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逃出绝命镇》也准备暂时在北美下档了。

上映两个多月,《逃出绝命镇》现在单日票房已经跌破10万美元,银幕数也跌破500块,再多上也没什么意义。

不过环球还是秉持着蚊子再小那也是肉的原则,准备再上映一个月,到六月份下档。

然后就等到奥斯卡颁奖礼之前再上映配合冲奖,如果效果好,可能还会再上映三个月。

截至目前,《逃出绝命镇》在北美拿到了2.1亿美元的票房,创下了一系列纪录,考虑到仅仅400万美元的成本,环球准备拿出1000万美元来进行奥斯卡的公关和游说。

当然,这笔钱廖东也是要负担的,按照比例,他和何老师他们大概要出180万美元。

不过已经赚翻了,《逃出绝命镇》不仅在北美表现出色,其他地方的票房也不低,加起来有9000多万美元。

其中韩国的票房最高,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票房,不愧是美国最忠诚的“盟友”……

排名第二的是英国,票房1500万美元,然后是法国的1100万,德国的700万和西班牙的600万。

其他国家就少了很多了,加在一起凑了个3000万,海外市场9000万票房就是这么来的。

目前来看《逃出绝命镇》全球票房破了3亿美元,只算票房分账的话,廖东入账7000万人民币……

当然,这笔钱不会直接拿回来,廖东会继续在好莱坞投资,不然税太高了。他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投资,就从这里面出。

比较可惜的就是《逃出绝命镇》没法在中国院线上映,走的是流媒体,不然起码能有个三亿票房,廖东又能分个大几千万。

不过廖东已经很满意了,爱奇艺给他的条件很好,《逃出绝命镇》是按照网大分成谈的,而且是最高的那一种。

目前网络大电影赛道很广,算是蓝海,仅仅是爱奇艺一家平台,去年就上线了2500部网络大电影。

有买断的,有分成的,分成模式还有会分几个档,一般来说是一个有效播放量,出品方可以拿到五毛到四块五的分成。

所谓有效播放量就是免费试看六分钟之后愿意付钱的观众,所以很多网大前六分钟相当精彩,或者说相当擦边,后面就开始扯淡,目的就是骗播放量。

《逃出绝命镇》是一个有效播放量五块钱,超过最高档了属于是,不过爱奇艺也不会赔钱。

《逃出绝命镇》会员六块钱看全片,非会员要十二块钱。

爱奇艺顺势推出了一个促销活动,会员首月六块九,不少人为了看《逃出绝命镇》,顺手就充了一个月会员,谁也不在乎这九毛钱。

结果就是爱奇艺在《逃出绝命镇》上映的这段时间,新增了十万多个会员,真实付费播放量超过600万人次,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爱奇艺赚翻了。

也就是说《逃出绝命镇》在爱奇艺上线一个月时间,廖东他们就能分到3000万票房分成,如果换算成40块钱一张电影票,票房大概是2.5亿,和廖东预计的也差不多……

爱奇艺非常痛快地支付了3000万网络票房分成,去掉税和何老师他们的分成,廖东到手400多万,这点钱可不够投资《狩猎》的。

不过没关系,廖东把《狩猎》的演员阵容和剧本一掏,爱奇艺立刻拿出1000万,投资廖东,并且只要30%的投资份额。

也不是爱奇艺大方,现在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就是冤大头,除了他们自己主控的电影以外,就没有不溢价投资的……

不过《狩猎》这种文艺片还不值得爱奇艺溢价,他们是为了绑定廖东,爱奇艺直接预定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乔丹·皮尔的新电影的网络版权,廖东这两年和爱奇艺的片约份额也够了。

只有一家爱奇艺还远远不够,他们是网络视频平台,基本没什么发行能力,廖东又拉了于东入伙。

于东这段时间一直觉得廖东上面有人,很痛快就答应了,反正总成本2000万,他只要20%投资份额,400万而已,对伯纳来说就是零花钱……

杨欣那边也有了进展,韩佳女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剧本之后人都傻了,她虽然买了“陆勇案”的影视改编权,但是剧本还没动笔呢,现在看到美国已经有类似的剧本,还被人买下了改编权,她的剧本就没法写了。

好在杨欣邀请她一起参与编剧,还给了她第一编剧的头衔,韩佳女立刻就同意了,同时也答应帮助杨欣联系中影。

三爷尽管不在位了,但他的老部下还有很多,面对强势的康总,他们也需要反击,《我不是药神》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击机会,别看这部电影并不起眼,但是导演是现在最火的好莱坞两亿俱乐部的廖东,编剧是三爷女儿,只要票房过得去,就是一个很好的阶段性胜利。

顺便他们对投资发行廖东的《狩猎》也很感兴趣,和伯纳差不多,400万对于中影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正好还能检验一下廖东的导演能力。

如果廖东不行,那《我不是药神》正好用其他导演,反正韩佳女是第一编剧……

就这样,廖东只花了200万,就拿到了《狩猎》30%的投资份额,顺便还集齐了中影、伯纳和爱奇艺这三个比较有实力的投资方。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对廖东指手画脚,廖东想要怎么拍,就怎么拍,当然,他们也有看看廖东真实水平的想法。

一个小鲜肉,居然敢自己组局拍电影?是天才还是傻逼?《狩猎》拍出来就知道了。

廖东对《狩猎》很有信心,这电影根本没瞄准票房,能上映就行,他瞄准的是奖项。

前世《狩猎》能在戛纳拿下三个奖项,包括影帝,这个时空廖东就有信心冲击更高的荣誉,毕竟他更有钱,可以公关。

当然不是金鸡金马这些奖项,廖东瞄准的是柏林。

相比之下,《狩猎》的风格更贴近柏林,冷冽、苛刻、残酷、莫得感情,就像是柏林的天气一样。

而且柏林也更喜欢中国电影,得奖的机会更大。

戛纳则是喜欢现实主义题材,威尼斯就更苛刻了,不脱几件衣服,就别想拿奖……

虽然《狩猎》也是现实主义题材,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瞄准了戛纳,还是不要撞车比较好。

当然,在冲击柏林之前,廖东还需要一个靠谱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