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重生:从南极开始>第464章 鼎之迷 世界之迷(中)

“陈馆长,我怎么越听越糊涂?”谢重一脸迷茫,大禹治水距今4200多年,而胡夫金字截却有4700多年。

中间足足差了近五百年。

这还不重点,重点是发生大洪水的时期,这个可不是只有东方有大洪水,在西方的神话记载中也有大洪水。

在金字塔周边也发现在洪水的痕迹,但在基本上都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距今也就5000多年。

这鼎却有5万年的历史?

那就不可能是九鼎,九鼎也是在治水之后才造的。

并且,这鼎也才三百多公斤,与谢重想象中的鼎相差甚大,要谢重想象中,九鼎应该硕大无比,重达千斤才对。

要知道,商后母戊鼎都重达重832.84千克。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象。

就像他曾经想像过传国玉玺应该是一方大印,但其次他后来看书以后才知道,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皇帝的印玺。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究竟有多大呢,一个火柴盒大小!

瑞加上史书上没有记载到底多大,说他是,他也是,只是年份怎么办呢?

”谢先生,我可以肯定,此鼎乃是九鼎之一的究州鼎!“陈馆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九鼎不可能只有这么大,九鼎在远古代表什么,你应该知道,此鼎重三百十六公斤,不重七百多斤罢了,怎么可能!”谢重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非也,非也!”陈馆长摇了摇头:“目前,华国考古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鼎是司母戊方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王国后期铸造的,它高133厘米,重800多公斤。”

“据考证,即使在青铜铸造技术臻于完善的时期,司母戊方鼎这样巨大的器型也很难制造成功。”

“而九鼎的铸造时间比司母戊方鼎的铸造时间早了很多年左右,其铸造工艺更加不成熟,以此推测,九鼎的大小一定远远小于司母戊方鼎,假设九鼎的长宽高是司母戊方鼎等比例减少一半,那九鼎的重量不过100斤出头。”

“就如同,这究洲鼎!”

陈錧长喝了口继续:”事实上,楚庄王从王孙满口中得不到九鼎轻重大小的答案,就说过一句话:把楚国人的衣带钩头(原文为“钩之喙”)都拗下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

“我们不知道楚庄王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自嘲还是蔑视,但在他的认知中,九鼎的器型绝对大不到哪里去。“

”那你又如何解释此鼎出现的时间?你们刚刚说,此鼎成鼎应该是5万年之前。“

”是的!“

”你可知,全球发大洪水的时期?“

”根据记载和地质学家的推测应该在5000年前左右。“

”九鼎是治水之后的事情,这个你如何解释?“

”解释不了!“陈馆长也只能哭笑不得,九鼎没有人见过,大洪水也没有人见过,反正都没有人见过。

但此鼎却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解释不了,根本解释不了!

”那此鼎就不可能是九鼎之一!”谢重肯定的说道。

“不,就是九鼎之一的究州鼎,不过,这里的究州不是现在记载的究州,而是非洲。”陈馆长如此说道。

“能不能不要这么离谱?“谢重被陈馆长整无语了。

“在古密乞儿国出世的文物之中,古密乞儿国出现青铜器的时候,比华国晚了足足一千多年,这不可能是古密乞儿国制造的青铜器。“

这点谢重认同,谢重认真的看了看这方鼎。

这方鼎上时代久远,上面的符文大多都看清楚了,只有一些粗淡的线条!

他轻手抚摸此鼎,鼎乃精青铜所造,他的灵气沿着鼎耳一点点的向下探索,突然,一道古朴,悠远、苍凉的气息从鼎中传来。

在谢重的眼中,好像看到了一团迷雾。

迷雾之中,好像有奇珍异兽翻腾其中,有无数高山淹没于云雾之间,

”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杞。“

“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

“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谢重的脑海之中,突然出现一段文字。

不是现在语言。

而是上古神文,正是《山海经.东山经的内容!

