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汉末之黄天当立>第103章 阴谋

战争总是有太多的不可预料,像白马义从遇到了鞠义的先登死士;像徐荣的西凉铁骑遇到了俱甲骑兵。

一不小心,弄巧成拙了,这等绝地,打得好就是背水一战的典范,打不好就完蛋。

徐荣毕竟是名将,不会轻易认输的。

人马俱甲好处显而易见,缺点也很明显,马的负重太大,持续性不会太强。

轻骑兵对付重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灵动的优势,散兵游击对付重骑,累也能累死他

大声传令:“散开。”

面对俱甲骑兵的西凉铁骑眼看着一个个袍泽被那长槊刺落马下,早就心惊了,闻言纷纷闪向两旁。

但这战场不是开阔地,西凉铁骑根本无法对俱甲骑兵展开游击,因为两边还有更多的轻骑。

左右两军画了一个弧之后,开始向中间包抄,不过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是包围,张辽要全歼这支骑兵。

看到西凉铁骑的阵型被冲散,张辽长枪一引,指着徐荣的方向大吼道:“杀。”

曹性一马当先带领身后数百部曲朝着徐荣的方向冲了过去。

并州铁骑的经典打法,斩首。

本已稍稍散开的西凉铁骑见曹性冲阵,又纷纷回撤,挡在中军阵前。

曹性带领的数百精骑俱甲骑兵像是两支尖刀狠狠的凿了过去。

徐荣临危不乱,眼见曹性差点凿穿了自己的阵型,指挥被打乱的后队反围了上来,先解决俱甲骑兵,这群人被围住已经冲不起来了。

双方主帅各施手段,拼的还得是硬实力。

徐荣的脸色开始变了,他发现自己低估青州骑兵了,最中心的俱甲骑兵还能坚持,外围的西凉铁骑却有些支持不住了。

比起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来,青州骑兵是差一些的,但是本就数量占优,在俱甲骑兵突兀出现,一通乱杀之后,这个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如此一来,数量的优势抵消了兵员素质的优势,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

但很快,胜利的天平就开始向青州骑兵倾斜,这些人是初上战场不假,可一点也不像新兵,个个悍不畏死,全是以伤换伤的打法。

青州可是有华佗培养的大批军医,不说伤了一定能治好,但青州军伤员的存活率一定比其他地方高许多,而且伤员的伙食比普通军士的伙食好许多。

更可怖的是,这些人竟然比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西凉铁骑坐的还要稳当?

很快细心的徐荣发现了异常,青州骑兵脚下踩着一物,可以借力。

徐荣长叹一声,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西凉铁骑不行,是装备不行。

伤亡超过一半的时候,西凉铁骑也顶不住了。

在外围指挥的张辽,振臂一挥,两翼大军齐齐压上。

阵中心,曹性眼看距离徐荣越来越近,取出弓箭一箭射去,正中徐荣肩头。

徐荣翻身落马。

“彩。”

青州骑兵见状士气大震,本就有溃败之兆的西凉铁骑彻底溃散,张辽指挥大军衔尾追杀。

追出数十里才返回,清点战果。

此战,张辽伤亡近五千,俱甲骑兵的战马累死了一半,不过全歼徐荣所部八千西凉铁骑,可谓大胜。

战场距离彭城不远,数十骑残兵逃进彭城,告知守将李乾徐荣全军覆没的消息。

李乾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将消息送到下邳。

“什么?”

曹操正在和手下众人商讨怎么攻去下邳,闻言忍不住站了起来。

徐荣对张辽,赢面很大,就算是输,曹操也能接受,但输的这么惨,却是太过出乎预料。

这支西凉铁骑刚刚收服,还未建功,便被全灭了。

“张辽呢?”

“据李将军所言,在城头偶尔能看到张辽骑兵游弋。”

曹操长叹一声:“如此良将,奈何从贼?”

郭嘉却道:“不好。”

戏志才和荀攸同时意识到危险:“张辽这是要切断我们的粮草运输。”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思索片刻,大笑道:“无妨,吾自有妙计,本初那边战况如何?”

接连几仗,虽然拿下了彭城,但总体来说,曹操这边的损失更大一些,血淋淋的现实让他明白,必须得和袁绍配合好,才有机会打败张致。

负责情报的戏志才回道:“袁本初兵分两路,一路以韩猛为首,驻扎在清河国,兵逼平原;另一路由袁本初亲自带领,攻打渤海,连下修县、东光二县,而今正在围攻南皮。”

曹操叹息道:“刘备手下有猛将啊,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刘备也很郁闷,颠沛流离数年,好不容易得了个东郡,没等站稳就被打了,现在在渤海没多久,又要挨打了。

不过这次比在东郡的时候,好多了。

在东郡吃过一次亏,刘备到了渤海之后学乖了,募兵时,世家豪强一律不收,只要贫苦出身的贫民。

渤海虽富,但吃不饱饭的穷人太多了,只凭当兵能吃不饱饭,就不怕招不到人。

刘备轻易就招募了两万人马,在关羽和张飞带领下,日夜操练。

在得到张致的首肯之后,更是派出简雍拜见郑玄,成功带回来两名郑玄弟子:孙乾和国渊。

有了这两人相投,刘备终于文武兼备,准备在渤海大展宏图之时,袁绍来了。

刘备知道自己手下这郡兵不是袁绍手下精兵的对手,也不与其野战,死守南皮。

有关羽张飞这两员猛将在,袁绍想打下南皮来,也不容易。

听了戏志才汇报袁绍的战况,曹操叹道:“本初啊本初,你跟刘备死磕什么。”

戏志才一愣:“主公此言何意?”

“刘备是有野心的人,张致很早就看出来这一点,将他列入诸侯榜,但,张致并不信任他,只是把他当成了看门狗。”

郭嘉上前道:“主公的意思是,可以拉拢刘备?”

戏志才摇头道:“此事万无可能,要不是张致,刘备哪有今天?刘备一向以仁义自居,怎会背叛。”

“他需要一个名义,我们给他。”

郭嘉戏志才闻言齐齐精神一震:“朝廷?”

“然也。”

在场的诸人都是智谋之辈,荀攸程昱也都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一起赞道:“主公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