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尤其是过来探班的中国明星。

廖东刚才那段表演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别看他们都演过戏,像沈藤和玛丽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但是他们自认为都无法达到廖东刚才那种程度。

那是一种震撼人心,让人身临其境的表演。

他们从廖东的表演中感受到了压迫感和恐惧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小丑的影子,这才叫演技炸裂!

托德·菲利普斯也在震惊,因为廖东又特么改戏了!

剧本里可没让亚瑟跳舞,不过廖东这么一改,还真别说,有疯疯癫癫内味儿了,更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倒是不错!

热巴应该是所有人中最不震惊的一个,她顾不上震惊,她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炫耀的心思,大概就是——看老娘的男人多牛逼!

廖东则是对自己的表演不太满意。

不是他装逼,而是他觉得自己好像又到瓶颈了。

刚才表演的时候,廖东感觉自己还不够暴虐,情绪不是很到位。

就像唱一首有很多高音的歌,高音是顶上去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处理不到位,比如高音没有唱出花腔……

总之就是差点意思。

演员肯定会遇上瓶颈,但有时候演员本人可能不知道。

就像廖东在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之前,也觉得自己演得很好,结果遇上了雷恩这个角色,他才能迈出那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

这也是廖东为什么可以演小丑演得如此游刃有余,但是他没想到第二次瓶颈期这么快就来了……

想要突破瓶颈期,要么需要大量的积累,比如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审美品位等等,要么就是顿悟。

这方面体验派就比较占便宜,人家直接变成角色了,想演什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自然不存在什么瓶颈。

但是体验派也有局限,《小丑》这样的角色他们就演不了,总不能真的去杀人吧?

所以其实体验派很难混,很多角色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根本无法完全进入角色。

方法派也无法完全带入情绪,《小丑》这种电影还真得廖东这样的表现派来演。

廖东也知道瓶颈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突破的,需要缘分,所以只能从公厕走出去,接受大家的欢呼。

是真的在欢呼,包括美国的工作人员,只不过廖东不清楚他们是因为自己演得好而欢呼,还是因为可以收工了……

托德·菲利普斯显然很高兴,《小丑》开机快一个月了,廖东还在给他惊喜,他觉得自己这次一定可以转型成功。

李文鱼也凑了过来,问道,“廖导,你的表演很精彩,我们可以把这段放出去吗?”

廖东和托德·菲利普斯商量了一下,才说道,“不要放完整版,要剪辑一下……算了,我找人剪辑吧,你们拍的画面估计不能用。”

李文鱼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不过确实反驳不了,只好说道,“那就麻烦廖导了。”

“不麻烦,我也不想观众以为我在瞎勾八演。”

“……”

沈藤则是给了廖东一拳,“行啊,东子,你真是深藏不露,要不是这次来了纽约,我都不知道你演技又精进了,有没有什么秘诀?和哥哥分享一下。”

众人都拉长了耳朵,想要偷师。谁知廖东嘿嘿一笑,“秘诀?哪有什么秘诀?不要老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就行了。”

众人一脸懵逼,不演同一个类型的角色?这算什么建议?

可沈藤和玛丽则是听进去了。

他俩的演技其实都不错,但最近几年却一直没什么突破,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在演喜剧。

不是说喜剧不好,喜剧大师的演技都很好,比如周星星、卓别林和金·凯瑞。

但是沈藤和玛丽显然还达不到大师的级别,经常演同质化的角色,演技不但不会提高,反而还会降低。

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小狐……

确实如廖东所说,这玩意不是什么秘诀,沈藤和玛丽也第一时间想到了问题的核心。

可是轻轻松松演个喜剧,上个综艺就能收到大把钞票,他们愿意改变吗?

廖东作为一个过来人,知道沈藤是不愿意改变的,玛丽倒是尝试了一下,可她的天赋着实有限,也没什么突破。

见沈藤和玛丽沉默了,廖东也不再多说,而是跑去房车里面卸妆,热巴也跟了过去。

马丁很有眼力地给两人留下了私人空间,并让保镖都退开十几米警戒。这是很有必要的安排,要知道好莱坞有不少工作人员喜欢听墙根,还会用手机或者录音笔录下来,更有甚至会偷偷拍摄,然后卖给狗仔……

cAA对廖东的保护是全方位的,他们知道廖东在中国算是一位优质偶像,这种偶像不能有瑕疵,就算和自己的女朋友也不行。

事实上,廖东和热巴没有在房车上打球的想法,热巴是看廖东情绪不对,过来安慰他的。

“你好像有些不开心?”

正在洗脸的廖东停了下来,有些惊讶,“你看出来了?”

热巴翻了个白眼,“都老夫老妻了,你情绪有变化我还能看不出来?”

廖东乐了,转身抱起热巴坐在椅子上拉了个丝,“你这是在向我求婚?”

“别臭美了。谁跟你求婚了?”热巴邦邦给了廖东两拳,“说说吧,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哦,就是我觉得我的演技又达到瓶颈了。”

热巴心里有些小失落,她还以为廖东会顺势向她求婚呢。不过热巴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还年轻,想再奋斗几年。

“我看你演得挺好啊,哪有瓶颈?”

“你不太懂演技……诶,疼。”

这次热巴没有打廖东,而是选择了掐……

廖东连忙讨饶,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热巴说了一遍。

“就这个问题?”

“这不难吗?”

“不难啊,你找人问问啊。罗伯特·迪尼罗不就在剧组里吗?你可以向他请教啊。”

廖东一拍脑门,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当初廖东第一次突破瓶颈就是请教了黄博,现在自然也可以请教罗伯特·迪尼罗嘛,反正是个免费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用老千的话说,这叫用极低的成本来赌高回报,很划算的。

换成民间俗语就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