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换不幻>第36章 三桂降清

东方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照射到盛京皇宫的城楼之上时,一个身影就跟随着这缕阳光一起登上了城楼,只见此人身披龙袍头戴红顶金边夏朝冠,走路如同龙形,好一副气宇轩昂春风得意的好样貌,此人不是多尔衮又会是谁。

多尔衮立于城楼之上,接过弓箭对着城下远处的关宁铁骑所在方向射出一支响箭,响箭划过长空带着呼啸之声,方圆数里都能听见。

吴三桂听见响箭之声,骑马出营,远远的就看到城楼之上被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有一人身穿龙袍手握长弓好不威武,吴三桂急忙手搭凉棚定眼望去,这不是多尔衮是谁。

吴三桂见多尔衮已身披龙袍,就已知道大势已定,心中好不欢喜,只是面上不敢有所表现。急忙独自打马走到城楼之下。

多尔衮见吴三桂来到城楼之下,就在城楼之上对吴三桂大喝一声“来者可是吴三桂,朕乃大清皇帝多尔衮,你还不快快投降,更待何时。”

吴三桂当即翻身下马,双膝跪地,叩头不起。

多尔衮即刻命人打开宫门,派出一个太监,当众就给吴三桂剃了头。

与多尔衮一同登上城楼的众位亲王除了代善都是看得是目瞪口呆,还以为多尔衮要与吴三桂讨价还价一番,吴三桂才会投降,那曾想到如今的新皇帝多尔衮刚君临天下,这不可一世的关宁铁骑当即臣服,我们新推举出来的大清皇帝果真是盖世英雄,他定能带领我们大清称霸这片大陆,我们真的太有眼光了,众人都被多尔衮的气势给折服,都陷入了昨晚做出的那个决定是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的沾沾自喜当中。

多尔衮见吴三桂已经剃完头,当着众人说到“朕是大清的皇帝当然是一言九鼎,吴三桂你昨晚提的三个条件,今日朕就一一满足你,朕现在册就封你为平西王,任命你为征西大将军,你即刻带上所部回防山海关,待朕整理好大军与你一同南下攻打北都城,替你剿平李自成为你报仇雪恨。”

吴三桂即刻下跪接旨磕头谢恩。

多尔衮又接着对吴三桂说到“吴三桂你如今已是我大清的平西王,择日进行封王典礼,加封你为大清的征西大将军,你率所部都已尽归我大清所有,你回到山海关后,你所帅部队所有人都要与你一样剃头易服,若有不从者杀无赦。”

多尔衮说罢一甩衣袖走下城楼回到皇宫中去了。

吴三桂等多尔衮离去,也即刻带人关宁铁骑返回山海关去。

豪格当日带人一路追赶李自成的大顺败兵,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一路就追到了北京城外一百里处,刚到此次豪格就接到快马送来的密报,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突袭盛京,这豪格也是心中一凛,即刻就带上人马要赶回盛京去,这豪格所部来到山海关前,这山海关守城士兵就不再让豪格过去。

当日豪格通过山海关去追击大顺兵是吴三桂授意守军让他过去的,如今却不再让他回去,这山海关城墙高大,没有重型攻城器械自然是攻不下了的,这豪格当日带人去追击大顺败兵,大家为了多砍人头多抢战功,都只骑上战马就去追赶,那里带上什么攻城武器,如今豪格带领的这四万骑兵看着山海关城墙也只有感叹的份,根本无法逾越过去。

吴三桂用了四天时间就率领大兵回到山海关,只见豪格大军被堵在山海关前,吴三桂命山海关守军东西各打开一座城门放豪格大军过去。

豪格大军也不怕吴三桂使诈,径直就率大军通过山海关,一路马不停蹄的向盛京赶去。

豪格大军回到盛京城外时,代善已在城外迎接豪格大军。

多尔衮自登基这几日以来就严防消息走露给豪格,命人将盛京各城门紧闭,进入备战状态。

多尔衮、代善等大臣怕豪格知道多尔衮已经代替顺治登上了皇位,不服多尔衮做了皇帝,带上手下四旗士兵与其多尔衮开战,如今多尔衮已是代表了大清正统,如豪格带兵和多尔衮开战,就是谋反叛乱之罪,如今豪格手上还带领着满洲八旗一半的精锐骑兵,如果开战势必会给大清帝国带来极大的损失。不到万不得已势必不会到满洲人自相残杀的地步。

代善已得到多尔衮指示,在城外就将原本属于他的两红旗精锐收走。

当初和多铎一起回到盛京在城外安营的济尔哈朗,在多尔衮登上大清皇帝之位的第二天知道了多尔衮是在众亲王和孝庄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就已知晓多尔衮如今已是大权在握了,如是起反抗之心必是落得一个灭族的下场,当即就表态愿意带领镶蓝旗所有旗民效忠新的大清皇帝多尔衮。

