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养猫人家【完结】>第50章 找家长

  少年人的天长地久是不作数的……

  高三的日子每一天都长得差不多, 永远是上一轮复习连着下一轮复习,周考卷子连着月考卷子,朱霞刚结束压堂丁心就抱着教案进门, 没等全班把数学书收走,课代表已经开始下发化学小测, 无缝衔接,不肯给人喘口气的时间。

  邓佳琪原本抱怨连天,唠叨起来没完, 如今也习惯了闷声拿笔,时间是用来做题的, 不是用来喘气的, 做题的时候说话, 对题不好。

  四月了,距离高考还剩下四十七天, 日子猖狂违背认知做起加速运动, 在眨眼的动作里溜走十分钟, 在低头的动作里溜走半小时, 只是打个哈欠的功夫,天又黑了,徐森淼去撕倒计时标牌时全班都会盯着看,没有人能说清它是怎么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的。

  其他学校的高三只有三轮复习, 但是徐高进程更快, 下半年增加了第四轮复习, 一轮复习是重头来过,二三轮复习是查漏补缺, 四轮复习则恢复了慢速拆解的节奏, 强调细节、难点、易错点, 连书下的注释都被印成了小册子,于是大家上厕所,又有了新的排队读物。

  虽然老师们还在说着“一天一分,一分干掉一千人”的话。

  甚至安排了各班班长每天在黑板上抄写名人名言。但是学生们都明白,时至今日已经到了收割的节点。无论鸡汤熬得多么浓郁,都无法让时光倒流。

  时间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听任何人想要不劳而获的贿赂。

  每个人的排名都稳定在了自己的区间里,即便是邓佳琪这种“活跃分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然而徐森淼却在三月底的模考中忽然失利。而后几场考试接连考砸,年级名次一下从前五十掉到了前一百。

  一次失误是意外,两次失误是偶然,第四次成绩下发,丁心急出了新的抬头纹,连忙拿着她的卷子把各科老师都找了一遍。

  徐森淼基础扎实,又勤奋好学,是个标准的优等生,其他老师看不出病因,只有朱霞说:“这孩子,心太急了。”

  心态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高一生的解题思路是静心,高二生的解题思路是坚持。而对于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的高三生,则是要稳中求进,既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急于求成。

  徐森淼的第一次失误只是马虎,可是她太想赢了,无法妥协于一道错题,更无法和失败和平共处。

  于是稳中求进的平衡点被打破,她越心急,天平就越倾向焦虑的那一方,人一旦焦虑就会给自己施压,压力到了无法承受的重量,又只能转化为心急。

  如此反覆,恶性循环。

  知识可以被拆开揉碎,无论多么难懂的公式定理都有迹可循,学生找不到思路,随时可以去推办公室的门。

  但心态一旦出了问题,就是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无人可依,只能自救。

  朱霞把几次考试的卷子铺开了给丁心看,两个人对着叹气,当老师的心里都明白,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对题型的熟练程度,高三后期败下阵的,也不乏平日里的优等生。

  徐森淼的情况要比做错一道题严重的多。

  丁心愁了一天,晚自习也没下班,想要找徐森淼聊聊,结果刚走到教室前门往里看了一眼,就看见了徐森淼紧皱的眉头。

  她神色专注、肩膀紧绷、不知道在算什么题,笔尖滑动的飞快,每一下落笔都是要划破纸面的架势。

  不过几分钟就洋洋洒洒写满了一页,写完看了一会儿,大概是思路不对,于是翻过本子重新提笔。

  这么下去不行啊。

  丁心远远看着,感觉新长出来的抬头纹,要从假性纹路变成真性纹路了。

  班主任自带专属气息,稍一靠近就会被察觉,全班没有一个人抬头。却都知道此刻头上顶着一道审视的目光,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全在闷声做题。

  不过这心思到底有没有用在正事儿上,当老师的扫一眼就能看明白,徐森淼的节奏逐渐和后排混日子的择校生们同步,后排那几个哗啦哗啦翻卷子,徐森淼大手一挥疯狂浪费草稿纸,一唱一和,遥相呼应。

