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爱意阑珊>第13章 这次我跟于叶一起去

  自从十几年前相知相爱,周晏礼就对陆弛怀有极度的痴迷。他向来讨厌汗水,却痴迷于看到汗珠攀上陆弛的身体。他有着种种毛病,但似乎所有的毛病都可以为陆弛开道。

  在整个城市接近瘫痪的日子,他们用力地拥抱着彼此,两颗心脏以同样的节奏跳动着,分明他们之间不存分毫的距离,这一刻他们却都莫名觉得对方离自己那么遥远。

  可他们明明都想要与对方在一起一辈子。

  一整个夜晚,陆弛的意识都处于清醒与混沌的交界,直到黎明,连夜的狂风暴雨渐渐褪去时,他才陷入梦境。

  等到陆弛醒来时,已是天光大好。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周晏礼那边的被褥,却只摸到一片凉意。他一边起身,一边叫着周晏礼的名字,周晏礼听到后,连忙从厨房中探出身子,说:“你醒了?早晨水电都恢复了。看你睡得正香就没叫你。”

  陆弛“哦”了一声,瞧周晏礼神色如常,稍稍放下心来。

  周晏礼回到厨房,将煎蛋翻了个面儿,又补了一句说:“昨天是不是没睡好?看你黑眼圈快成熊猫了。要不今天你就别去公司了。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陆弛笑笑,他走进厨房,从周晏礼的背后环住他的腰,深深嗅了一口周晏礼身上清新的沐浴露味,问:“那你呢?我在家歇着谁送你上班?大老远把方圆叫来?”

  周晏礼也笑了,手上的动作没有停歇,他将面包、煎蛋盛进盘子中,又倒了两杯牛奶。陆弛接过牛奶,转身放在餐桌上。他俩面对面坐在餐厅中,一边吃早餐,一边随便说些什么闲话。

  少年时代的周晏礼家教严格,吃饭时几乎不说话。但陆弛与他的习惯则截然相反,陆弛一家都喜欢在吃饭时聊天,哪怕只是说些没什么用的废话。

  那时候他们关系虽然亲近,却很少一起吃饭。周晏礼吃不了食堂的饭菜,也闻不了食堂中的气味,更无法忍受拥挤与人流。他每天都会从家中带饭,中午在教室中把午餐吃完,晚上则随便吃个面包了事。

  所以,当周晏礼第一次在陆弛家吃饭时,面对李兰与陆长丰夫妇善意的询问与问候,周晏礼表现地局促而紧张。那时候的陆弛已经隐隐意识到周晏礼对自己的依恋与关注,而他自己也总是莫名被周晏礼吸引。他分外关注着周晏礼的情况,也看出了吃饭时周晏礼的不适。

  晚上睡觉时,陆弛特地问周晏礼是不是不喜欢和他家人一起吃饭,周晏礼摇摇头,说自己只是不习惯在吃饭时说话。

  陆弛想了一会儿,解释道,一家人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但大多时候都是各做各的事情,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很短,所以他父母才会在饭桌上一直谈天说地。

  这个解释让周晏礼动容无比。周晏礼的父亲很少在家吃饭,甚至极少回家,就算回到家,也只会鞭策他、批评他,让他无所适从。而他的母亲虽一直陪在他身边,却从不会在饭桌上与他交流。而他们母子之间的交流,似乎只局限于临睡前的半小时。

  自周晏礼记事起,每天晚上临睡前,程红云总会来到他的卧室,在刺眼的白炽灯下,程红云会将周晏礼一整天犯过的所有错误细细道来,从吃饭的姿势,到说话的语气,从在校的表现到考试的成绩……

  每天、每天,无穷无尽,仿佛无论周晏礼交出的答卷多么完美,无论周晏礼多么的努力勤奋,程红云总能找出他的毛病。也正是从那时起,周晏礼开始害怕睡觉。渐渐的,他发现自己似乎睡不着了。

  吃过饭后,陆弛将锅碗收拾好,当他拿起两个空荡荡的饭盒时,疑惑地望着周晏礼,问:“你没准备午餐?要不我现在做?”

  周晏礼摇摇头说:“别麻烦了,中午让方圆去全家帮我买个盒饭就行。”

  陆弛愣了一下,语气有些不自然地说:“没什么麻烦的,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来的?你又不喜欢吃全家的盒饭。”

  周晏礼牵住陆弛的手,无奈道:“别担心啦。最近我状态好多了,能省点事不好么,老婆。”

  陆弛笑笑,他自然希望周晏礼的情况越来越好,自己也乐得轻松一点,只是不知为何,明明一切向好,可他的心却总是悬在半空,放不下。

  他顿了一会儿,终于答应。他应该相信,周晏礼会越来越好。正如他们的事业一样。

  自从三年前微瑞成功研发出第一代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等关节类骨科植入物后,市场对微瑞的产品一直持观望态度。这种暧昧的态度方面是出于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微瑞身为一家崭露头角的中型企业,在市场工作和渠道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周晏礼与陆弛一无政治资源,二无雄厚的资本,几乎是一穷二白将公司做起来,产品的研发难、量产难,但想要攻占市场,想要在国际巨头面前分一杯羹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自从两年前微瑞的产品实现量产后,他们一直绞尽脑汁,将大半的精力用在了攻克市场上。虽有收效,但离他们的预期实在太远。

