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第64章 养蚕的穿不起丝绸

“秀儿,跟谁在蚕房里说话呢?”秀儿娘听见声音,出声问道。

“娘,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工地上的午饭饭做完了,收拾了完了,就回来了。”

“娘!小东家来了。”

“啊!哪能让小东家进蚕房呢!快快来堂屋里坐。”

秀儿娘看到跟秀儿一起出来的李伯笠,觉得自家闺女太失礼了,急忙往堂屋里让。

“不用了,我就是来看看,蚕长什么样。”

“啊,嗨,就那样还有什么好看的,里面热,还有很多蚕砂不干净。”

“没关系!没关系!很好,我很喜欢。”李伯笠说完又回到了蚕房。

“娘,你不知道,刚才小东家还问蚕宝宝能不能吃呢!”秀儿小声的跟娘说着。

“那可不能吃,想吃了,也要等到缫丝之后的蚕蛹才行。”

说完,也跟着进入了蚕房。

“秀儿娘,这蚕好养吗?”李伯笠的眼睛没有离开正在吃桑叶的蚕宝宝,听见有人进来后,问道。

“好养,就是耗费工夫,需要白天黑夜不停地喂桑叶,比较熬人!”

“能给我几只吗?我想拿回去自己试试能不能养。”

“啊!可以啊,现在不成了,已经快要结茧了,很容易就死了。等产卵之后,我就给小东家留上一箩筐。”

“好!谢谢!”

“哈哈……,客气啥!东家渴了吗,我去给你烧水?”

“不用!不用!我再看会儿,你去忙吧。”

沙沙……

这种细碎的,密集微弱声响聚集起来的声音,似乎有种魔力,吸引着李伯笠。

“咱们自己用蚕丝织布吗?”李伯笠低声的问道,好像是怕吵着这些贪婪进食的蚕宝宝。

“我们一般不用蚕丝织布,缫丝之后,直接把丝卖给客商。听说镇子上有几家专门织丝绸。”

秀儿解释道。

“村里有人会吗?”

“大娘婶子们都会吧,俺也不知道。之前丝不值钱的时候,俺娘还自己织过呢。”

“哦!咋没见你们穿丝绸的衣服啊,你看就是这种,裁缝周大通说,这件外衫就是丝绸做的。”

李伯笠说着,扯了扯上身穿着的宽松开衫,就跟现在的防晒衣一样。

“我们织出来的布,除了麻布棉布,留下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做衣服之外,都是卖的,特别是丝绸,虽然我们织出来的不如别人的细,但是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样啊,蚕丝卖的贵不贵?”

“一两丝能卖二十多个铜钱,如果收成好了,一年光卖丝就能得到几百个铜钱。”

两个人,不断地往箩筐里放着桑叶,李伯笠个子矮,只能负责低处的,后面就把桑叶递给秀儿。

把采摘回来的桑叶全部喂完之后,秀儿娘留在家里清理箩筐底下露出来的蚕沙,秀儿继续背起藤篓去采摘桑叶。

“还要去吗?”

“嗯,天黑之前,要采购晚上的量。”

“那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李伯笠现在心里十分想知道蚕丝是如何变成丝绸的,他打算找梁乙问问,是不是跟织棉布一样。

棉花纺线和织布的过程,他见过。

之前在改进纺织机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

但是蚕丝如何用来织布,他还不知道。

特别是今天戌亥01说到的丝绸,是一种重要的货物。

兜兜转转,下午五点多了,才找到梁乙。

“丝绸,咱们镇上没有专门纺织的,大都是把生丝卖到南方江浙一带,那里的织布作坊多,消耗的生丝数量多。

咱们北方散户居多,除非必要,很少会把生丝自己用掉。”

“但是,我想看看啊,想知道那些细细的蚕丝是如何织成丝绸的。”说完,又扯了扯自己的外衫。

“属下知道了,等这批生丝上市之后,我会购买一些,找人织一些丝绸,让领主你了解一下。”

李伯笠举起外衫的衣角,蒙在眼前,对着快要落山的太阳看。

“这种布料,真的是我们的特产,别的国家的人,不会制作?”

“目前来说是的,神州以外,据属下所知,也就韩辰半岛和瀛洲,听说能产生丝,但是生丝的纺织技术没有我们好。”

“他们都说,现在南方纺织比较发达,是真的吗?”

“是的,江浙一带,已经形成了初级纺织工业,甚至是分工。纺纱和织布分开,每家工坊几十架织布机或者纺纱机是基本的,规模大的能到几百织机。

领主,你知道的,商业上一但形成规模效应,就容易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所以,现在市面上的布匹大多来自南方。

本地所产的布匹也就在乡野市场上活跃,州府大城里面还是南方布居多。”

“我们所产的棉布呢?”

“现在我们每天产的棉布不多,因为是分散到农户家中生产,所以产量不多。而且质量不能把控,只能控制棉花浪费消耗。

所产的棉布全部用来交易物资了,石料和木头居多。”

“没关系,就当是给我们的人一部分福利了,等库存的棉花用光之后,可以购买一些棉花。

但是,我们要不断加强质量,等过个三五年,对于一直不能提高质量的农户,不再收购他们所产的棉布。”

“是!”梁乙虽然感到意外,但还是答应下来,这是李伯笠第一次明确的发出对团队有益的指令。

“瓷器,我们能不能生产?”

“具现出来的农民中,有人会烧制瓷器,但是我们这里没有合适的瓷土,没办法生产。

听说沂州附近一个叫做博山的地方,出产瓷器,每个月镇上逢大集的时候,有些商贩会过来售卖。”

“哦!原来这样,那就算了。”李伯笠皱着眉头,低头在自己的个人终端上捣鼓一阵。

“文化、宗教还有啥来着……”梁乙断断续续的听到李伯笠嘴里嘟囔着。

“明年起,只要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学堂,就能从我们这里获得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出售生丝等所有村里出产物品的机会。

我问过了,除了粮食之外,村里还能出产生丝,麻。梁乙你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是村民能售卖的。”

“鸡蛋,鸭蛋,鹅蛋这些,我们可以收购了进行腌制加工。猪棕,我们可以用来制作刷子。

这些是常见的,一般农户家中都或多或少会有养殖。”

“好好!一样的,都是高于市价一成收购,不限量!条件就是必须有小孩在我们的学堂里读书。

你跟01商量一下,把孟丘生和尹季他们带来的九十八名士兵,全部转为各地学堂校长,负责管理学堂,他们那些士兵都识字。”

“好!但是,属下听说扩编之后,这些士兵都成为各级军官了!”梁乙露出难色。

“啊!这样啊,那就……,那就……”李伯笠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领主,要不……条件改一下,把在我们的学堂读书,改为只要家中有人成为我们的兵,就能得到之前制定的福利。

再加上一条,就是可以购买评价粮食和食盐,我们在海边运送物资的时候发现,我们可以自己晒盐。

在在正兵,辅兵之外,再加上一个幼军。

只要年满十岁不超过十五岁就可以参加幼军,管吃住,教读书,就是没有军饷。幼军服役到二十岁之后,就可以调入正军,或者是分到民政。”

“好!好!可以啊,梁乙,就按照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