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42章 敲打胡濙,杀人诛心

“陈大人,二十几个大臣被你害死,你何感想?”

朱瞻墡可没打算放过陈镒,在他看来,陈镒比王直更可恶,更不把他当回事。

“臣知罪,请殿下恕罪!”

原本的以死明志,用死谏换名留千古已经不可能了。

动手的那些大臣被斩首,可以说是他们太冲动了,没忍住。

但后来求情的那些大臣就有点无辜了,他们本不该死的,因为他们没动手。

要不是他以死相逼,这些人不会落得被斩首的下场,头颅挂午门示众,还要家人自己来收尸 。

这可是杀人诛心!

“你看,你还不如王尚书有骨气,王尚书敢大声说让太后和本王责罚,而你只会说请本王恕罪。

人家王尚书不怕死,再看你,刚才还口口声声要撞死在这奉天殿里,现在却这么怕死。

不过,本王会满足你这个愿望的。

来吧,陈御史,你撞吧,大殿内你想撞哪根柱子就撞哪根柱子,撞坏了不要你赔。

你要是不敢撞,那就说明你也是贪生怕死之辈,连太监都不如!”

朱瞻墡没打算放过陈镒,今天的事情是大臣们早就商量好的,只不过第一个出头的是右都御史陈镒。

文臣自由傲气,跟武将和文官比,他们不会有太大反应,但与太监比就不一样了。

太监在他们眼里那是最下等的人,跟牲口无异。

“襄王,适可而止!”

孙太后在后面喊到,今天的朝会不能再杀人了。

“太后,其他人可以饶恕,陈镒不行,马顺和毛贵乃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同知,是天子亲卫的指挥官。

陈镒导致他们被大臣们乱拳打死,形同造反。

太后若是放过陈镒,那宫中守卫还会尽心尽责地守护皇宫吗?”

朱瞻墡这一次对孙太后也是来气,毛贵和马顺是天子的鹰犬,也是你的鹰犬。

你一点都不保护他们,他们也不会认真保护你。

你不怕让宫中侍卫心寒,那你就饶了陈镒。

孙太后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关键时刻你不为下人主做,以后下人也不会真心待你。

“殿下,陈大人也是为了大明社稷,一时激动 ,请殿下饶恕他这一回。”

胡濙见襄王不弄死陈镒不死心,出来解围。

他是文臣老大,不得不站出来,否则文臣以后就不会以他马首是瞻了。

“大宗伯,本王听说瓦剌进犯是因为礼部疏忽导致也先生气偷袭大同,然后皇上才御驾亲征。

也就是说皇上御驾亲征的起因是你礼部的不作为。

大宗伯啊,你可是太宗心腹,仁宗和先帝的心腹近臣。

先帝任你为顾命大臣,辅佐皇上,结果你把皇上气得匆忙出征,身陷敌营。

你对得起太宗、仁宗和先帝对你的信任吗?

你对得起先帝的托付吗?”

朱瞻墡一看胡濙这个宣德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出来为陈镒求情,将火力全部集中在他身上。

皇上不听劝阻要御驾亲征,王振的蛊惑是后因,礼部的不作为才是诱因。

你胡濙作为顾命大臣把皇上搞得如此下场该该如何说?

“亏郕王还觉得你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可堪大任,推荐你临时主持朝政!

郕王真是被你平日里的虚伪蒙蔽了双眼!”

朱瞻墡不等胡濙反驳,继续输出。

朱祁钰推荐胡濙在他到来前主持朝政是以奏书的形式递交朝堂的,知道的人很多。

“老臣没有!

贡马事件确实有礼部的疏忽,可礼部也是受王振的传令,王振说是皇上叫礼部那么弄的。”

胡濙跪地痛哭,襄王怎么这么会甩锅,锅不是已经由王振背了吗,还把他拉进来干什么。

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虽然是王振的贪财导致的,但外国使者来朝见,什么规格,什么礼仪,都要礼部去操弄。

贡马事件那是王振引起的啊,他和礼部只是碍于王振淫威。

胡濙赶紧甩锅,礼部的错只是疏忽,按并不是主观上要这么做,而是听了王振传达的皇上的命令。

错的是王振假传圣谕。

然而,朱瞻墡不准备放过他,

“你说是王振假传皇上口谕,那你找王振来对质。

只要王振承认是他假传皇上口谕,本王不仅饶了陈镒,还会在京城中找个闹市向你隆重道歉。”

你说是王振的假传皇上口谕那就找来王振对质。

可王振已经死了,那就没有人可以跟胡濙对质了。

朱瞻墡的怀疑就可能是真的,皇上不顾劝阻,执意要御驾亲征,说不定就是被胡濙给气的,逼的。

“回殿下,王振已死,老臣无法与王振对质。”

胡濙硬着头皮回答,现在是死无对证,甩锅就完了。

“呵呵,没关系,既然与皇上有关,等迎回皇上,本王与大宗伯一道向皇上求证就是了。

贡马事件这么大的一件事,皇上肯定会有印象的。”

朱瞻墡冷笑,死无对证我就拿你没办法了吗?

皇上还活着呢,到时候还是你胡濙的责任。

到时候皇上肯定会把锅甩在胡濙身上,被太监忽悠与被四朝老臣忽悠哪个对他更有利,当然是后者。

“王尚书,你回到原来的位置去吧,你对本王的不敬,本王该杀你泄愤。

但如今朝廷危急,朝堂人手不够,还需要你为朝廷出力。

本王希望你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过后写个折子上来,说明你的错误。

希望你带领吏部好好筛选人才,举贤任才,把空缺官员的推荐名单尽快呈上来。”

王直是吏部尚书,现在还不能动,否则就会激起群臣反对,真的与他对着干。

“谢殿下!”

王直连忙道谢,他已经做好了被斩首抄家的准备,没想到襄王竟然会放过他。

转瞬间,王直就明白了。

朝堂已经空了一半,襄王也不敢杀太多的人。

不过其他人是安全了,但陈镒是必然要死的,不然襄王不会还把他押在前面。

“陈御史,你想好了吗?”

朱瞻墡本来是准备给陈镒两个选择。

一是在这大殿上自刎,二是我让锦衣卫带你去见见那是二十几个因他而死的家大臣的家人。

但仔细一想,不该给他选择,就该让他撞死,让他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太后,殿下,请恕罪!”

陈镒磕头求饶,现在他撞死已经没有意义了,该死的和不该死的人都死了,他应该好好活下去为那些不该死的人报仇。

“既如此,锦衣卫将他带去之前那些人斩首的地方,等那些人的家人来了,告诉他们,是陈御史害死了那些大臣。

三日后于午门斩首示众,他的头颅跟另外那二十几个人挂在一块。

本王不能让陈御史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既然陈镒不肯撞死,那就让他身败名裂。

“另外,废除陈镒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锦衣卫和刑部调查一下陈镒有没有贪赃枉法,有的话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

朱瞻墡做出对陈镒的职务,同时让刑部和锦衣卫查其犯罪行为。

“大宗伯,不管是不是王振假皇上口谕。

你作为顾命大臣,没辅佐好皇上就是失职。

去太庙反思七天吧!”

朱瞻墡此举就是要让大家都觉得他有罪,向太宗,宣宗和先帝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