  周晏礼与泰元医院的几位领导私交甚好,泰元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三甲医院。然而,周晏礼不满足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微瑞的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却几乎与进口产品一致,若是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那么受益的不止是微瑞,更是所有病患。出于这个愿景,周晏礼与陆弛一直多方斡旋,寻找机遇。

  后来,还是杨运军提醒了周晏礼。其实微瑞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与高层搭上线。当初,在周晏礼投身商海之前,曾在泰元医院做过骨科医生。因为六年前的那场车祸,他再做不成外科医生,是杨运军惜才,在院内运作一番后,将他调到了急诊科里的老干部病房。

  在一众同学、同事、领导的惋惜与唏嘘中,周晏礼蹉跎了一整年。那是他人生至今最清闲的一年,也是他最痛苦最迷茫的一年。每天,他穿过急诊科,看到无数同事昼夜不分地与时间赛跑,看到走廊里、过道中,塞满的病人与仪器,而当他走入老干部病房,见到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场景:豪华安静的病房,闲适健康的老人,以及极端被浪费的医疗资源。他一边听着急诊病人的生离与死别,一面看着这些老人闲话人间,这种极端的割裂几乎要将他扯碎,以至于每一天都是煎熬。

  那一年当中,周晏礼几次打报告希望调离老干部病房,却无一例外均被打回。杨运军本以为给周晏礼找了个最好的去处,却冥冥之中将周晏礼逼到了绝境。

  可后来,正是这份绝境,让周晏礼找到了新的机遇。

  起先,周晏礼既做不到与当初老干部病房中的那些人联络,也无法接受微瑞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铺开市场,可陆弛却见惯了这些事,劝他说,这只是我们达成目标的一种方式,无论过程怎样,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有意义的。

  那天,周晏礼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认可了陆弛的说法。

  周晏礼通过当初在老干部病房积累的人脉,几经辗转,终于与市里的于书记搭上了话。于书记看了微瑞的资料很是感动,当即便将自己的侄子于叶介绍给了周晏礼。

  因为有了这份关系,微瑞在高层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许多以前难以推进的项目终于有了眉目。之前对国产人工关节嗤之以鼻的院长们、科室主任们听到了高处吹来的风声,一个个变了脸色,竟主动要求来微瑞考查。在招标会上,不少专家、主人对微瑞的业务人员态度也明显好转,遭遇的“陪标”和“萝卜坑”越来越少,中标率越来越高。

  夏天过去,秋意渐浓。他们都明白,自己快要等到微瑞收获的季节了。

  十月,在陆弛的主持下,微瑞进行了IPO前的最后一次原始股分配。在这轮分配中,无论是入职多年的元老还是高薪挖来的精英骨干,都获得了不等的份额。而在这其中,于叶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很多人都说,微瑞已经开始重新洗牌了。

  陆弛明白,他与于叶之间的博弈是场必输之局,让权让位是必然的,区别只在于他还能保住什么。他更加明白,哪怕微瑞是他与周晏礼一手创建的,在当前的局势下,渠道为王。微瑞需要借助于叶背后的力量,需要他带来的渠道与资源,那就一定要给出一定的利益与权力。他们必须接受。

  陆弛正处理着工作邮件,突然接到了周晏礼的电话,让他找时间过去一趟。

  “哦”,陆弛应了一声,旋即又愣了半秒。他很少去周晏礼的办公室,一来他与周晏礼的关系本就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他不再想落人口实,二来两人有什么事情在家里就商量了,没必要留到公司说。他不自然地清了清嗓子,对电话对面的周晏礼说:“好,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到。”

  周晏礼的办公室很空旷,几乎见不到什么私人用品,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张沙发和光秃秃的茶几。陆弛微微呼出口气,他坐在沙发上,拍了拍自己旁边的地方,问:“怎么了?”

  周晏礼沉默着拉了把椅子,坐在陆弛对面。陆弛一愣,他看了周晏礼一眼,不知怎么的,这一瞬间陆弛突然觉得周晏礼在逃避自己的目光。陆弛笑了一下,来不及细细观察,下一秒就听到周晏礼说:“我这周去一趟北京。”

  陆弛点点头,只当周晏礼有什么紧急任务,于是他神色自然地说:“好,什么时候?我现在回去收拾东西?”

  周晏礼犹豫了片刻说:“是于叶那边的渠道。如果这次不出意外的话,北京的长源医院会跟我们签一个为期三年的大单。”

  陆弛一怔,旋即笑笑说,这是好事儿啊。

  周晏礼点了一下头,过了片刻复又补了一句说:“这次我跟于叶一起去就可以了。”

  陆弛皱皱眉头。这些年来,他们虽各司其职,可因为周晏礼的病,但凡出差他俩几乎都会选择同行。于是,陆弛狐疑道:“你晚上没关系么?”

  周晏礼摇摇头,有些无奈地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说:“反正也就一两晚,没什么要紧的。我怕你跟着于叶会多心。”

  闻言,陆弛挑了一下眉。周晏礼这话说的着实容易引人遐想,若非陆弛知道周晏礼与自己的感情,还真以为他与于叶才是一对。

  作者有话说:

  最近生病了,更新有些不及时,大家见谅哈。这两三章会穿插一些医疗行业的描述,我在骨科植入物方向不专业,内容纯属虚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