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奥斯卡在电影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得不得奖全靠游说,有专门的公关公司负责。”

“但是美国的游说法案规定,每次游说不能超过两个人,我听说公关公司收费是一次2000美金,没问题吧?”

矮大紧没等康永哥说话,就自己说出来了,尤其在“没问题吧”几个字上加了重音,意思是让廖东放聪明点,配合他装逼。

廖东一阵腻歪……

矮大紧这个人属于公知加装逼犯类型,有网友总结过矮大紧的套路,“你听他说很多事的时候觉得真牛逼,见识真广,直到他说到你熟悉的领域……”

其实这就是大多公知和装逼犯的通病——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事情,所有行业,所以非常可能以偏概全。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日苯马桶水可以直接喝”“德国下水道最良心,他们给青岛修的下水道百年不坏”“美国护照是你坚强的后盾”“伦敦人坐地铁都在看书”……

实际情况是日苯人也不会直接喝马桶水。

德国本土的下水道还经常罢工呢,青岛三千公里下水道只有不到千分之一是德国人修的。

美国自己辟谣过,护照只是注明在需要时提供合法的帮助和保护,什么时候需要,解释权归国家所有。

伦敦人坐地铁确实喜欢看书,因为直到2023年,伦敦地铁还没能覆盖4G信号呢,他们想玩手机也没得玩……

像这种谣言还有不少,为什么会在国内流行起来,和某些公知不遗余力的推广分不开。

当然,他们有没有“任务”,那就不好说了……

矮大紧也说过类似的谣言,比如“美国人亲情淡薄,18岁以后就会离开家独自生活,也不给父母养老”,还有“印度人比较平和”。

他大概也是在吹印度之后翻车的,因为印度什么吊样大部分人还是了解的,吹美国就算了,吹印度?怕是飘了以后脑子不好使了……

所以喜欢矮大紧其实和喜欢流量明星一样,等年纪大了,见得多了,自然就不喜欢了。

要是一直喜欢也是个人的自由,还有五六十岁疯狂追星的饭圈老男孩和老女孩呢,要理解人类的多样性……

当然,网上有很多关于矮大紧的言论也是谣言,他确实是中国人,只是有美国绿卡而已。

所以网上那个矮大紧被女主持人反杀的片段,其实说的是绿卡,不是护照。

还有一张经典截图,矮大紧说自己是美国人给奥观海投票,其实也是断章取义,原文说的是他的律师。

廖东对矮大紧没太多恶感,这种人一直都有,就算没有矮大紧,也会有矮小紧,或者矮大松。

但是矮大紧拿廖东当挡箭牌,他就忍不了了,到时候传出去,奥斯卡这个谣言就变成廖东说的了。

而且,矮大紧那个看不起廖东的样子,也让廖东非常不爽,他都不知道矮大紧的优越感哪来的,还以为京圈无敌呢?再说了矮大紧也不是京圈核心人物啊,一个小喽啰牛逼什么?

廖东嘿嘿一笑,“大紧老师说得对,确实有公关公司负责游说……”

矮大紧一个战术后仰,手中擅自啪的一声甩开,风骚地扇了几下,一脸得色,然后廖东就开始说但是了……

“但是,所谓的公关公司游说,不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那种,奥斯卡有投票权的成员7000来人,一天游说两个也要五个月,加上休假半年过去了。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划算。”

廖东这就是在当面打矮大紧的脸,矮大紧不给他面子,他也没必要惯着矮大紧。

果然,矮大紧脸色变了,这番话他不是第一次说,当时在《晓说》里面,他就信誓旦旦地说过一次。

娱乐圈哪有什么秘密,看看那些现场憋笑的工作人员,廖东这番说辞明天……不,今天晚上就会传出去,他的一世英名可能要毁于一旦。

矮大紧立刻展开了反击,“你好像没参与过奥斯卡吧?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可不能瞎说。”

廖东又笑了,“环球和布伦屋正在帮《逃出绝命镇》公关奥斯卡,作为投资人和制作人,我也出了钱,我想,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小廖,那奥斯卡是怎么公关的?跟我们说说,我们的消息还是太闭塞了,都不懂。”

马冬立刻抓住了机会,把矮大紧划分到了同样不懂的阵营里,一个节目里,只能有一个装逼犯……

矮大紧不屑地跷起二郎腿,“怎么?还能直接送东西贿赂评委不成?”

“还真有这么干的。”

廖东嘴都要笑歪了,矮大紧这不是撞枪口上了吗?

“哈维·韦恩斯坦就这么干过,一开始他是给评委们寄巧克力、dVd和电影海报,后来干脆借给评委们一台dVd机,不用还的那种……”

“2009年是最离谱的,《拆弹部队》的制片人公开给评委发电子邮件,强调应让‘独立制片’的电影得奖,不要支持商业片大制作,针对的就是卡车司机的《阿凡达》,连钱都没花。”

“99年也挺离谱的,哈维为了让《莎翁情史》得奖,重金做广告不说,还用出了美人计,他让女主角格温妮斯·帕特洛与会员们握手拉票;然后针对老白男,炮制了《拯救大兵瑞恩》过度宣扬暴力的负面新闻……”

“还有2011年的《社交网络》和《国王的演讲》,2012年的《艺术家》,都是公关的结果。”

矮大紧急了,他可是说过奥斯卡相对公平,只能请公关公司游说,直接送东西、发邮件和美人计算是怎么回事?

“那是以前,2012年奥斯卡明确禁止各种干扰投票的公关手段,这总不是假的吧?”

廖东点头,“这倒是真的,不过没什么卵用。dVd和海报照样送,现在倒是不送dVd机了,大家都开始请客办晚宴。2006年,李桉凭借《断臂山》拿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时候,焦点影业办了二十多场晚宴,花费数百万美元进行公关……”

“所以,奥斯卡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公正,很多电影都是定制电影,就是奔着拿奖去的。”

马冬见矮大紧没电了,问道,“比如?”

“比如《艺术家》,黑白默片,改变银幕比例,这就是为了给好莱坞老白男看的。法国人都不喜欢这部电影,凯撒奖都没它的份儿,但是奥斯卡喜欢……”

廖东这番话,就像是一个又一个巴掌,打在了矮大紧脸上,矮大紧都红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