他想努力的看清楚。可是这些面面一闪而过,就像放电影一般,很难抓往有效果的信息。

陈馆长看着谢重轻轻的扶上鼎,然后双眼微闭,在感受着什么东西一样,脸色像四川川剧变脸一般。

甚为奇怪,不过碍于谢重的身份,他们也没有多说什么。

十几分钟后,谢重缓缓的抽回了手,此鼎怕不只有5万年左右的时间,怕是前一个文明留下来的。

因为,他可以确定《山海经》乃是蓝星还没有破之前的蓝星,远比现在蓝星要大无穷倍。乃为一方中千世界,太阳不到蓝星的千分之一。

这个格局,不是大家所能理理解的。

看来,从远古神话文明之后,蓝星还先后出现过多次文明,也是,根据谢重估计,远古神话文明距今怕是有几千万年了。

看到谢重挣开眼睛之后,陈馆长担心的问题:“谢先生,是不是身体不太舒服?”

“无事,我身体很好!”谢重摇了摇头:“此鼎怕是不简单,关于此鼎的信息,暂时不要公布出去。”

陈馆长点了点头,这鼎的来历,的确没有办法解释,太神秘了。

“这个你们研究一下!”谢重左手一翻,出现了一个金色的容器,这个容器十分精巧,仿佛就像是现代工艺品一样。

这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陈馆长不解的看着谢重。

“我们断一下年代!”这是谢重从亚特兰蒂斯中拿出来的,对于这个文明,他知之甚少,一直没有认真研究过。

“好的先生,用炭14吗?”

“有没有精确的?”

“有,不过不在我们博物馆的实验室,需要去国家实实验室去做!”

“好的,尽快给我一个结果!”谢重点了点头,这个他不急,他现在所有的感觉都错乱的,现在己经是6月底了。

还有不到半年,‘鸾鸟一号’就要重新启航探索火星。

这次的时间更长,一来一回,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时间不够啊。

谢重想在出发之前,弄清楚他手中有疑问,他的疑问还不少,除了黄种人以外,其它人种的来历。

还有超级传送阵。

另外,谢重发现,蓝星不止被一个m78光顾过,不是有大阵吗?

这些文明是怎么进来的,还有........还有,如今要增加一个,青铜鼎的由来。

越来越有趣了。

“陈馆长,我听说当年参与了秦皇陵的勘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谢重转移话题,不然与陈錧长争下去,不知道要讨论到什么时候。

“是的!”陈馆和点了点头。

”可以给我讲讲吗?“

”这........谢先生对秦皇陵感兴趣?“陈馆长有些为难,当年,他做为年轻的考古学家,参与了国内众人陵墓保护性的挖掘。

其中有秦始皇兵马俑的挖掘和秦皇陵的探测工作。

”当然,你放心,我只是感兴趣而已,对此没有任何想法!”谢重当然知道陈馆长在想什么,急忙表明态度!

陈馆长想了想,点了点头,挥去众人,对谢重说道:”谢先生,我以下对你说的话,请你一定要保密!”

“放心,我一定保密!”谢重庄重的点了点头。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陈馆长不用看资料,直接说道。

谢重看着陈馆长,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记忆之好,非一般人可比,当然,谢重除外,这些公开的资料他都知道。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公开的资料!”

谢重点了点头,这点资料,他不用陈馆长说,他马上就能调出来。

“我下面要说的,是公开资料上没有了!”

谢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众所周知,秦始皇为了修这座陵,可是动用了七十万人,花了三十九年的时间,你可以想象一下工程有大?”

“多的时候,更是高过上百万人!”

“整个骊山基本上被挖空,当年,我们动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设备,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全方位扫描。”

“后来,又经过多次科考!”

“得出惊人的结论,一是,秦始皇陵墓,除非有钥匙,否则不可能打开,其二,强行打开,只怕有未知的危险。“

”未知的危险?“

”是的!“陈馆长点了点头:”我就不用去说什么会破坏文明之类的话了,你还记得司马迁是怎么写秦皇陵墓的吗?“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整个陵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个主次分明。”

见谢重没有接话,他继续说道:”我们描写完成之后,发现秦皇陵一共八个门。每一层门都需要一个机关钥匙,这乃其一。“

”其二,在陵墓内部,有一个相对的空间,有很强的能量!我们无法探测。“

”八把钥匙,一个能量巨大的空间?“谢重问道。

”是的!还有,整个封土堆采样54个点,其中,只有一处含量高达1440ppb,其余的53个点只有205ppb”

“根据综合数据计算,陵墓中有超过900多吨水银!”

“这也是一个迷,要知道,现在我国一个差不多也只能生产这么多。”

“这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八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