如今八旗之中只有两黄旗的旗主豪格还未发誓效忠多尔衮了。

豪格见代善在城外相迎也很是诧异,代善与豪格见过礼后寒暄了几句,就告诉豪格吴三桂如今已剃头衣服起誓效忠大清了。如今吴三桂已被封为平西王带兵回到山海关去了。今日出城迎接豪格就是为了来带走自己的两红旗。

豪格听代善要带走两红旗也没有多想,即刻就让人传令让两红旗跟代善离去,并命自己的两黄旗回到原来的两黄旗大营之中休整。

代善见豪格安排好了部下,对豪格说道,皇上要请豪格进宫面圣汇报此次山海关之战。

豪格听代善讲皇上要召见他,心中也是暗自欢喜,想到如今吴三桂已正式归顺了大清,这吴三桂围攻盛京自己救驾不及之过那就不会再提了,反而自己在山海关杀了不少大顺兵,带回来的人头粗略算来也有两三万颗,这定是要召我进宫封赏,想到此处豪格不禁得意起来,命人取来朝服换上,欢喜的与代善一同入宫面圣去了。

豪格与代善在崇政殿等候多时也不见顺治皇帝出来,就在豪格焦急等候的时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穿着龙袍走了出来,径直就向殿中龙椅走去。

豪格看到这身穿龙袍的人居然是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之前那个穿童装龙袍的顺治皇帝,心中不免惊愕,再定眼一看此人不是多尔衮还是谁。正要发问时,一个威严的呵斥之声传来“大胆奴才,见了皇上还不跪下。”

此刻豪格只见代善已经跪在了地下,豪格一时反应不过来,只是站在原地不动。

多尔衮也不理他,就径直坐到了龙椅之上。威严的看着豪格。

豪格此时反应过来,一定是多尔衮篡了皇位了,急忙就骂道“多尔衮你好大胆子,居然敢谋逆篡位。本王即刻带兵前来将你捉拿正法。”说罢就要向殿外走去。

此刻大殿之内就突然蹿出来几个侍卫将豪格擒住,将其双手反剪按在地上。

豪格动惮不得只得张口大骂。

多尔衮也不与他计较,等过多一会豪格不骂了,多尔衮才厉声问道“豪格你可知罪。”

豪格一昂脖子说到“多尔衮,你可知罪,我乃太宗皇帝长子,大清的和硕肃亲王,你谋逆篡位,对亲王不敬,可是死罪,你可你知道。”

多尔衮正色到“我多尔衮今日当上皇帝,是被我大清太祖子孙也是我大清的众亲王推举而出,我多尔衮这大清皇帝之位是受大清顺治皇帝禅让而来。我多尔衮为了大清的将来不得已才做了大清的皇帝,这些也都是因你而起。”

豪格听后大笑“多尔衮,你说的这个笑话是天下最好笑的笑话,你说你的皇位是太祖子孙推举得来的,我豪格也是太祖子孙我为何不知道我推举了你多尔衮做皇帝。你说你不得已做了皇帝是因我而起,就更是好笑了,怕是趁我不在这盛京之中,才给了你谋逆篡位的机会把了。”

多尔衮见豪格说得也是在理,不由得心中更添了几分怒火说到“豪格你可知道,当日在山海关与大顺军作战之时,是你放走了吴三桂大军来到这盛京之中,吴三桂扬言要踏平我大清皇宫,要将我大清皇室子孙全部杀尽的时候你在那里,你定是与吴三桂暗自串通要来造反篡位,幸好有我多尔衮与这吴三桂定下这城下之盟,才解除了大清的危难。我大清太祖创下的不世基业险些就毁在你手,你说你豪格是不是我大清的第一罪人。”

豪格听后冷笑答道“多尔衮,你说我与吴三桂暗通,馅大清于危难之中,如今嘴在你身上自由得你说。”

多尔衮听后怒道“豪格,你意思是说朕冤枉你了,好我就让你心服口服。来人把何洛会传来。”

片刻之后,何洛会被人带进大殿之内。

多尔衮问向豪格“你可认得此人。”

豪格望向那人,说到“本王自是认得此人,他是我正黄旗的固山额真”

多尔衮对豪格说到“你认得此人就好,就怕你说认不得此人。”

接着多尔衮转头对何洛会说到“何洛会,你就把当日在山海关见到豪格与吴三桂勾结之事说来。”

何洛会连忙说到“禀告摄政王,不不,,禀告皇上,当日肃亲王带大军在一片石与大顺兵对峙之时,奴才也在军中,就见吴三桂与肃亲王相互用手势暗语,肃亲王与吴三桂的暗语约定奴才倒是不知,只是后来吴三桂派了一个人来到肃亲王跟前说,已经用了调虎离山之计,还要来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主力歼灭于城下”

多尔衮厉声问道“豪格,你从实招来,你和吴三桂的人可说过此话。”

豪格回想当日确实是吴三桂派人来说过,不过当时说的是大顺军对关宁军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在一片石的关宁军要绕道山海关前与山海关内的关宁守军来个里应外合将大顺军主力歼灭于城下。

只是这个豪格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人那里想其他许多,随口就说“当日在一片石,确实有和吴三桂的人说过此话。”

