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娱乐:开局全网黑,老千拯救内娱>第437章 上影节评委

现在和十多年前不一样了。

胖冰及时补税,还是一样不能复出,翟博士问了一句知网,直接查无此人。纹章周一见要是放在今年,估计也是直接凉凉。

并不是所有劣迹艺人都是上面封杀的,很多是观众封杀的,口碑不好,就没人敢用,自然就凉了。

瑞典人这次倒没什么好说的,上面和网友达成了一致,人自己也知道没办法圈钱了,直接跑回瑞典了。

然后留下一地鸡毛。

菠萝影业两部电视剧还不算特别惨,毕竟《突围》还没拍完呢,哦不对,现在改名叫《人民的财产》了,就是为了撇清关系。

神仙姐姐那边就麻爪了,他们估计还没想好怎么办呢。

还有另外三部戏也有瑞典人,《江淮依旧》《风雨送春归》和徐山争的新电影《记忆切割》。

稍微说两句《记忆切割》,号称中国版《禁闭岛》,顾里性转小李子,徐山争倾情加盟……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是康总觉得本子不错,找徐山争出演,徐山争觉得本子太烂,只同意客串。

他的戏份,还没有里面那条狗多呢……

康总倒是没勉强,然后果静林接手,自编自导自演,拍的跟一坨屎没什么区别,瑞典人这么一闹,倒是给了康总不上映的借口。

果静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就是《新亮剑》里面的楚云飞,他演戏还凑合,毕竟是科班出身,编剧和导演真不行,还是雇个人吧……

廖东倒是没工夫关心《记忆切割》,他比较关心《八佰》,这电影碰瓷老谋子的《一秒钟》,来了一出临阵撤档。

理由也是技术原因。

这就是在扯淡了。

《八佰》龙标早就拿了,准备七月初上映,根本不存在什么技术原因。

所谓阮惊天戏份删除,是因为不符合普通观众的价值观,这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和技术原因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是华宜怂了,因为《八佰》的宣传引起了很多非议。

这电影的前因是孙元亮丢下部队自己跑了,然后才有了坚守,结果《八佰》找了孙元亮的儿子秦汗来宣传。

本来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现在一宣传,都被扒出来了,孙元亮可不仅是临阵脱逃,还欺男霸女,倒卖军需……

然后大家一顿喷。

华宜只好宣布撤档,搞了一个技术原因背锅,显得很悲壮。

廖东乐了,这是好事。

他知道前世《八佰》的票房不错,现在人家主动退档,档期就留给菠萝影业了。

今年暑期档,菠萝影业有两部电影要上,一部是和光鲜合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另一部就是廖东在国内第一次担当一番的《烈火英雄》。

本来《哪吒》准备7月26日上,《烈火英雄》8月1日上,就是为了躲开《八佰》,现在不用了,《哪吒》直接提档到7月12日,两部电影岔开三周,收割票房的时候能更舒服一点。

至于《上海堡垒》,廖东是真不太在乎,就算杨欣劝他提档,他也不在意,必须和《上海堡垒》碰一碰。

这种软柿子可不好找了……

杨欣的事情谈完了,该杨小狐了。

她过来是想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参与投资《误杀》和《刺杀小说家》,这事需要廖东点头。

廖东倒是无所谓,反正菠萝影业不可能吃独食,有钱大家赚嘛。

但是杨小狐也不可能拿到太多投资份额,10%已经是上限了,还别嫌少,一般人还不带她一起玩呢。

杨小狐自然不会嫌少,《刺杀小说家》成本2亿,10%就是2000万,她的片酬不能覆盖,还要自己掏一点钱。

《误杀》成本压缩到了一亿,10%就是1000万,对于杨小狐来说,是一场豪赌了。

但是她一定要赌,她现在年纪大了,代言越来越少……不,应该说是顶级代言越来越少,她比热巴还想赶紧转型制作人。

只当制作人也不够,还得参与投资,毕竟明星的开销也不小。

热巴这次来也有事,等杨欣和杨小狐识趣地离开以后,热巴才靠在廖东身边,小声说道,“过几天你去参加一下上海电影节。”

“啊?”廖东一怔,“参加那玩意干什么?我也没有作品入围。”

“不是参加评选,是参加论坛。”

“什么论坛?”

“和艺术电影还有艺术院线有关的。”

廖东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去,不去,国内根本不可能开什么艺术院线,谁掏钱补贴?”

真不是廖东看衰这件事,主要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很简单的道理,想开电影院,就要去租场地,雇人,工资,房租水电都是一大笔开销,这些钱都要通过票房收回。

什么电影能赚钱?肯定是商业片。

可能有人会说,那十个影厅,留出一个影厅来放文艺片行不行?

真不行。

商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让他们少赚钱,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所以想搞文艺院线,必须国家掏钱。

其实也搞过,2016年的时候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搞了一个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有100多家影院参与合作,大概有200多块银幕。

效果很差。

票房最高的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上映三个多月,拿了800万票房,买版权的钱可能都没收回来。

还有一个是私人搞的大象点映,模式和艺联差不多,但是他们要参与票房分账,大概就是团购的团长模式。

这就意味着,文艺片的票房也要录入票房系统,比如一部文艺电影要走这个模式,35%左右的票房分账不可能都给制片方,发起人拿10%,大象点映再抽15%,制片方大概只能拿到总票房的10%。

所以知道为什么文艺片导演都不走这个模式了吧?

什么想让自己的电影被更多观众看到,都是扯淡的,这里面差了25%票房分账呢,要是真的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电影,直接卖给视频网站不就得了?用得着年年撒泼打滚要求国家搞文艺院线吗?

这就是文艺电影现状,全世界都一样。

日本、荷兰,还有被某些文艺片导演誉为“家乡”的法国,他们的艺术院线也要经常众筹……

其实还有一点更重要,去年全国立项3000多部电影,真正能拍出来的也就1000部出头,这里面能上映的大概是500部。

文艺片有多少?还不到5%。

这5%里面,还有不少故事都讲不明白,镜头语言更是没有,全凭一腔热血拍出来的烂片,根本没有上映的价值。

这种应该之下,还搞文艺院线?片源都不够,只能放老电影。

所以廖东觉得这事儿压根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但是热巴不同意,因为她是今年上影节的评委,廖东必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