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重生八九:青春作伴好还乡>第357章 万事俱备 只等过年

员工们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

李明这货也终于不用再睡打更屋了,也乐呵呵地打江诚义的车回家了。

这货是挺有个性的,他刚来的时候住传达室,住了大概一个星期后,唐枫让他到自己家去住。

说自己家二楼有的是地方。

可这货不去,理由让人哭笑不得。

说什么你和梅保管天天猫腻,他去当电灯泡他才不干呢!弄不好听到什么不该听到的声音,是该听呢还是不该听呢?

麻痹的他还想听声?活该他睡传达室。

虽然员工们都放假了,但是组装厂里依然热闹非凡。

这些员工百分之九十都是徐崴大队的,极少部分远地方的。

尤其徐西村的小伙姑娘更是占了三分之一,离这里近,没事儿依然跑到娱乐室里玩。

只有打更的两个人没有放假,依然值班。

过年期间,他们每人可以得到二百元的额外工资,这些额外工资已经在二十六上午发工资的时候发给他们了。

腊月二十七,唐枫从小门来到了组装厂院子,用喷灯烤热了油底壳,给车加上热水,然后把一辆卡车打着火。

叫上何军徐冲白勇严波四人,坐车去县城。

现在就剩下鞭炮烟花没买回来了,也该置办了。

再不买人家土杂也该放假了,到时候连个响都没有。

公社供销社也有卖鞭炮的,但品种少不说还贵。

九一年的烟花鞭炮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红崖土杂公司往年都是以本地生产的鞭炮为主,但是今年却从南方进了一些五万响和八万响的鞭炮。

这个五万和八万唐枫的理解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他肯定没有五万和八万响就是了。

生产地既不是浏阳也不是萍乡,而是东莞。

八九十年代东莞的鞭炮还是非常有名的,还出国参加过国际展览。

但后期很多人并不知道东莞曾经在鞭炮史上有过辉煌的一笔。

这种鞭炮的安全系数比当地鞭炮厂,乃至个人卷的鞭炮要安全的多。

但是售价比较贵。

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当然贵了。

当地的鞭炮九一年的时候基本都是七八块钱一盘,由小爆竹编成,长度六米到八米。

而这些从南方来的带纸壳盒包装的五万响的九块,八万响的十二。

看到这种鞭炮现在就出现了,唐枫喜出望外,他对当地的鞭炮是真的打怵。

当地鞭炮的炮捻是一点准都没有,你这边点着了,等你跑开转身的时候鞭已经放完了。

上一世放这种鞭炮,他基本都是用一个超过三米的杆子,头上绑个易燃物,把易燃物点燃再去点鞭炮。

或者就是穿着大棉袄带着摩托车头盔去点鞭炮,否则是真不敢点。

他记得清清楚楚,一直到二零零零年的时候,当地还有这种鞭炮出现,也还有市场。

便宜!

现在唐枫要的可不是便宜,而是安全。

这些五万八万的鞭,哪怕在九十年代鞭炮的燃放速度也是让人放心的。

只是上一世他隐隐记得这种鞭炮是九十年代中期才在市场上出现。

怎么现在它就出来了?

但这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先买放为敬。

八万一百盘,五万一百盘。

土杂公司的人以为他是来上货的,还好心劝他现在上货有点晚了,年前有卖不完的可能。

鞭炮买完了就是二踢脚,这是给他老子准备的。

他老子最喜欢就是二踢脚了,放起来就没个够。

那种最大号的二踢脚,一捆一百个,买了十五捆。

家里没有小孩,就没有必要买小鞭了。

下面直接就是烟花了。

九十年代初,烟花的品种并没有那么多,但林林总总几十样还是有的。

但以中小型烟花为主,大型烟花非常的少。

也就冀省二炮出的烟花还可以。

尤其是它们出的开天雷,打得高还响,空空的那种响。

似乎连大地都跟着颤悠的那种响。

这个好!才二十多块钱,必须多买。

一五年的时候,这玩意儿就一百三十多了,和中型烟花的价钱差不多。

大大小小的烟花装了整整一车。

把四个傻小子累得丢当的。

这些烟花鞭炮花了唐枫一万多块钱。

这些烟花鞭炮若是放到三十年后,最低也是十万起步。

回去的时候,唐枫打了一辆出租车,让白勇和徐冲坐出租车回去了,剩下两人跟车。

来的时候,驾驶室坐不下那么多人,有两个是坐车棚里来的。

回去的时候,车棚里全是烟花鞭炮,这些家伙坐车斗里,万一掏出烟卷...

还是让他们坐出租车回去比较明智。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车先到厂子院子里,把厂子放的鞭炮卸到一个提前收拾好的仓库里。

厂子主要是三十晚上初一早晨和开业三次燃放。

三十晚上八盘鞭,初一早晨两盘鞭,开业八盘鞭。

再就是三十晚上的烟花。

初一早晨和开业因为是白天,因此留下的烟花不多,全是开天雷。

然后车到唐枫家,把唐枫家留的鞭炮卸到一个库房里。

再下一步就是到梅玲家。

五万二十盘,八万二十盘。

二踢脚五捆,剩下就是烟花。

她家预留的厦子装得满满的。

最后唐枫开车来到了后队姥爷家。

五万十盘,八万十盘,二踢脚三捆,开天雷和烟花一样五个。

顺便还把过年给姥爷买的烟酒衣服鞋什么的一起带了过去。

临走的时候,悄悄给了姥爷一千块钱。

徐崴这边的亲戚唐枫都照顾到了。

而自己爷爷家那边,前些日子他去的时候,已经给钱了,让他们自己该买什么就去买什么。

初一早晨他会到爷爷家去拜个年。

腊月二十八上午,扫房扫院子,贴春联。

唐枫刚拿起扫帚,大门外就来了一帮人。

都是本村厂里的职工,扫院子,贴春联,从他家一直贴到下面厂子。

这年头,想自己动手干点活都成了奢望。

唐枫没事儿当大板先生的时候,江诚义的出租车来到了他家门口。

唐家二少爷唐凯回来了。

“你回来的还不晚了,我以为你要三十才能回来。”

“都放假了,我就是发货也没货可发,自然就回来了。”

几个月不见,唐凯似乎脸更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