靖远伯王冀就是,兵部尚书去总督边关然后带兵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封爵,从文官变成了勋贵。

皇上给周忱这样许诺是知道这个件事情非常难。

但经过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商议之后,难度就没那么大了,三公会有,但封爵应该就不会有了。

“我也是,能位列三公就知足了!”

王直也不敢想封爵,这事就算他们三不做,皇上也可以找别人做。

为了位列三公,强烈反对的陈循和高谷都会拼命去做。

“我也不敢想封爵的事,一开始皇上跟我说税收翻一番的时候,我就反对了。

但皇上提了士绅把田产挂靠在藩王和郡王府名下,以此逃避田赋。

而且,皇上还有准确的数,刚好差一半,还把正统年间湖广士绅把大半田产挂在襄王府名下的事情说了出来。

还给我说了士绅大家做生意的事情,把税收翻一倍怎么翻说清楚了。

这还是不增加税种和征收比例的前提下。

皇上如此说了,我没办法再反对,于是提议给各级官员涨两成俸禄。

皇上问了我涨两成的话要多少,我说总数不加,只要涨两成本色就行。

然后皇上就问我折色全部换成银子要多少。

皇上是真的想要给各级官员提高俸禄。”

周忱讲当时的过程,如胡濙所说,皇上不可能给所有人封爵,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

即便是三公之位,也不可能给所有人。

就像这次的事,最多就他们三个了,至于于谦和商辂,可能会有别的赏赐。

毕竟他们俩也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