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江停云是从贾赦那里听到的。

  那时候科举已经考完了,寄宿在江家的三个考生全部上榜,宋后生考得最好,是二甲第八名。

  江帆和江太阿虽比他差一点,却也都在二甲之列。

  三人之中唯有宋后生有心考庶吉士,江帆和江太阿都想直接授官,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江帆是想替自己的妻子积德,江太阿是想替自己和小谢求一个来世。

  虽然来世虚无缥缈,但人活着总要有个信念,不然又有什么意思?

  三人先后告辞,没过多久就出了省亲别院的事。

  得知贾珍一力劝阻此事,江停云先是微微诧异,紧接着又觉得,若是经过那么大的教训贾珍还没有半点长进,那是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省亲别院被蝴蝶掉,贾家明面上的危机基本解除了。

  那些更深层次的,原著写的比较隐晦的,比如贾赦一脉与平安州守将之间的联系,大多都是后世读者的推测。

  具体他们双方有没有勾结在一起谋反的意思,原著里没交代,甚至没有明显的暗示,江停云当然不好大刺刺地问出来。

  他只能反复提醒贾赦,现阶段贾家需要的就是稳。

  潜龙勿用,稳字为上。

  若是还不能躲过抄家灭族的命运,那就只能是上位者有意整治他们了。

  江停云是这样认为的。

  但事情的发展,远比他想象的更为魔幻。

  原本他觉得,贾家不建省亲别院,不打肿脸充胖子的炫富,就不会被上位者惦记上。

  哪曾想,皇帝多疑起来,你就算是放个屁,他也要分析一下:这个气味是吃了什么才产生的。

  那些建了省亲别院的固然没落到好,让圣人觉得:国库都这么空虚了,你们家里却那么有钱,这些钱肯定是搜刮民脂民膏,挖朝廷墙角得来的。

  但像贾家这种没跟风的,也让圣人心里犯嘀咕:是不是朕的计谋被你们给看透了?你们是不是都在暗地里看朕的笑话?

  当今这位圣人,虽然登基已经好几年了,却始终没真正把自己当成天下之主,总觉得正统不在自己这里。

  这样的顶头上司,要是能好伺候,那才是怪了。

  更别说,还有一个圣人心腹王珍,时刻想着整垮宁国府给他儿子报仇。

  贾家终究还是没有逃脱抄家灭族的命运,但情况却比原著好得多。

  至少贾赦、贾珍之流没干那么多丧心病狂的事,所以只是抄没了家产,把他们通通贬为平民了而已。

  因为还有老圣人在,圣人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把两府女眷的嫁妆又都还了回来,不至于让他们的生活彻底没了着落。

  这时候,黛玉和宝钗已经从草原上回来了,但她们觉得京城不太平,她们在这里又没有根基,准备带着技术一起回江南。

  贾家抄家之后,林家和江家都去帮扶,林如海给了一处三进的宅子,江停云还私下里单独给了贾赦五千两银子,叫他自己存着,别说出去。

  贾赦拉着江停云的手,又哭又笑的,哭的是祖宗基业断在了他手里,笑的是好在家里人都没事,一家子还能团聚。

  经此一事,贾母的精气神去了大半,整个人都出气多进气少了。

  她把儿孙都叫在了一起,难得公正地把自己的嫁妆给分了。

  这些嫁妆虽然有明旨还了回来,但从官差手里过一回,难免褪去一大层皮,剩得也没多少了。

  两个儿子一人给了五千,剩下的孙子辈,男丁一人两千,孙女们是一人一千叫她们做嫁妆。

  另外还有贾珠的遗孀李纨,贾母素来怜悯她青年守寡,再给了贾兰两千两之后,还额外给了李纨一千两体己。

  “剩下这些,都是我的烧埋钱,你们谁也别惦记。

  另外还有几样我日常喜爱的东西,日后也都是要带下去的,就不给你们分了。”

  然后,她又看向贾敏姐妹两个,伸手拍了拍贾敏的手背,“你们一共姊妹四个,如今在我跟前的,就剩你们姐儿俩了。我年轻时候戴的首饰还剩两盒,你们俩一人一盒子,拿回去留个念想吧。”

  说完就看向鸳鸯,鸳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捧了两个匣子出来。

  贾敏姐妹哭着手了,纵然心里有再多的不舍,也知道生老病死本由天定,非人力所能及。

  或许是人之将死,贾母反而看开了。

  她靠在大迎枕上,笑呵呵地说:“你们也别难过,我老婆子活了八十多,早就活成老妖精啦。

  你们父亲在底下等我那么多年,我心里也惦记着他,是时候去见他了。”

  贾赦兄弟并贾珍闻言,“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哭着说自己不孝,没能守住祖宗基业,日后更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贾母反而笑着摆了摆手,“这怪不了你们,是上头的人容不下咱们,尾巴缩得再紧,也总要被门夹住。”

  这几年贾赦遣散姬妾,贾珍也老老实实的,贾母都看在眼里,心里觉着孩子们终于懂事了,贾家复兴有望。

  哪知道还没过几年,宫里的娘娘刚殁了,抄家的圣旨就来了。

  除了圣人容不下他们,贾母实在是想不到别的了。

  只是她一个妇道人家,不在朝堂之上,实在是不明白他们贾家犯了哪样忌讳。

  如今再说怪谁也没什么意思,反而使他们兄弟间的关系平添裂痕。

  贾母人虽老,心里却不糊涂,哪里会干出哪种糊涂事?

