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第365章 大乾最强观礼团

杨尚书闻言,顿时朝着永嘉皇帝看去。

永嘉皇帝微微一笑,“朕前些日子,想起有人曾经上奏,要筹办官学,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便让李爱卿去看看此事可行,如今便有了结果。”

众臣闻言,顿时朝着李想看去。

李想见状,知道,这还是到自己公布的时候了,吐出一根鸡骨头,掏出手帕擦了擦嘴,这才站起身朝着众人躬身说道:“诸位大人,陛下命下官筹办官学,如今下官已经在房县平安镇推行了试点,再有十日,官学便建成了。”

此言一出,一众大臣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张首辅大有深意的看了李想一眼,永嘉皇帝不声不响的,干了这么件大事,现在才公布,这里面的意思,就耐人寻味了。

杨尚书却没那么多心思,他只关心镇学是否可行,于是急忙问道:“李大人,这镇学所费几何?可否推行全国?”

这才是关键所在,只要银钱上能够支持,估计朝廷上下,没有人敢反对,这也是永嘉皇帝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公布的原因。

因为朝廷到处都在用钱,即便现在户部宽裕了,要想干这么件大事,也会有不少阻力。

只有让他们看到结果,此事才会顺利推行下去。

李想将对永嘉皇帝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当一众大臣们听到,六千万这个数字,顿时嘴巴张的老大。

当下就有重臣提出反对,“陛下,若是推行全国,这些银子,朝廷可负担不起啊!”

永嘉皇帝闻言,微微一笑,“爱卿切勿着急,这些银子,不用国库出,赵氏钱庄一力承担。”

一众大臣们,这才想起,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有了钱庄这个印钞机器,确实能负担这笔银钱。

众人听到永嘉皇帝的话,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又在心里,将赵氏钱庄的地位,往上拔高了几个台阶。

一时间,大臣们反倒动起了心思,这种千古流芳的大好事,必须要插上一脚啊,哪怕后世,提起此事的时候,提个名字也好啊。

于是乎,纷纷对此表示支持。

官学之事,就在永嘉皇帝的一场“鸿门宴”中敲定下来。

有了群臣的支持,李想要的文章书籍,很快就被送到国子监,再送到内务府印刷。

国子监祭酒,更是公务也不干了,整天就跟着李想忙官学的事情,规划下一步官学的筹建地点。

杨尚书没事就跑来找李想,了解官学的进度。

官学的计划,也一点点的铺垫开来。

众人就等着平安镇学顺利开学,然后推行全国。

......

十日过后,终于传来江臣的消息,平安镇学筹备完毕,万事俱备,只等开学了。

这一日,李想和国子监祭酒,早早的出了国子监,两人准备去参加平安镇学的开学典礼。

然而,刚刚出城,就看到一队人马,护卫着数辆马车,等在了城外。

李想和国子监祭酒见状,连忙上前见礼。

因为一辆马车旁边,骑在马上的人,正是魏老太监。

魏老太监都在外面充当护卫,可想而知,马车里的人是谁了。

“臣,参见陛下!”

马车内传来永嘉皇帝低沉的声音,“免礼吧,这是我大乾第一间镇学开学,朕也想去凑个热闹,两位爱卿,不必多礼!”

与此同时,其他的马车上,也纷纷走下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张首辅呵呵笑道:“老夫也想前去观礼!”

杨尚书则恼怒的跑过来,盯着李想,“小子,这等好事,竟然不通知老夫?”

李想不由无语,不就是开学吗?

内阁,各部大佬都来了,至于么你们?

其实李想不理解这些人的心理。

在他看来,这也就是一座小学开学典礼,也就那样。

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是足以改变大乾历史的事情。

只要平安镇学成功举办,日后,就是千千万万间镇学拔地而起。

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在大乾涌现出来,到时候,大乾的读书人,就不是现在这种状态了。

永嘉皇帝等人,显然早有准备,李想虽然主管官学之事,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在场的哪一位,都是大佬,哪一位都比他的官位要高。

于是,本来两辆马车的队伍,增加了好几辆,护卫也增加了,郑钧这个千户,都只能靠边站,在外围守卫。

数百人,数辆马车,朝中一众大佬,组成大乾最强观礼团,浩浩荡荡的往房县而去。

......

房县,平安镇。

今日,是个大日子,大乾第一间官学,正式落成,崭新的学堂,就坐落在平安镇边上的小山上。

学堂前面还整平了一块平地,山上的小路也修建了石阶。

短短十来日的功夫,就能做到这一点,显然江臣功不可没。

这段时日,他是没白没黑的忙着,亲自监工督办,这才有了这个进度。

当然,这也和建造学堂有关,那些匠人一听是为官府建造学堂,免费给平安镇的孩子读书,那干起来简直不要太起劲,甚至,一些农闲的百姓,也来帮忙,这才能建造的这么快。

两百符合条件的孩童,已经筛选出来,正在学堂前的平地上,等待进行拜师礼。

谭夫子等人,也是穿戴着崭新的长衫,在学堂内等待着。

学堂外,更是有乡绅,百姓在等着学堂开学。

唯有江臣和房县令,一脸着急的看着前方的官道。

早在几日前,他们就收到李想的消息,说是开学日,就定在今日,还说国子监祭酒大人,也要来观礼。

这消息传来,这还了得。

所以,两人不到,他们是不敢私自开始的。

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也都焦急起来,若是错过吉时,那就不好了。

就在吉时将近的时候,长长的车队出现了。

江臣和房县令,顿时面露喜色,只要赶上吉时就好。

房县令立马转身吩咐身边的衙役,回去通知所有人,准备拜师礼,然后学堂正式开学。

江臣看着那车队,却是面露疑惑之色。

“不是说,就只有祭酒大人来观礼吗?”

“怎么这么多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