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廖东感觉自己皮肤都要泡皱了的时候,郭凡来了。

郭凡原本是打算把空间站的戏份删掉,主要原因就是没钱,现在有了吴经和廖东的投资,空间站的戏份肯定保住了,而且郭凡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觉得以前的剧本不够用了,想要加戏。

恰好廖东就在拍《巨齿鲨》这种算是半部科幻片的电影,他就联系了杨欣,杨欣又联系了姜维,然后郭凡就来了新西兰,想要取取经。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战狼2》的票房马上就要突破50亿,吴经还在宣传,暂时不能进组,郭凡只好暂停拍摄,毕竟他要给吴经加戏……

其实《流浪地球》在剧情上有一些槽点,平行叙事不太利于观众观影,开头也没有硬科幻的爆点,就是不太吸引人。

比如一开始就让刘培强和moss对话,知道地球要毁灭,这样才更符合商业电影叙事,让观众能够目不转睛地看下去。

另外男主角刘启的性格也太脸谱化,整部电影拍下来,大家没有看到人物的成长。

《巨齿鲨》里的廖东还有一条不太起伏的成长线呢,从被人冤枉,到解救前妻,再到对战巨齿鲨,最后爱情事业双丰收。

廖东从一个悲观,对生活、事业和爱情都失望的失败者,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这才是观众想要看到的东西,这才是商业电影的逻辑。

而《流浪地球》的刘启呢?他的人物底色只有叛逆,这不行,带着妹妹,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跑到不适宜居住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躲自己的父亲?原因就是父亲十几年没回家,所以怨恨?

观众不太愿意接受一个熊孩子当主角……

但是如果改成刘启怀疑刘培强是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呢?刘启怀疑自己的父亲是球奸呢?是不是就稍微说得通了?

这样最后刘培强的戏份就更有冲击力,更能赚取观众的眼泪。

当然还有价值观的问题,比如有人觉得进地下城要抽签,不公平,还有刘培强因为自己是宇航员,儿子就可以不用抽签,而老婆和岳父只能进一个人,老婆有病活不了多久就应该被放弃,这是赤裸裸的特权和吃人血馒头。

这个东西无解,如果电影改成所有人都能进地下城,然后为了公平,地球爆炸,到时候观众就会觉得编剧圣母……

要是这么改,电影也没法拍了,大刘本身就是支持丛林法则的,要是按照西方普世价值观来拍电影,那也没必要拍《流浪地球》了。

郭凡的选择是淡化这部分设定,就是简单提一嘴,然后不分析不发展,这是聪明的选择,要是过于纠结人权和人性,那也不是商业科幻电影了。

说人话就是不管电影怎么拍,都会有人跳出来找事,改得稍微符合逻辑,人物稍微丰满一些就行了。

郭凡自然同意廖东的观点,廖东也给他介绍了几个好莱坞专业编剧,这些编剧很简单的,只要给钱,他们就会帮你完善剧本,反正都是行活,他们也熟悉。

但是郭凡没有立刻离开新西兰,而是混进《巨齿鲨》的剧组不走了,他要观察一下好莱坞电影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没有两天,郭凡就一副遭到了巨大打击的样子,廖东看在眼里,专门带着郭凡去了海边的一个小酒吧散心。

廖东点了两瓶啤酒,扔了一瓶给郭凡,“没信心了?”

郭凡接过酒咕嘟咕嘟喝了大半瓶,擦了擦嘴,才说道,“差距太大了,尤其是细节方面,比我们强太多了。”

廖东当然知道郭凡说的是什么,现在国内很多剧组,已经开始请专业好莱坞工作人员过来协助拍摄了,想要学习先进的重工业电影流程,但是只学到了表,没有学到里。

比如现在很多国内的剧组,也会准备医务室、救护车,也强调实景拍摄,也会为了拍摄某种特定的戏份去花费很大的精力搭景,比如各种城,还有用集装箱搭出来的长城等等。

但是细节方面还是做得不到位,让郭凡感触最深的就是,《巨齿鲨》剧组挖的那个足球场大小的游泳池,不管什么时候,游泳池里的水温都是恒定30摄氏度,根本不用导演去说,工作人员自己就会搞定,这是他们常年拍摄电影积攒下来的经验。

对于这一点,廖东也深有体会,当初吴经拍《战狼2》水下戏份的时候为什么会晕倒?其实和水温有很大关系,非洲白天是够热了,可是晚上并没有工作人员主动去给水加热,包括吴经自己都没想到这一点,这是经验和观念问题,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当然,最让郭凡惊讶的是好莱坞剧组的工作效率,别看他们人数少,但是谁都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换场景,换灯光,换景别之类的问题,根本不用摄影指导、灯光指导出手,即便是最底层的灯光师和摄影师都能自己搞定,这一点在国内基本见不到,就算是香港过来的剧组也是一样。

所以有时候别看好莱坞一天就工作八小时,不怎么加班,但是效率依然比国内剧组高,这里外里就省了不少钱。

廖东早就见怪不怪了,他拍《逃出绝命镇》的时候就知道了好莱坞和国内电影从业人员的差距,好莱坞的优势就是他们拥有太多专业从业人员了。

这里说的不是那些能够出现在聚光灯之下的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灯光指导,而是一个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普通工作人员。

比如《巨齿鲨》里有一个从美国过来的灯光师,他只有二十五岁,看起来很年轻,没什么经验,但是他的父亲,他的爷爷都是灯光师,他从十二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在剧组里厮混,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能成为享誉国际的灯光指导吗?以廖东的判断是完全没有机会,但是他可以成为好莱坞重工业电影中一个非常合适的螺丝钉,不管安在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拖剧组的后腿,这才是好莱坞的可怕之处。

在廖东看来,国内那些顶级的工作人员对比好莱坞也不会逊色太多,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国产电影最需要的不是电影行业里的清华北大,而是需要影视界的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