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替身小夫郎>第140章

  军营里的,大多都是泥腿子,这些护送粮种的将领也一样,他们比那些出身富贵的人更知道粮食对农户的重要性。

  若不是缺衣少食,谁会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来军营。

  更别说赫连曜在挑选他们的时候,故意选原籍在这些要种植优化粮种的。

  现在这些将领和士兵,浑身都是劲儿,只想赶紧把仙灵大人给的粮种送回家乡,让乡亲父老们多点粮食,不用忍饥挨饿。

  孙大力就是这些护送粮种的小旗旗主之一,是芦洲三水府人士,到芦洲之后,秦将军留在了知府衙门,他跟总旗,还有一百来个弟兄,护送分发下来的粮种继续往三水府赶,几天之后,就进了三水府县衙,跟县令说明来意。

  他们手里有盖着曜王大印的令旨,神色有些紧绷的仙灵终于舒了一口气,急忙问他们:“不知前方战况如何,我们这地方山高路远,消息实在不通,只知道齐国东来国来势汹汹,不知道近况啊。”

  这些日子,时不时地有难民逃难过来,从他们口中,县令等人才知道一些事,心中难免惶然。

  要不是还没听到齐国东来国往他们这边打来的消息,县令和下边的小吏早就带着人往后边撤了。

  坐在孙大力上手的总旗道:“县令有所不知,去年腊月曜王带着大军直奔甘州和牧州,牧州的东来国敌军如今被阻挡在原地,甘州已重新归我们大越,不出意外,下个月齐国大军将退到徐州。”

  “曜王?”

  县令听闻前方战况,十分欣喜:“武安侯重新站起来了?!还得封曜王!!!”

  总旗点头:“是,曜王去岁腊月身体全好了。”

  “腊月那会儿定王叛乱,带着十几万兵马直入京都,周皇被吓破了胆子,连夜带着后妃皇族,还有一些达官显贵,逃往南边了,幸好曜王身体好了,能够重新站起来,带着留下的些许禁卫军,以及自发组成的乡勇,守住了京都,大败定王。”

  总旗这番话,信息量可太大了。

  三水府县令心惊肉跳,干涩地道:“皇上他……退守南边了?”

  总旗点头:“是,如今朝中诸事,皆由曜王定夺。”

  县令眼睛微微睁大:“皆由曜王定夺……”

  他的手颤抖起来,望着总旗和孙大力这个小旗:“曜王这是……犯上作……”

  他话还没说完,总旗抬手:“我是三水府旁边的人,知道县令你不是迂腐之辈,若非曜王死守京都,如今又凭一己之力带领大军抗击齐国和东来国大军,你我,还有三水府,各州府的百姓,早就沦为刀下亡魂,亡国奴。”

  “我们此次来,是奉曜王命令,督令各州府,种下新粮种。”

  这一波接一波的,三水府县令又头大,又头疼,他望着总旗和孙大力:“什么新粮种?”

  “此粮种说来县令可能以为我在说笑,这可是司农星君座下仙灵降至人间赐下的神种,比咱们现在种的种子好数倍。”

  “不仅一亩地可以产更多的粮食,还能抗虫害,小风也刮不倒。”

  “……”

  三水府县令望着他们,都怀疑自己现在是不是在做梦。

  他揉了揉额头,坐在椅子上道:“总旗,粮种一事,实在有些荒谬了。”

  “哪里荒谬,我们可是亲眼所见这些粮种在仙灵大人手底下发芽生长,抽穗长成,真真切切地比现在的粮种好多了!”孙大力大声道。

  站在他和总旗身后的小兵也道:“可不是,短短一炷香的功夫,种子就被仙灵大人用仙法从种子养到熟了,绝不是假的。”

  “对啊,我们都是亲眼所见,还有军营里好些人也看见了呢,听那些有幸吃过这些粮种煮的饭的人说,这些新粮种种出来的荞麦饭可好吃了!”

  小兵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斩钉截铁,总旗也点头,向县令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

  县令目瞪口呆,总旗干脆让手底下的人去拿些粮种进来。

  县令够着脖子往几只装粮种的口袋望去,只见里边各装着高粱,荞麦,稻子。

  他忍不住抓起一把稻子,“好种子,好种子啊!”

  县令并非尸位素餐之辈,寒门出身的他也曾事过农桑,他敢对天发誓,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稻谷种子,荞麦和高粱亦是,挑不出一丁点不好。

  这样的种子,要是三水府全部种上,百姓们就能多吃几碗饭了。

  县令心里有了计较,对身旁的师爷道:“马上把各镇,村的镇长村长叫来,就说今年春耕衙门里有新安排,让他们来衙门。”

  ——

  “县太爷怎么突然叫我们这么多人来?”

