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这边暗戳戳地和杨小狐达成了协议,杨欣突然摸了过来,一下坐在了刚才热巴的位置,吓了廖东一跳。

“杨姐,有事儿?”

杨欣没有刻意压低声音,相反还有些炫耀的意味,“金球奖提名出来了,你提名了影帝,《逃出绝命镇》提名了最佳影片。”

廖东还等着下文呢,见杨欣闭嘴,廖东问道,“喜剧?”

杨欣点了点头,廖东就明白了,合着是《逃出绝命镇》的分类有问题。

金球奖和奥斯卡不太一样,电视剧方面的抛开不说,只说电影,就分为剧情类电影和音乐\/喜剧类电影。

两个奖项加在一起,提名有十个,同样,影帝也是如此。

其实一开始这么弄是为了让商业电影也能有提名,这样大牌演员和导演会出席金球奖,收视率高一些,赞助也会多一些。

后来大家就开始钻空子了。

环球和布伦屋就是这么想的,毕竟音乐\/喜剧类的对手相对较弱一些。《逃出绝命镇》和音乐喜剧有什么关系?有电影配乐就算音乐是吧?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当年的《华尔街之狼》,这种电影走剧情片路线,根本就拿不到奖,所以派拉蒙就给它报名了音乐\/喜剧类,结果小李子成功拿下金球奖影帝。

宣传的时候谁管你前面有多少前缀,就问是不是金球奖影帝就完了……

前年的时候,《火星救援》居然也被归为音乐\/喜剧类,马特·达蒙也拿了影帝,然后去年金球奖组委会修改了规则,说什么带有喜剧元素的剧情片不能归为音乐\/喜剧类,结果没什么卵用,大家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在另外一个时空,明年更夸张,《绿皮书》《宠儿》和《副总统》三部剧情电影全部分到音乐\/喜剧类,相反《波西米亚狂想曲》和《一个明星的诞生》这种明显是音乐和人物传记类的电影被分到了剧情类……

廖东才不管那么多呢,他是既得利益者!

杨欣递过自己的手机,廖东一看对手,就觉得机会很大,今年音乐\/喜剧类的竞争对手是《灾难艺术家》《马戏之王》《我,花样女王》《伯德小姐》,除了《伯德小姐》以外,其他三个对手实力都不强。

这里的不强说的是公关实力,电影水平大家都差不多,《灾难艺术家》导演有黑料,《马戏之王》别看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作品,还是休·杰克曼主演,但是主控的公司是伯纳……

伯纳纯属被人坑了。

这电影在好莱坞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一直没有公司愿意投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给骗子洗白的电影。

电影是一部传记电影,原型是创办马戏团的美国人巴纳姆,听起来和《社交网络》差不多。

其实差太多了,电影里把主人公巴纳姆写成了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他野心勃勃,历尽磨难,最终跻身上流社会,然后回归家庭,大团圆结局。

而真实的情况呢?

年轻的巴纳姆花了1000美元买下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黑人女仆乔伊斯·赫斯,然后谎称其是华盛顿的乳母,活了161岁。

然后巴纳姆把乔伊斯放在床上任人参观,一天工作时间高达12个小时,一周展览门票可以卖到1500美元。

那可是1840年的1500美元,大概能买两公斤黄金……

在给巴纳姆赚了将近十万美元之后,乔伊斯因为劳碌而死。巴纳姆居然还不放过乔伊斯,他将乔伊斯当众解剖,并收取每人50美分的门票,榨干了最后一滴血。

然后,巴纳姆又弄了一个美国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一只有名的“斐济美人鱼”,猴头鱼尾,惊为天人,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营销号用这个玩意忽悠人呢。

真实情况是巴纳姆用一只猴子和一条鱼缝合出来的……

这电影的风险太大了,谁敢保证美国观众喜欢看骗子洗白的电影?所以各大制片厂的绿灯系统一直都没点亮,一时之间没有人愿意接手,然后于东的伯纳就入场了。

9000万美元成本,于东至少投了6000万,但是收益却完全不对等,伯纳享受中国所有收益,而北美则是只能分一小部分。

这也属于正常,中国资本在好莱坞,大部分都是被坑的,伯纳当初投资《马戏之王》是因为他们在美国上市,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拉升股价,结果收效甚微……

而国内观众根本不愿意看这种歌舞片,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影后的《爱乐之城》在国内票房还不到2.5亿,《马戏之王》就更没戏了。

至于《我,花样女王》,小丑女虽然挺火,但是这部电影的公司不给力,30west只是一家小公司,要不是这电影主打女权,也很难有机会成为《逃出绝命镇》的对手。

廖东最大的对手是狼叔和詹姆斯·弗兰科,环球和布伦屋肯定不会重点帮廖东公关,如果廖东想要染指金球奖影帝,就要自己出钱,而且越快越好,毕竟时间不多了。

廖东思忖半天,说道,“杨姐,公关可以,不用太尽力,花个百八十万美元就行了。”

杨欣一怔,随即了然。

就算他们手里有詹姆斯·弗兰科的黑料,但是还有休·杰克曼在前面挡着,廖东的演技还没到可以随意碾压两人的地步,就算全力以赴,也有可能一无所获。

说到底还是籍贯不行……

杨小狐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按照廖东和杨欣的意思,金球奖影帝就这么放弃了?

这么多年,还没有中国演员拿过金球奖表演类奖项呢。也就国际章在2006年凭借《艺伎回忆录》提名过影后,尊隆凭借《末代皇帝》提名过影帝。

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杨欣离开以后,杨小狐忍不住问道,“你不打算再努力一下?要是真能拿下来,你就是中国新生代……不,应该是中国演员第一人!”

廖东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除非我换个国籍,或者说美国空气香甜。”

“哪有那么严重?”杨小狐恨铁不成钢,“李桉还拿过奥斯卡呢,人家依然是中国人。”

“不一样,人家一直在好莱坞混,而且最佳导演的含金量不如影帝、影后和最佳影片。”

“那你拿了金球影帝不是更有机会拿奥斯卡了?”

廖东笑了,“奥斯卡和金球奖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