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11章 俸禄低的原因

“臣不敢居功,陛下让臣将朝廷税收翻番,臣思虑许久也未想到更好的办法,只能冒险一试。

臣以为,不废除大明宝钞改革货币,田赋想要尽数收上来很难。

今年明年可以强力征收,但时间久了士绅还是会想办法不交。

因为官员俸禄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大明宝钞,时间久了官员也会强烈反对。”

周忱主要阻力说了出来,阻力的大头还是官员。

“现在官员的俸禄,宝钞占了多少,如果全部换成银两,朝廷的赋税是否能够负担?”

实际上,现在的朝廷官员,俸禄的构成很复杂。

洪武二十五年定下的官员正俸标准,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一直使用。

平心而论,在明初战乱方休、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这个俸禄虽然在数值上相对前代是比较少的。

但是相对于当时的中小地主、自耕农来说还是非常优厚的,更不用说没有自己土地的佃户了。

除了正俸以外,明代官员还有优免的特权,也就是免除徭役和税粮。

真正导致明代官员俸禄微薄的原因不是工资低,而是实际发放的很低。

明代俸禄在实际支付的时候往往发的不是禄米,而是折成了钞、绢、银,甚至是苏木、胡椒,即所谓的折色。

由于明代的折色比例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了官员收入微薄。

俸禄折钞自洪武时期就已存在,比例是1贯钞=1石米。

众所周知,明代宝钞由于滥发,通货膨胀严重,米折成钞以后的购买力大幅缩水。

永乐以后,俸禄折色就不仅是折钞了,折算成胡椒、苏木、布匹、银两。

同时不断提高折色比例,永乐时一斤胡椒折米1.06石,但宣德时折米6.67石。

由于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大量胡椒,胡椒的市场价格其实是在不断走低的,但折色比例却高了,这也导致官员收入被大大降低。

到了堡宗朱祁镇的正统年间,五品以上只发20%的米,80%宝钞;六品及以下30%的米,钞70%。

其实发实物和发宝钞理论上是没有多大区别,但问题就出现在发放标准上。

比如明仁宗时期,一石米折算成25贯宝钞发放,后期降低到了一石米折算成10贯宝钞发放。

的时候朝廷没有钱了,就是库房有啥就给官员发啥,比如胡椒、苏木、布料等实物。

所以有的官员不得不去集市上将这些实物卖掉换成钱或者禄米,有的?年份?甚至还出现了拖欠俸禄的现象。

又回到了永乐时期的样子。

对比宋元两朝,明朝的俸禄不仅规定的低,到手的更低。

明史专家黄仁宇教授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指出,当时明朝官员所得到的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其名义俸禄的4%左右。

难怪《明史》中会发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这样的感叹。

所以,周忱提议的涨俸禄一两成,也只把官员们拿到手的俸禄涨一两成。

因为要收全部田赋和商税,没有官员们的支持是不行的。

只有涨了官员们的俸禄,他们才会同意并出力。

朱瞻墡在位期间,官员俸禄与朱祁镇在位期间是一样的,并没有任何改变。

所以,到了朱祁钰这里,官员俸禄还是米+宝钞,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陛下,若果宝钞全部换成银两,会增加数倍支出,朝廷的其他开支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是臣没有说清楚,请陛下责罚。

臣建议的涨俸是希望提高发米的比例,比如五品以上官员的本色从两成涨到三成或四成,六品以下官员的本色涨到四成或五成。

折色部分,臣觉得暂时不宜换成银两。

光就臣的这些建议,朝廷每年的官吏俸禄开支就要增加一倍。

但所有官吏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征收田赋和商税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周忱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朝廷的税收没有翻倍之前,他不敢说把折色全部换成银两。

虽然折色部分并不是完全发宝钞。

“朕既然要变革,就不能苦了大明的官吏们,太祖定下的俸禄朕一时半会无法提高。

只能逐步提高官员们实际到手的俸禄。

你把折色部分全部换成银两,看看需要多少银子。每年都有新增官吏,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两成,把这个数字算出来给朕。

另外再把俸禄全部换成银两的情况下需要多少银子也算出来。

你若将朝廷税收翻一倍,达到六百万两白银,官吏的俸禄全部发银子就可以实现了。

你若完成朕给你的年赋税超千万两白银的任务,你将与朕一道,名留青史。”

给官员涨俸禄这件事,朱祁钰必然是要占首功的,因为推翻太祖和历代皇帝的规矩只有他能做到。

“臣遵旨!”

作为文臣,谁不想名留青史。

朱祁钰的提议,周忱是很心动的。

“下次朝会,你在朝堂上把收商税的事提出来,先把商税的事情定下来。

商税定下来后,朕再把你的提议公布。”

田赋的问题实际上好解决,有阻力朱祁钰也不怕,毕竟田产跑不了。

商税必须定下来,但会有一个扯皮的过程。

朱祁钰的计划是先打一棍,再给颗糖吃。

“陛下,只怕阻力会很大,臣觉得大臣们绝大部分都会反对。

臣觉得还是先议田赋比较好,把挂靠田产的田赋先解决了。”

周忱觉得应该先解决挂靠田产的田赋征收问题。

“此事不用再议,直接去查宗室的田产,超出封赏的部分一律征收田赋。

藩王和郡王府愿意帮士绅隐藏田产,那就帮士绅把田赋交了好了。

户部要是搞不定,朕就让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去。”

士绅不交,那就宗室交,朝廷给宗室的封赏是有数的,不用交的只有封赏部分。

而且,有些官员的田产也挂在藩王府名下。

只能怪这些官员倒霉了。

至于官员名下的,暂时还不能动。

否则,朱祁钰也要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