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娱乐:开局全网黑,老千拯救内娱>第424章 被寄予厚望的《大人物》

《平原上的夏洛克》只是一个小插曲,廖东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宣传《大人物》。

这部电影,不仅廖东比较重视,中影也非常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只要《大人物》和《新世界》的票房不错,菠萝影业和中影就可以达成战略合作,日韩的电影还有不少值得翻拍的呢,实在不行还有印度呢。

这不比自己吭哧瘪肚写剧本容易多了?

事实上,其他人早就想到这一点了,这几年翻拍的日韩电影不算少。

比如《重返二十岁》,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奇怪的她》。

效果不算太好,在是个小鲜肉就能卖票房的2015年,刘海鹿挑大梁,票房才三亿多,只能算是合格。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本两拍……

硬要这么说也行,确实是同步开发,可人家2014年1月就上映了,刘海鹿版本的2014年6月才开机,怎么说都是翻拍。

还是在开卷考试的情况下,都没考好……

差不多的情况还有光鲜力推的《嫌疑人x的献身》,生生把东野圭吾的经典,拍成了苦情剧。

还有就是2017年成成和刘人妻主演的《破·局》,翻拍自韩国电影《走到尽头》,票房不到6500万,不知道买剧本的钱有没有收回来。

《我是证人》《找到你》《外公芳龄38》《追捕》《麻烦家族》《解忧杂货店》……

廖东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人家都告诉你怎么拍合适了,非要改呢?改也就算了,改的还这么扯淡……不如不改。

翻拍日韩电影不行,好莱坞电影其实也不太行。

早些年的《我知女人心》《歌舞青春》《三枪拍案惊奇》《保持通话》《命中注定》《新娘大作战》《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除了《三枪》因为老谋子的原因,票房还凑合以外,其他都是扑街。

口碑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部合格的。

哦对了,还有一部《十二公民》,翻拍自经典电影《十二怒汉》,口碑倒是很好,可是票房差得离谱,不到1500万,连演员片酬都不够给的。

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是陪审团制度,大家都不习惯,还有很多人也不了解,这种电影只能改编成话剧。

可是话剧不赚钱,就算全国巡演,也收不回成本,只能搞成电影上映,结果就是口碑不错,大家很欣赏老戏骨们的演技,然后没多少人去电影院看……

比较成功的翻拍,应该就是《西虹市首富》了,不过人家只是借鉴了创意,严格上来说不算翻拍。

所以这几年大家都收敛了不少,现在菠萝影业和中影合作,很多人都想看看,翻拍电影还能不能做。

毕竟翻拍还是简单,尤其菠萝影业买的还不是什么出名的电影,如果能复制,那钱就好赚了。

廖东知道他们有这种想法,都觉得好笑。

翻拍是简单,几乎就是开卷考试,找个差不多的导演就行了。

但是难点是在筹备阶段,电影可不是那么容易挑的,要符合国情。

《十二公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外公芳龄38》,翻拍自《非常主播》,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剧情和人设一点都没改,这就有问题了。

在中国,16岁生小孩,能上户口么?那还是未成年人呢,这三观就有问题好吧?要是文艺片,揭露现实就算了,还特么是一部喜剧片,谁看起来都是生理不适。

《小时代》为什么人人喊打?就是电影三观有问题,到现在还有人搞不懂这一点?就大张旗鼓来拍电影了,这不是扯淡么?

还有黄三石的《麻烦家族》,也不符合国情,人家小日子专门有一些家庭主妇等老公退休就离婚,然后分老公的退休金出去潇洒,中国是这样吗?

所以电影看起来不伦不类,票房和口碑自然就好不到哪去。

《大人物》就不一样了,犯罪动作电影,全世界几乎都通用,而且廖东还找了专业编剧改剧本,剧情绝对符合国情。

这种电影想要拍好,只要掌握三个重点。

演孙大圣的演员有点国民度,廖烦肯定有了,人家不但有名,还是柏林影帝,逼格和演技都拉满。

反派,就是那个富二代,要足够坏,彭玉昌一点问题没有,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演个坏人还是手到擒来。

第三点就是尺度,这一点也没问题,廖东找了金盾和中影背书,强拆直接就拍了,一般电影公司可没有这个待遇。

所以《大人物》没有道理不成功。

事实也是如此,廖东特意参加了《大人物》的首映,康总就坐在他身边,全场一片掌声。

掌声不是给廖东和康总的,而是给《大人物》的。

电影播放完毕,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大人物》剧情简单直接,就是一个警察为了追求正义的故事,和大哥成的《警察故事》差不多。

但是内容好看,官商勾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全都有,然后就是拳拳到肉的对打,最精彩的就是廖烦和彭玉昌最后的决战,打得确实过瘾。

结局是商业片传统路子,正义战胜邪恶,大团圆,观众看得也高兴。

廖东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后走上了小舞台,他作为制作人,要接受采访。

接过话筒,就有人问他尺度问题,廖东嘿嘿一笑,“你们觉得尺度大吗?其实我觉得不算大。不然剧本都不可能过审吧?”

廖东此话一出,下面发出一阵友善的笑声,廖东继续说道,“我们很多导演在抱怨审查的时候,根本没有低头看看,自己的剧本到底能不能自圆其说。”

“《大人物》立项的时候,公司里有些人也有类似的疑问,觉得尺度太大,我当时就拍了桌子,凭什么韩国人能拍,我们就不能拍?我去找领导谈。”

“当时我可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和领导谈的。”廖东手动比了一个“引号”的动作,“但是结果出乎预料,领导看了剧本,直接就通过了,一个字都没改。”

“我问领导原因,人家说了,因为我们的剧本足够出色,没有刻意抹黑,为什么不让过?”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只要你的剧本好,审查绝对不是什么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