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特工,救下于曼丽后,我一路开挂>第234章 诚信证券公司

“井下君,果然情深义重!”古田如丧考妣地说,“龟田长官还邀请我登舰游玩,没想到,不提这些伤心事了!”

张大炮心想:那你咋不上船呢?上了船,我正好送你上天!

古田脸上似乎有些红肿,张大炮猜想估计是因为刚才擂台赛失败,被铃木扇了几个耳光。

“这位是……”张大炮把目光,投向面前的中年人。

他一身西装领带,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倒是显得文质彬彬。

“差点忘了介绍了!”古田热情地向张大炮介绍着,“这是法租界诚信证券公司董事长洪阳先生!”

“沈先生,洪先生,我隆重地向你介绍,井下君号称‘宪兵之花’,是申城宪兵司令部,乃至特高课的新星!”古田接过话茬,向沈啸林、洪阳介绍着。

“幸会!”洪阳弯腰,握住了张大炮的手。

“诚信证券公司?”张大炮疑问道,“这是家新开的公司吧?”

为了完成任务,张大炮这段时间,都在搜集申城金融界的信息。

可以说,他对申城大大小小银行、证券公司,纱布、面粉等重要企业,各大码头进出口贸易,甚至黑市、走私等情况,细致地了解。

“井下太君对金融也有研究啊!”沈啸林举起大拇指道,“不愧是宪兵之花!”

“哪里!”张大炮喝了一口红酒,说道,“略懂而已!”

沈啸林告诉张大炮,洪先生从m国留学回来,曾在华尔街最大的证券公司工作,前段时间来到申城法租界,挂牌成立诚信证券公司。

“洪先生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沈啸林笑道,“但是他为我打理股票,已经带来不小的利润。井下太君如果对股票感兴趣,也可以请洪先生公司代为打理!”

“既然洪先生是金融界的翘楚!我倒有个问题要请教!”张大炮思索了片刻,问道,“依着现在的情形,哪一支股票更有前景?”

“井下太君,这可是商业机密啊!”洪阳抚了抚眼镜道,“按道理,我们只会对贵宾客户服务。”

“哎,洪先生,井下太君又不是一般人!”沈啸林故意摆了摆手道,“你就言无不尽,知无不言吧!”

“井下太君,如今纱布股票表现较为强劲!”洪阳眯着眼说,“尤其是大功纱厂的股票!”

“可是纱布股票,自从去年黑色星期五之后,持续走低!”张大炮疑问道,“你说投资纱布,这有些荒诞不经了吧!”

洪阳笑了笑,压低嗓门反问一句道:“井下太君,战争已经打了4年,去年,纱布股票之所以大跌,直接原因是岛国军队在沙城大败,暂时停止了进攻。“

“后来,传出了山城和岛国谈判的消息!甚至有媒体曝光了双方在香城和谈的照片!进一步加剧了纱布股票价格的崩溃!”

“纱布是重要军事物资,如果山城政府与岛国和谈,对纱布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减少。自然纱厂的投资会放缓。持有纱布股票的大佬,也纷纷抛售,直接导致纱布股价跌入谷底!”

“而如今,岛国军队在前线,再次取得了胜利!这表明战争还会持续扩大下去!纱布需求量,便会涨上去!自然,股价触底反弹之后,也会水涨船高!”

张大炮淡然一笑道:“洪经理说得没错!可是,如今申城股票交易所,大大小小有30多家,依洪经理之见,我该去哪里投资呢?”

“当然是法租界的华商交易市场!”洪阳有些尴尬地说,“井下太君,我的话可能有些刺耳,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经理,我是求你办事,你但说无妨!”张大炮安抚道。

”现在的申城除了租界,大部分纱厂,都是岛国人在经营!他们交易使用军票,军票又有没有准备金,在保值上很难竞争过法币,投资这样的股票,对于一般客户来说,风险太大!”

“而法租界则不同,现在盈利的纱厂,都在法租界内。租界里纱厂使用法币、银元交易,纱厂将盈利转化为投资的能力较强。所以投资纱布股票,必选法租界!”

“真是一番精彩的言论啊!”沈啸林也忍不住赞叹道,“井下君,这位m国高材生,还是有两把刷子吧?”

古田也说道:“虽然对于洪经理说的军票不如法币坚挺,我不敢苟同,其他的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张大炮微微点头道:“洪经理,既然说到保值,如今申城最保值的货币是法币吗?”

洪阳摇了摇头道:“井下太君,法币流通能力确实很强劲,但是比法币更强劲的,则是黄金!”

“黄金?”张大炮一愣,说道,“可是在申城,新亚院已经宣布禁止黄金交易了!”

洪阳和沈啸林相视一笑。

洪阳咳嗽了一声道:“申城虽然禁止交易了,但是租界内黄金交易如火如荼!正因为申城禁止交易,黄金的价格,更为居高不下!还有黑市……”

古田突然打断了洪阳的话,笑道:“沈先生,你要去看着你女儿了,沈小姐似乎又不见了!”

沈啸林、张大炮、洪阳回首一看,果然,东楼公子早已不见踪影。

“这个冤家!”沈啸林直跺脚,叹道,“早晚给我惹出事!各位,我要先走一步了!”

古田也站了起来,说道:“井太下君,沈先生,我也要回社里了!下次再聊!”

洪阳闻言,尬笑了一下,呈给张大炮一张名片。

“井下太君,我刚刚是班门弄斧,当不得真!这是我的名片,有机会我带您参观一下我们证券公司,期待下次和您见面。”

张大炮接过来一看,名片上写地址:

“诚信证券公司 贝当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