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我成了太公后人>第54章 封赏

最终,曹操还是做出了选择。

历史上,曹操之所以选择许县作为自己的未来中心,那时他已经拿下了中原。

现在什么都没有,又面临着王烈,吕布,袁术三方的虎视眈眈。

他可没能力保证许县一定不会受到攻击。

既然如此,只能选择濮阳了。

定好了国都。接下来的王宫曹操就选择节约,减轻开销。

将原本的曹府和州牧府包括在内,在地图上画了一大片建筑。其他建筑能留下的留下,不能留下不符合王宫规范的全部拆掉。

勉强能将王宫的开支降低下来。

最后。

成为了魏王的曹操第一件事就是封赏功臣。

他手下除了曹氏,夏侯氏的宗亲。每个人追随他基本都是为了名与利。

别的诸侯王,上位之后基本都赏赐了手下官职与奖励。

曹操手下大部分人嘴巴上不说,暗地里,在曹操不在时不少武将都在打赌能获得什么职位。

很快。

魏国众文武都迎来了他们的封赐,按照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像曹仁,夏侯惇都获得了杂号将军的职位。

至于乐进,于禁,曹纯,曹洪这种第二阶段的武将,基本上都获得了裨将军,偏将军,中郎将。

新加入的王翦因为实力出众,但资历不够也在这个层次。

第三层次的人就比较多了,李典,牛金,韩浩,史涣……

到了曹操这种位置,基本上手下的二三流人才都不会缺少。

兖州一地能稳定产出几十个二三流的人才,历史上无名的二三流人才也有,这些人不比历史着名人物差。

基本上都获得了至少都尉的职位,杰出的被选为校尉。

相对于其它诸侯,曹操封的官职明显低了很多。

这也是没办法,为了之后依旧能够激励手下,不能封太高的官职。

如果现在四征将军,上将军这种位置封了出去。

未来是不是要封王?

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如果不是年老退休,那么对君和臣都不是一件好事。

总的来说,武将们还能接受。

这时代,官职虽然含金量不比之前,但和之后的将军满地走,校尉不如狗相比,还算是很好的。

官职拥有着相对的加成,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正统上。

在汉室依然存在的时候,只有获得汉廷天子承认的官位才能够有效。

而自封的官职不会受到加成,得不到人的认可。

一国官位配有相应的气运,也只有获得国家同意,这份气运才会落在那位官员身上。

会形成不同的加成。

按理来说,诸侯们应该相互称帝,这样子才能够获得更高的位置,让手底下人有更高的官位。

不过嘛,虽然董卓彻底的摧毁大汉,现在就算称帝也没人说什么。

但德不配位,冒然称帝。

还是令很多人犹豫,而且分封的官位必须在【国】本土才有用。

可以这么理解,假如魏王曹操让一个人成为东郡太守,东郡就会分出一份气运在那个人身上。

数据化上,才会有加成。

你让在兖州的曹操,封你为辽东太守。

在本身已经掌握辽东,并且按照合法规矩称王的燕太子土地上,自然而然没办法获得加成。

所以现在天下13州上面出现了一个个的诸侯王国。

并未发生那种情况,而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突然称帝,在一大堆王中就非常碍眼了。

在这一次曹操加官进爵中,不止分了官位,还分了土地,财富,府邸。

除了武将,文官们也都获得了官职上的提升。

姜末被封为颍川太守,接下来要负责稳定住颍川郡。

当然不止如此,不过,姜末嘛。

选择向曹操折现了其他的奖励。

整整两万两黄金。

姜末的选择,让其他参加这场封赏的人不明觉厉。

姜末对于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想要解释的。

对五十万黄金,他的任务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一直到现在,他的腰包也才五万两黄金。

距离自己的目标50万两不知要多久。

在曹操手下,他一直贪污,小笔小笔的,为了不引起曹操反感。

不过嘛,在曹操手下,他“贪财”的好名声,也已经远播。

对于曹操来说,不怕你是个贪臣,就怕你没有能力。

创立基业的时候不要管这些,等打下了才是考虑这个的问题,更何况万两黄金也不一定换的来一个一流人才。

姜末能做到现在的地步,贪污只是一小部分。

像是民营,玩家们置办了不少产业,不少的背后靠山就是他。

保护费比贪污更赚钱。

玩家们并不缺少创造力,许多历史上原本没有的发明。

现在早早的就出现在这世界上,大大的丰富了现在的汉帝国。

在获得了提升后,文官们也正式上任,曹操的原本文臣都获得了一官半职。

让整个魏国欣欣向荣。

……

颍川郡。

“嗖”

姜末独自一人来到这里。

颍川太守是曹操给姜末的官职,也是他的任务。

所有的奖赏都被折现成黄金,唯独这个没有。

曹操对于世家的强大并不怎么反感。

他反感的是,世家屡次三番的干涉政事。

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下犯上。

为了平衡,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姜末。

他手底下,能称得上寒门的真正子弟还真的少。

一般这样的人,非常难以出头。

顶多能混上二三流,唯一算得上出众的也只有姜末。

颍川郡内,世家派系林立。

也只有姜末这种级别的人,拥有这种手腕能够稳定魏国统治。

……

陈国。

魏军趁着混乱攻入这里。

陈国下领九县,除了陈县之外的八县。

其中四座被魏军拿下,成军在廉颇统领下攻占另外四座。

最终,两军在陈县下会合。

汝南袁家在这里还是有不少的积累,以及人脉。

这帮人终于清除掉陈王最后的残党,打开城门,让成军入城。

面对占据了城利优势的成军,曹军最终没有硬上。

善守的廉颇手上有20万成军,没有个两倍以上的兵力,不用妄想试图攻城。

曹军徐徐退后。

两国各占了一半陈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