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皮尔的邀请只是一个小插曲。

就算乔丹·皮尔真的开出了2000万美金+票房分红的条件,廖东也大概率不会出演,他实在是没时间。

《信条》那边已经催了他好几次了,还有《失控玩家》,谁都想借着威尼斯影帝和金狮奖的风,炒作一番自己的新电影。

廖东甚至还接到了老谋子的电话,问他能不能抽出点时间,先把《坚如磐石》给拍了……

比廖东还忙的是杨欣,各种赞助商的电话纷至沓来,杨欣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炸了,手机也要炸了,电话就没停过。

这就是咖位提升的好处。

以前廖东在国内的咖位也不低,但是比票房他不如吴经,比奖项他不如黄博,比导演他也不如老谋子……总之就是各方面都差一点。

这次他拿了威尼斯影帝,就完全不同了。

画风变成了,比票房他比老谋子和黄博高,比奖项他比吴经和黄博强。

要不怎么说汉语博大精深呢?

其实不仅是换个角度吹捧,而是廖东的综合实力确实强,当演员,当导演,当投资人都有建树,还是最顶级那一档的。

最重要的是廖东形象好,还年轻,非常正能量,国内太需要廖东这么一个青年偶像了,还是有国际知名度的那种。

往前数数,之前也就是大哥成和杰特李算是全民偶像,可人家一个五张多,一个六张多了,也打不动了。

上面需要安排一个新偶像了。

不然都让孩子们去学唱跳rap,抽电子烟?

扯远了,廖东还接到了康总的电话,主要是恭喜他,顺便提醒廖东,《小丑》不能在国内院线上映,但是视频网站可以,不过要把血腥镜头剪掉。

廖东自然没什么可说的,这已经是优待了。

《小丑》的问题绝对不是血腥暴力,再血腥暴力能比《红海行动》还严重?主要是电影三观不正,一个杀了那么多人,扰乱社会秩序的反派成了英雄,这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别说在国内不符合了,在好莱坞也不符合,不然《小丑》怎么可能被定到R级?

廖东直接联系了爱奇艺,他们对《小丑》的版权很有兴趣,廖东现在这么火,他得奖的电影,点击率还不得起飞咯啊?

爱奇艺为了接住这波流量,甚至打算免费放映……

不过要等到北美先上映以后再说,上映时间也定了,10月初,华纳的野心很大,《小丑》准备角逐颁奖季。

廖东和热巴兵分两路,热巴要回国主持菠萝影业日常工作,廖东则是转身去了基辅,《信条》要开机了。

如果从商业角度上考量,《信条》这部电影可以看成主角一边解决危机,一边带观众进行全球旅行。

这也是比较流行的大片模式,比如各种邦德、《速度与激情》和《碟中谍》,包括李桉的《双子杀手》,都是这个套路。

《信条》的取景地包括七个国家,乌克兰、英国、印度、越南、阿玛尔菲、爱沙尼亚和挪威,第一个要拍摄的地方就是基辅。

抛开乱七八糟的设定不谈,《信条》这部电影的基本故事模型,其实就是主角接到任务,然后找到线索,顺藤摸瓜,最终解决危机。

这是典型的用人物行动组织叙事,男主了解到逆向子弹的秘密,线索指向了印度,他每次调查的时候,都会有人帮他揭开一层真相,指引他去下一个目的地。

和一般的好莱坞大片没什么区别,就是一张张翻开牌的线性叙事,奥斯陆机场潜入画室的任务是一场提前上演的高潮段落,增加商业元素的同时,为后续情节做铺设。

可能是诺兰觉得动作加风景的商业元素已经很多了,他准备玩把大的,加了很多设定,廖东第一次看到《信条》完整版剧本的时候,差点给自己的cpU干烧了。

看了一遍剧本之后,廖东感觉和前世看电影时差不多。

这是个什么玩意?

他大概能理解的是,主角知道未来会发生一场足以毁灭世界的大战,然后他创立了信条组织,并让自己的忘年交和左右手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妄图阻止这场大战。

而阻止大战的方式,就是找到钚241,其实并不是什么钚241,而是逆转熵算法的一部分。

当然,这不重要。

这种设定也不算罕见,诺兰在《星际穿越》的时候,就用过一次,也是未来的主角帮助了过去的主角。

只不过《信条》里面,诺兰又加入了正逆时间的概念,给廖东整不会了。

“你可以这么理解,所谓逆向物品,就是一切动作全部倒转的物品。比如正向子弹是从手枪发射出去,而逆向子弹则是从枪靶上退回到手枪中。在正向世界里爆炸就是爆炸,而逆向世界里,热传导也是逆向的,爆炸就变成了结冰。”

诺兰的神情很亢奋,显然对自己的理论很有信心。

廖东咂摸了半天,开口问道,“所以如果我正在吃饭,然后进入了逆向世界,我就是在呕吐?如果我正在拉屎……”

“呃……”诺兰的表情明显一滞,不过很快他就兴奋起来,“没错,你的理解很到位,我要把这段加到电影里面去。我就说找你来演男主角一定没问题。”

“???”

廖东一脸懵逼,诺兰这是什么恶趣味?

不过廖东也知道,确实是诺兰点名让廖东还出演男主角的,就是因为他看过《逃出绝命镇》,觉得廖东很适合无名氏这个角色。

哪里适合了?

不过诺兰也告诉了廖东一些窍门,比如正向人在逆向世界里就要戴氧气罩,因为空气也分正逆,反之亦然。

对于廖东来说,这没什么用,他其实不需要完全理解这些设定,反正剧本是分解过的,按照要求拍就是了。

廖东接《信条》一方面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学习诺兰的导演技术,诺兰这家伙,喜欢实拍,如此大的场面和投资,廖东可不能错过学习的机会。

而且《信条》剧组超过500人,都是好莱坞最顶尖的工作人员,廖东也想挖几个过来,《封神三部曲》和《流浪地球2》都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