  “不知道啊,家里那么多地,还等着翻呢,一来一回少翻不少。”

  “咱们县太爷不是坏的,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才叫咱们来,咱们快过去吧。”

  村挨着村,来的人一看有不少熟人,三三两两地走到一块儿,边走边聊。

  忽然,大坝子村的村长孙老汉看到了眼熟的人,看了好几眼,确定是自己认识的,大跨步上去:“大力?!”

  正协助底下的人一起,守着粮种的孙大力看到他,脸上露出笑:“村长,你来了,你老人家身体还这么硬朗呢。”

  “好着呢,你小子已经四年没回家了,难道这次是特意回家来的?”

  “因着公事回来的,村长,我爹娘他们怎么样,过得还好吧?”

  “好,都好,”村长很是欣慰,能在这儿看见村子里出去的后辈,村长十分高兴,他瞅了瞅县衙,小声问孙大力,“大力啊,你知道县太爷叫我们来,所为何事吗?”

  孙大力道:“是桩好事。”

  “好事?”

  孙大力刚想回他,县太爷和总旗站在了县衙前头,对已经聚集在县衙前边空地的各村村长,镇长道:“这位是赵总旗,赵大人,特地奉曜王的命令,前来帮助各位父老乡亲今年春耕之事。”

  县令说完,赵总旗就站了出来,也不搞什么弯弯绕,直接手一抬,让孙大力他们用簸箕装了满满几簸箕的粮种,往来的这些村长镇长面前走,再往他们手里塞一点。

  来的这些村长镇长,都是识货的行家,一看到这些高粱,荞麦稻子种子,眼睛都差点儿贴上去:“这,这是哪儿来的,怎么这般好!”

  “大颗,饱满,芽嘴又好,要是栽下去,肯定颗颗都发芽!”

  这可是事关嘴里粮食的大事儿,来的人已经忍不住了,大声地问县太爷:“县老爷,这粮种从哪儿来的,可有多的,我买些回去种!”

  “小老儿也买些!”

  孙大力他们村的村长的声音比他们更大:“我替我们村上上下下六十四户人家定下这种子,我们今年全都种这个种子!”

  一些有远见的村长镇长暗道老狐狸,也赶紧开口。

  眼看着年龄都上了五十岁的村长镇长们争得面红耳赤,赵总旗抬手示意了一下,道:“这些粮种,是司农星君座下的仙灵,楚大夫赐下的,楚大夫感念农人辛苦,不仅赐下好种子,还琢磨出一些好用的方法,能够让大家耕地更为省力。”

  “我等谨遵曜王之令,将粮种,和那些能够省力的好方法从甘州带来,待会儿,大家就可以回去通知镇上村里的乡亲,带上自家准备播种的粮种,前来换这些好粮种。”

  来的老者总算冷静了下来。

  司农星君大家伙都知道,管着他们这些老百姓饭碗的神仙,他们每年过年后都要祭拜司农星君呢。

  没想到这些好种子竟然跟神仙有关系。

  怪不得有这么好的种子,也就只有神仙才能拿出这么好的种子了。

  就是要他们拿自家的粮种来换……

  赵总旗道:“本官知道大家伙还有疑虑,不瞒众位乡亲,这些好粮种,也是仙灵大人用我们军营里的粮草变出来的,为了让甘州牧州以南的数个州府的百姓种上这些好粮种,军营里的粮草用了不少,诸位交上来的粮种,也要如数拉回军营。”

  “那儿,还有咱们大越几十万人等着吃一口饭,好把齐国和东来国的贼人赶出去,让潞州徐州的百姓也能今早地得到安宁,一家老老小小能跟以前一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呢。”

  “大人您不用说了,小老儿回去就让我们村的人来换粮种!”孙大力他们村的村长攥着手里的拐杖,一个字一个字地道。

  站在他旁边的老者也道:“小老儿也是!”

  “大人,我们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也知道外边在打仗,我们也瞧见那些逃难来我们这儿的人,有家不能回,有亲人再也不得见,可怜啊。”

  “更何况大人又不是强抢,是用好粮种,换我们不好的粮种呢,我们不吃亏!”

  “是啊,我们不吃亏,我们村也换!”

  “我们也换!”

  县令在一旁看着,暗探赵总旗虽然是个武人,但心思真是细如毛发,竟然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把事儿给解决了。

  望着下边已经四散开回各自村子镇长的村长镇长,县令干脆转头跟赵总旗继续商量那什么曲辕犁,水车,还有驱虫的法子来。

  今年的春耕,他们三水府绝对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