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文图拉和廖东谈过之后,果断联系姜维,让他介绍几个靠谱的中国编剧,并且很诚心地向姜维询问了中国观众到底喜欢什么。

作为一名资深电影制作人,博纳文图拉不可能单凭廖东几句话就随意改剧情,他不仅要问姜维,还要找调查公司去做一下市场调查,这样才更稳妥。

当然,不是好莱坞制作人转性了,而是《战狼2》的票房刺激到了他们。

那可是50亿人民币啊!《巨齿鲨》只要能拿到一半,按照合拍片的分账比例,就直接回本了,北美和其他地方的票房,包括dVd和周边就是纯利润,博纳文图拉怎么可能不重视中国票房呢?

当然,《巨齿鲨》也是特殊情况,这部电影是正经中美合拍,比其他引进电影高出十多个百分点的分账比例。

而且《巨齿鲨》还是带点科幻性质的怪兽电影,就算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只要叙事风格还是好莱坞的,北美观众就不会排斥。

博纳文图拉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好机会!

廖东在新西兰赶进度的时候,博纳文图拉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让他惊讶的是,大部分中国观众的诉求简单到他都不敢相信。

像什么不要中国特供版,尽量做到中美一致;不要蹩脚的中文台词;不要刻板印象的眯眯眼妆容;还有什么不要把鲨鱼搞成是中国故意放出去的……

对于廖东演男主角,绝大部分中国观众都给予了肯定,并且表示会去电影院支持。

调查中显示,中国观众最期待的,除了廖东,就是特效了,这恰恰是博纳文图拉最不担心的事情,《巨齿鲨》主打的就是特效。

这个结果让博纳文图拉如获至宝,立刻就通知宣传团队,马上给出一版廖东个人的宣传海报,他们要开始预热起来了。

还有就是记住在中国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把廖东放在c位……

廖东对于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其实中国观众对于所谓的合拍片要求非常简单——别把我们当傻子!

当然,廖东知道,这是因为之前的中美合拍片都太糊弄了,也就《长城》的特效算得上好莱坞平均水准,可是那部电影的剧情就是恶心人的,属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巨齿鲨》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毕竟故事简单,又发生在海里,主角还是中国人。

但是廖东也知道,这种情况不会普及,好莱坞的电影最大票仓还是在北美。

廖东完全不在乎,反正他先把红利吃了再说……

新西兰的戏份拍摄很顺利,剧组按照预期完成了拍摄任务,保险公司也松了一口气,只要接下来去三亚的拍摄能在十天内完成,《巨齿鲨》完片担保这笔钱就算赚到了。

基本上所有好莱坞商业电影都会找保险公司投保,以保证电影可以在预算内拍完,这就是所谓的完片担保。

保险公司会在电影拍摄之前,审核预算和制片人给出的制片表,拍摄期间也会派人进组盯着导演,要是导演想搞什么幺蛾子,都不用制片人制止,保险公司的人都不会同意。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这种级别的导演,还是可以任性一下的,乔·德特杜巴虽然拍过《国家宝藏》,但是他还没到可以任性的地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特别需要完片担保。

因为导演的话语权太大了,会导致投资人被坑的情况出现。

比如陈可欣拍《武侠》时候搞出来的天价草帽,还有《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导演毕干,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开机第一天,他突然对美术指导不满意,要求换人,然后所有服装造型都要打回去重做。

一个镜头没拍,剧组直接停摆一个月,成本从2000万变成5000万……

要是有了完片担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国内没有保险公司开展这项业务,因为没什么市场,哪个导演也不愿意突然多个保险公司的人指手画脚……

《巨齿鲨》找的保险公司是完片担保做的最大的FFI,结果他们的工作人员到了三亚以后也麻爪了,发现根本无法开机……

其实华纳的人早在两个月前就到三亚来筹备了。

姜维非常有东道主心态,带着导演乔·德特杜巴在三亚转了好几天,几乎把所有海滩都转遍了,甚至还去了不可能在那取景的亚龙湾。

但是乔·德特杜巴一个都没看上,直到有一天无意间溜达进了大东海,这是三亚第一个开放的海滩,老实说游人太多,也不适合拍摄。

谁知道乔·德特杜巴一眼就相中了这里,觉得人多才更中国,刻板印象了属于是……

不过姜维还是有招的,砸钱呗。

好说歹说,又砸了不少钱,最后终于确定了十天档期,拍不完也没招,必须撤场。

乔·德特杜巴和华纳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十天拍一场重头戏,绰绰有余了。

结果在剧组到了三亚,准备第二天开拍的时候,乔·德特杜巴才发现,救生员出了问题!

三亚这里是《巨齿鲨》的高潮部分,需要1000名群演,群演其实很好找,有不少来旅游的游客都愿意客串一下。

问题在于,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只要是拍下水的戏份,为了防意外发生,必须配备救生员,标准是10人一个。

廖东在新西兰拍水下戏份的时候,即便是在工作人员挖出来的游泳池,也配有十名救生员,五个人一班,两班倒。

三亚这场戏一共需要1000名群演,那就需要至少100名救生员。

姜维一开始根本没当回事,他觉得救生员还不好找吗?三亚本地就有不少专门负责安排救生员的公司,随便找找就有了。

结果一开始面试,姜维才发现,他第一天找来的200名救生员,只有不到20个人合格……

保险公司对救生员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资格证书,还有硬性指标。

标准极其复杂,廖东只记得两条,一是要手举20斤重壶铃踩水不能下沉,二是要快速200米离岸冲刺游往返。

谁也没想到《巨齿鲨》第一天停工,会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