豪格此话刚刚出口。

多尔衮就当即呵斥到“好你个豪格,果然与吴三桂勾连到了一起,如今你亲口承认了,也怪不得朕对你无情了。”

多尔衮即刻就命侍卫将豪格打入宗人府。

此刻豪格才反应过来,即刻就大呼冤枉,只是没有人再去理会他了,一众侍卫就已将他拖走。

此时多尔衮命站在大殿屏风之后的众亲王出来,对众亲王说到“今日大家都已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豪格承认了他与吴三桂勾连在了一起,这本是犯了谋逆的死罪,朕就念在豪格是太宗皇帝之子,先留他一条性命,将他关押在宗人府内。任何人不得给他求情,替他求情者按同案犯处置。”

众位亲王大臣站屏风之后,都亲耳听到豪格承认吴三桂的人与他之间说过此话,只是都不知道他们这对话的全部,只是何洛会把他们之间的对话掐了头去了尾,只将听起来可疑之话,在此让豪格承认是否说过。

这豪格也是一根筋的人也就当着众人承认了,这让多尔衮坐上这个皇位,更是显得理直气壮了。

多尔衮见已经处理完豪格之事,就对代善说到“大贝勒,如今豪格已经将两红旗归还与你,只是如今豪格触犯国法,他不能再带领他的两黄旗了,朕就将他的两黄旗交由你来掌管。”

代善听多尔衮如此安排,连忙跪下说到“皇上,小王如今年事已高,掌管这两红旗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正想上奏皇上,请皇上收回两红旗,如今皇上还要将两黄旗交由小王掌管,小王万万不敢接手,请皇上念在小王已年老的份上,就不要再为难小王了。”

多尔衮见代善如此害怕接手两黄旗,心中已经想到,这代善果真是明哲保身的老手啊,这王朝交替之时很多人自认为立下拥立之功就想功高盖主,这些往往能有几个有好下场,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才免去了一场屠戮功臣,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夺得这天下,那些大臣不知收敛避其锋芒,又有几个能活得长的。看来这代善真是一个明白人。

多尔衮见代善不肯接手两黄旗,就为难的说到“大贝勒,如你不肯接手这两黄旗可如何是好啊。”

代善立刻说到“皇上,小王认为两黄旗本就属于太宗皇太极一脉的,不如将两黄旗还是交由太宗一脉掌管,小王建议将两黄旗交由福临掌管,只是如今福临还在年幼,就请皇上替福临代为操劳操劳。”

多尔衮听后也只得为难的说到“大贝勒此言正好,这两黄旗本就是属于太宗一脉的,只是如今豪格作为太宗皇帝长子犯下谋逆大罪,朕也不能就此将太宗一脉的两黄旗就此交与外人,大贝勒提议将两黄旗交由福临最为合适,那就有我代替福临掌管一段时间把,等福临成年,朕即将两黄旗交由他来亲自掌管。”

说罢命众人散去。

如今大清的政局已经被多尔衮牢牢把控,从此以后大清就进入了多尔衮统治的朝代。

此次政变后人称作盛京剧变。

这次政变当中,吴三桂只是请他舅舅祖大寿给多尔衮传递过一份密函,密函内容只是表示吴三桂有投降大清之意,过后整个政变当中,多尔衮与吴三桂就没有再让早已降清的祖大寿、洪承畴参与知道,这洪承畴和祖大寿是皇太极在世期间归顺大清的。

特别是洪承畴作为大明重臣,被大清活捉之后,起初也是誓死不降,皇太极多次亲自劝降,用真诚感动了洪承畴,才使之归顺大清。

这洪承畴在大明期间虽然与吴三桂交好,这祖大寿也是吴三桂的亲舅舅,但是这篡权登位之事,却不能告知这些人让这些人参与进来,如此大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露的可能,在大事未定之前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稍微泄露一点风声,都可能导致整个政变功亏于溃。

在整个事件当中多尔衮与吴三桂定下谋略,多尔衮只将整个计划告知多铎,让多铎在每个环节做好配合,而阿济格只是知道多尔衮要谋权篡位,具体怎么计划的却一概不知,其他将士更是不知道多尔衮有篡位之心,等多尔衮登上皇位之后,众人也都觉得多尔衮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被众亲王推举上的皇位,实属不是多尔衮情愿去做这个皇帝的。

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的众将士由上至下都只是知道吴三桂有要率部降清之意,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吴三桂实则是要帮助多尔衮篡位。

当初吴三桂带领关宁铁骑奔赴盛京之时,是打着去血洗盛京为大明王朝报仇的旗号去的,众人都以为吴三桂之前向大清示降只是为了麻痹大清,实则是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为了将大清精锐骗出盛京,然后趁盛京防御空虚才率关宁铁骑主力去进攻的,大家都不知道其实只是为了配合多尔衮演一出逼宫的好戏。

这次盛京剧变将世人都蒙在了鼓里,可谓是一场极为成功高明的政变。

这正应了韩非子说的: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