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24章 木堡之变与王直和胡濙有莫大的关联

“殿下放心,关于殿下的封号,臣回京后会说与诸公,禀报太后的。”

王直赶紧表示封号的事他知道了,会马上上报朝廷处理。

朱祁钰说了半天,不就是因为他是亲王,而郕王这个封号不体面吗?

那给他换个封号就是了,让他体面就行了。

只是,朱祁钰为了一个封号就让在短短半天时间里跪了好几次,让王直颇为难受。

关键还是自己跪的,朱祁钰并没有叫他跪。

也证明朝中大臣过去看轻了朱祁钰,这个郕王一点都不简单。

咳咳,咳咳

“那孤就静候佳音了!

王大人起来吧,孤不是说过了嘛,不要动不动就跪。”

朱祁钰也确定王直只是看起来忠厚老实,实则心思敏捷,机灵聪慧。

换个人,说不定会认真回答自己的每一个问题。

王直很聪明,直接闭口不答,不说就不会错。

朱祁钰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王直,他什么都知道,但不乱说。

只有自己是私生子的这个污蔑传闻王直干脆利落的否认,说它是宵小所为。

王直能够做到吏部尚书,正二品,不是一般的人。

在后世,不要说王直这样的高度,就是七品知县都难。

很多人究其一生,不过是九品或八品。

王直的吏部尚书在后世相当于中组部长。

“谢殿下!”

王直双手撑地慢慢站起来,年纪大了,又跪地久,腿早已麻了。

“王尚书一路上辛苦了,早点下去休息吧。

孤有所怠慢,还请王大人原谅!”

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朱祁钰就让王直下去休息了。

王直从进门开始,就几乎没休息过,朱祁钰也不想背上一个怠慢朝廷使者的罪名。

“王诚,扶一下王尚书,另外叫成敬安排好王尚书一行人的住宿。”

朱祁钰让王诚扶一下王直,他发现他对王者的了解还是不够。

王直是大明吏部尚书,东晋太傅王导之后,明初学者。

这是一位明初的文臣,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

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政局中始终屹立不倒,王直是累朝老臣。

王直出生于洪武十二年,江西泰和人,属于西门王氏。

与明初的内阁首辅,官场的巨无霸杨士奇是同乡。

永乐二年,王直考中进士,接着被选拔为庶吉士。

明代中期以后,庶吉士成为了一种身份象征,但凡以后官员想要入阁,必须是庶吉士出身。

永乐,洪熙,宣德几朝,在杨士奇的提携下,王直波澜不惊,按部就班地升职。

在宣德年,王直成为了詹事府的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从正统年开始,也就是朱祁镇继位后,王直的仕途马上就开始起飞。

正统三年,升任礼部侍郎兼任学士。正统五年,开始管理礼部事务。正统八年,成为吏部尚书。

只是詹事府乃太子的东宫班底,宣德年的太子就是堡宗朱祁镇了。

而少詹事就相当于詹事府的二把手,王直自然与朱祁镇的关系匪浅。

王直为什么要出头,准备废了朱祁镇呢?

按理说王直也是朱祁镇的人啊,应该一心向着朱祁镇才对。

历史上于谦出头行废立之举,虽然也是大部分文臣的意思,但于谦的出发点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就像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于谦掌管着五军营,却默认朱祁镇夺回皇位。

在于谦眼里,朱祁镇也罢,朱祁钰也好,不论谁当皇帝,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

况且,朱祁钰早该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了。

朱祁钰突然想到一点,王直与胡濙在詹事府共事过,两人很熟。

胡濙乃宣德朝留下的五大顾命大臣之一,主宰礼部三十余年的礼部尚书。

杨士奇与杨荣及太皇太后过世后,杨溥在内阁独木难支,胡濙俨然是文官集团的老大了。

朱祁钰一直以为杨士奇才是王直的靠山,但现在想来胡濙才是王直在朝中的靠山。

杨士奇虽然与王直是同乡,却没有提携过王直,而且两人也有过很深的矛盾。

王直在杨士奇儿子犯法这件事上一直对杨士奇指指点点,双方一度闹得非常不愉快。

杨士奇主掌内阁的时候,一直排斥新鲜的血液进入内阁,而王直当初是很有机会进入内阁的。

另外,如果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王直其实一直都是跟着胡濙在走。

正统五年,王直奉命代理礼部事务,当时王直做得很顺手,背后其实就是胡濙在支持。

很多事情上,王直与胡濙意见都是一致的。

王直和胡濙都反对朱祁镇御驾亲征,王直和胡濙都支持朱祁钰登基,王直和胡濙都力主从蒙古迎回留学生,王直和胡濙都默认朱祁钰废掉侄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

只是胡濙实力够强,可以不出声,而王直却被同僚在请愿书上强行署名了。

从正统十一年到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再到明代宗朱祁钰登基,于谦上台。

然后是堡宗的夺门之变复辟,改元天顺。

这期间王直其实一直都是跟着胡濙在走。

甚至在天顺年间,二人的致仕都是在同一时间段。

朱祁钰觉得,王直之所以能够被历史铭记。

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他甘当了胡濙的代言人,成为了朝中一个派系的二把手。

也就是说,王直表面上代表于谦等人来的,实际上是代表胡濙来的,胡濙想推自己上位。

而且,朱祁钰惊奇地发现,土木堡之变也与这两人有莫大的关联。

正统十一年的时候,王直曾经因为户部侍郎奈亨攻击政敌被牵连,而被关进了监狱。

后来经过三法司会审,奈亨被杀,王直是被判了流放的,堡宗念旧情保了他才安然无恙。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件事,其实暗藏着巨大的政治旋涡。

奈亨因为在靖难之役中帮着燕军守过北京城,而被授予了一个县丞。

之后慢慢熬资历,主事,员外郎,通政,光禄寺卿,户部侍郎。

从光禄寺卿到户部侍郎,是一道门槛,奈亨用的法子就是巴结大宦官王振。

也就是说,这个奈亨是王振一党的。

奈亨攻击的都是吏部在职或者曾经在职的官员。

正统十一年的时候,王直已经在吏部尚书这个职位上干了三年了。

换句话说,大宦官王振这次是借着奈亨为引子,开始向吏部下手了。

王振这个时候的夺权行为,是堡宗借在通王振之手收回君权。

堡宗在正统十一年的时候,已经二十岁了。

三杨中的杨士奇,杨荣已经过世,杨溥一人在内阁独木难支,而太皇太后张氏早已撒手人寰。

压在堡宗头上的大山没了。

只是王振动吏部,王直背后有胡濙,结果踢到了一块铁板,以至于要堡宗亲自出面平息事端。

之后王振一党跳过王直,将矛头转移到了胡濙身上。

正统十四年的贡马事件,王振抓住礼部渎职不放,以致最后酿成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