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朱瞻墡、孙太后、朱祁鐄、朱祁钲和朱见潾的后事,朱祁钰也开始准备登基了。

经过三请三让和繁杂的流程,朱祁钰终于成为皇帝。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齐齐跪拜行礼。

“平身!”

朱祁钰让大臣们起来。

月台上,喊上朝的还是兴安,本来朱祁钰是准备让成敬代替兴安的,但想到成敬对司礼监不熟悉,就先让他做了秉笔。

等兴安把成敬带出来了,就让去找朱祁镇去。

朱瞻墡找了三年多,都没摘到

至于朱瞻墡的贴身太监,朱祁钰准备让他去裕陵给朱瞻墡守陵,让他继续服务朱瞻墡。

孙太后的贴身太监徐宾,朱祁钰也准备让他去守景陵,继续服务孙太后。

这人留在宫里,朱祁钰不放心。

至于金英,被朱瞻墡派去南京守孝陵去了。

这老太监资格太老了,留在宫里碍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兴安高喊。

“启禀皇上,臣内阁首辅陈循有本启奏!”

陈循先站出来,朝中有一些事情需要皇上处理。

“准奏!”

朱祁钰知道自从朱瞻墡死后,朝廷积压了不少事情,都等着他来处理呢。

“第一件事是先帝死后这段时间的一些奏折需要皇上批阅,一些事情需要皇上定夺。

第二件事是平复舆论,先帝和太后及太子等人的死后引起了京城百姓的诸多议论,都在怀疑臣等造反。

可臣等确实没有造反,先帝和太后及太子等人的死与臣等没有关系。

请皇城为臣等正名。

第三件事是派使者去淮安接皇上的妻妾子女回京。

然后对八位娘娘及皇子和公主进行册封。

第四件事是皇上的年号,臣等准备了几个,请皇上定夺。

第五件事是遵吴太妃当为太后,臣等请皇上册封吴太妃为太后!”

陈循把朝廷的几件大事都汇报了一下,把奏本呈上。

成敬接过来,递给兴安,兴安又递给朱祁钰。

“准!

先帝未处理的奏折和先帝治丧期间的奏折,让通政司送到司礼监,司礼监,朕这几日就处理。

内阁和六部尚书与朕一道,吏部由左侍郎代王尚书。

第二件事,此乃皇家丑事,与诸卿无关,朕即刻下旨澄清此事。

第三件事就辛苦王尚书和宁阳候及商大学士走一趟了!

至于册封,等她们到京城以后再说。

第四件事,关于朕的年号,就用景泰,明年为景泰元年。

第五件事,以首辅和大宗伯为使,册封吴太妃为太后。”

其实这就是一场交换。

大臣们主动提出尊吴太妃为太后,对朱祁钰的妻妾子女进行册封,目的就是让朱祁钰下旨澄清京城百姓怀疑他们造反一事。

大臣们确实没有造反,否则哪能把他接回来。

“臣等遵旨!”

大臣们纷纷领旨,只要朱祁钰下旨了,百姓们对他们就不会有怀疑了。

“孤这也有几件事情,一是先帝和皇兄的妃子的安置。

朕欲在宫外为其修建一处居所,供其居住。

至于公主和其母妃,成婚前继续住在宫里。

第二件事是皇兄直接没有消息,朕作为弟弟,不能不闻不问,得继续派人找皇兄。

先帝派去找皇兄的人继续找,等朕理清了朝廷的事情,再派一两个一起寻找皇兄。

第三件事,父皇临终前后悔年少冲动废了胡皇后,朕欲帮父皇弥补过程,恢复胡皇后的位号。

并将胡皇后葬入景陵,与太后一道长眠在父皇左侧。

同时,尊胡皇后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进入祖庙。

以慰父皇和胡皇后的在天之灵。

另外,尊太后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进入祖庙。”

朱祁钰要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同时将其葬入景陵,并与孙太后一道给她上谥号,进入祖庙。

历史上,给胡善祥恢复皇后之尊,是朱祁镇复位后钱皇后劝说的。

朱祁镇感念胡善祥人品高贵,要不是胡善祥主动让位,自己恐怕也不一定能当上皇帝。

不过,只是给胡善祥把陵搬到帝陵,安皇后规格重修陵墓,封了谥号。

并没有将其与朱瞻基合葬,更没让其进入祖庙。

朱祁钰不仅要给她恢复皇后之尊,封谥号,更是要将其与朱瞻基合葬,并进入祖庙,享受后面帝王的祭拜。

朱祁钰说完,奉天殿内一片安静。

前两件事好说,第三件事前半部分也没问题,只有将废后胡善祥葬入景陵,并进入祖庙这点有些不妥。

胡善祥被废,她自己并无过错,这也是被废后张太后对其照顾有加的原因。

“臣遵旨!”

见众人没有反应,宁阳候陈懋站出来。

胡善祥已经死了,本来朱祁镇和孙太后就没有按规矩将其下葬,而是以嫔妃的规格葬到金山。

当时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等大臣都反对宣德帝废了胡皇后。

孙太后与朱祁镇一直看不起朱祁钰,不就仗着孙太后成了皇后,朱祁镇成了太子吗。

严格说起来,朱祁镇也只是庶出,孙太后生他的时候只是贵妃,并不比朱祁钰高贵多少。

朱祁钰这么做也是把这个事实摆出来,自己的身份并不比朱祁镇差,唯一差的只是没有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

“臣遵旨!”

“臣遵旨!”

“臣遵旨!”

胡濙、王直和金濂也跟着领旨,这件事朱祁钰在朝堂上提出来就是要大家支持。

就算大家不支持,他也会这么做。

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阐明正统帝与他都是庶出。

“臣等遵旨!”

紧随其后,勋贵和文臣中的不少人也站出来领旨,支持朱祁钰。

“臣等领旨!”

陈循一看,已经有三分之一大臣赞同了,他再纠结就不好了。

于谦想反驳,被陈循制止了。

这件事朱祁钰已经势在必行,让商辂代与王直陈懋一道出使淮安,又让他与胡濙作为册封吴太妃为太后的使臣,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他若不答应,这个使臣就没他份了。

“臣等领旨!”

有了陈循和于谦的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领旨。

“第四件事,瓦剌的危险还在,也先和阿刺知院两大首领还在,大明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又会出现瓦剌兵临城下的情况。

兵部拿出一个解决瓦剌威胁的办法来。

朕的意思是过去的防守策略不可行,当将漠南漠北纳入大明版图,实行如两京十三省一样的统治。

内阁和六部好好研究,拿出一个办法来。”

面对异族,朱祁钰觉得一味的抵御并没有用。

唯有将其收入囊下,对其进行王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