  众人等了半天,再不听她说话,仔细看时却见她仍笑吟吟地靠在迎枕上,只是好半天都再没动静。

  贾敏心头一紧,颤巍巍地伸手放在她鼻端,却没有探到鼻息,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贾氏见状,立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急忙喊道:“快,打水来,给老太太擦洗。”

  一时尤氏和凤姐赶紧把没成家的小姑子们赶了出去,和着李纨妯娌三个,打水的打水,拿寿衣的拿寿衣,手忙脚乱地给贾母擦洗了,趁着身子还没硬,赶紧把寿衣给老太太换上了。

  家里的下人们都被官府发卖了,林家和江家只仅着贴身的几个丫鬟赎了回来,此时抬尸体去灵堂的活计,就落在了一众男眷身上。

  贾赦等人齐心合力把贾母搬上灵床,贾琏领着几个人去采买东西,贾蔷带着人布置院子。

  林家和江家的人都先回去了,等着贾家的人去报了丧,他们再带着东西前来祭奠。

  贾敏和贾氏姐妹是闺女,晚上也是要守灵的,今天就先不回去了,只是让人把她们日常用的东西送来。

  江停云让焕娘跟着母亲,怕她的身体吃不消。

  林家家大业大,家里不能没有主事的人,黛玉就先回去了,把小翠留了下来。

  回到家里之后,江停云立刻让人去买奔丧需要的东西,第二天贾家的人一来,他就带着东西又回了贾家。

  如今贾家已经是平民百姓了,贾母只停灵七天,贾氏一族就借着给贾母奔丧,一起离开京城回了金陵。

  临走之前,贾珍去道观询问了贾敬,贾敬让他别管自己,回了金陵之后守好祭田,好歹把家业传下去。

  “用不了多少年,新的机遇就要来了。至于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这话说的云里雾里,反正贾珍是没听懂。贾敬也懒得和他多解释,只是叮嘱他好生教导儿孙。

  这些年由于贾珍比较安分,贾敬就真的安心修道,也不像原著里一样贪食金丹一心求死,倒也真让他修出了点名堂。

  冥冥之中他感应到,这一朝的气运就快尽了,这天下即将重新洗牌。

  所谓新的机遇,就是乱世将至,英雄辈出。

  只是这话不能明着说,贾珍明不明白不要紧,只要他听话,日后贾家未必没有重回京城的机会。

  因着贾家举家回金陵,黛玉和宝钗干脆和他们结伴一起,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宝玉、湘云还有三春姐妹都很高兴。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钗黛二人竟做得好大事业。

  探春惊羡不已,私底下求了两人,想要跟着她们一起做事。

  “我虽不如两位姐姐有本事,但管事看账却是会的,还请姐姐们不要嫌弃我,收下我打打下手也是好的。”

  从前她一直自苦不是个男儿身,如今却知道,女子一样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宝钗把她扶了起来,柔声道:“妹妹有这份心,我和玉儿没有不支持的。只是你双亲尚在,姨妈姨夫还有你姨娘……他们愿意吗?”

  她和黛玉很幸运,有父母家人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女孩子都像她们一样幸运。

  而如今这个世道,一个孝子大过天,如果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孩子抛头露面,便是把她关在家里打死,也没人会追究的。

  见探春愣在原地,黛玉道:“三妹妹,你回去好好想想,如果二舅舅和舅妈不同意,你能出得来吗?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个代价,你付得起吗?”

  探春低头沉思了许久,再抬起头时,满脸都是坚定。

  “两位姐姐,你们等着,我一定会从家里出来的!”

  说完,她对二人行了个礼,转身就走了。

  两人目送他离去,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脸上看到了担忧。

  “宝姐姐,你觉得三妹妹她会怎么做?”

  宝钗正色道:“探丫头不是个甘于泥沼的人,她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付得起。”

  “这个我相信。”黛玉蹙眉道,“我只是怕她的性子太烈,会闹得不大好收场。舅母对她未必有几分真心,她亲姨娘、亲弟弟又是那样的人……”

  和探春一比,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这辈子十足幸运。

  她满心的离经叛道,可无论是父母还是表哥,亦或是弟弟,都愿意支持她,不忍心束缚她。

  [正文完结]

  作者有话说:

  其实想写的内容还没有完,但后面的重点剧情是很多年后的乱世了,时间跨度太长。

  所以准备把姐妹们的乱世风云写在番外里,正文就写到贾家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