  丁心愁的喝了半罐子水,最终打消了找徐森淼谈话的念头,高三生自习课宝贵。既然这人听不进去,也就不必浪费她的时间了。

  后黑板上的高考志愿已经挂了将近一年,丁心盯着徐森淼的目标院校,一下一下敲着杯盖。最终带上门回了办公室,给陈旭打了个电话。

  徐森淼一向省心,这么多年从没被叫过家长,陈旭接了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丁心态度客气,没有一见面就问罪。而是先是把几张成绩单摊开了,委婉的讲述了徐森淼近期的情况,见陈旭没有动怒的迹象,这才问了问徐森淼在家的表现。

  这个时间学生的神经紧绷着,家长的神经也紧绷着,老师们把家长请到学校,往往话还没说完,家长就动了气了,不分青红皂白一通训斥,不看原因只看结果,似乎只要孩子成绩下滑,就是马虎、偷懒、心思没用到正地儿上。

  丁心之前没和陈旭接触过,因此用词很是谨慎。没想到陈旭难得是个讲道理的,听见她问情绪平和的说:“这孩子在家挺懂事的,背书做作业都不用我和她爸催,到家就进屋,一熬熬到夜里一两点,上周三还是周四来着,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我们知道她最近没考好,但是她努力了就行,也不想逼她。”

  丁心悬着的心安稳下来:“是,我找您来也不是要责怪孩子,只是想找找解决办法,她现在心态有问题,这么下去成绩是上不来的。”

  “心态……”陈旭点点头,“我是觉得她压力太大了。”

  丁心闻声,把成绩单往前推了推:“小淼写的目标院校是华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是家里想让她学医吗?”

  陈旭叹了口气,摇摇头:“没有,她自己的想法。”

  一旁放着上一届的高考分析表,丁心拿过来指给陈旭:“是这样,学医是好事,只是我对照着历年徐高毕业生的成绩算了算,想要考上这个专业,年级排名至少要稳定在前三十,小淼的能力在前五十,稍稍差了一点,我是建议她把目标改一改,学一学其他专业。

  如果只想学这个专业,也可以考虑其他学校,外地有很多学校也都不错的。”

  陈旭没说话,只是默默听着。

  “当然,孩子有更高的追求是好事。”丁心说,“只是她现在有点强求,就像您说的,她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这心里的弦啊,绷得太紧了也就断了。

  对于小淼来说,适当的放松反倒有益于心态调整,说不准最后超常发挥,还是能留在华安的。”

  听到这儿,陈旭忽然问:“小舟……林舟的志愿,您知道吗?”

  “林舟?”丁心翻了翻册子,“林舟要考华安农大,她想学的专业招生不多。但是分数还好,考上的概率比较大,我记得……您两家是对门的邻居是吧。”

  陈旭点点头:“是,俩孩子小时候就认识。”

  丁心有点明白了,劝道:“她俩在学校关系也挺好的,从来不闹矛盾,去哪儿都得结伴儿。

  但是这考大学吧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其实不在一个城市也没什么。毕竟家里离得近,寒暑假也能一块玩。”

  陈旭神色动了动,丁心说得对,他们两家离得太近了,就算大学不在一起,还是避不开。

  丁心看她神情凝重,不确定的问:“还是说您舍不得孩子,就是希望她离家里近一点?”

  “嗐,女孩子嘛,一个人在外面,当家长的总是不放心,老想着遇见坏人咋办,被欺负了咋办,生姑娘就这点不好,打她生下来,我们就得担惊受怕一辈子。”

  陈旭笑了笑:“不过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我和她爸也不会困着她,还是要看她自己。”

  “您能想通就太好了。”丁心长松一口气,“那您回家和她聊聊,我也会找时间和她谈,小淼底子不差。只要心态调整过来了,不会有大问题的。”

  上次来学校时是三月份,迎春还没开,一转眼到了四月底,海棠都盛放了,陈旭走到楼下的喷泉旁抬起头,朝着走廊的窗户看了看。

  这会儿还没下课,校园里静悄悄的,楼道里一个人都没有,不会再让她撞见徐森淼和林舟抱在一起的画面。

  当妈的总归舍不得孩子,陈旭原本只想让徐森淼留在华安。

  但时至今日她也想开了,徐森淼学什么都可以,去外地上学也可以,就是想要出国留学,家里都能供她。只要能让两个孩子分开、静一静,那相对而言都是好事。

  可是陈旭心里明白,班主任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别的孩子,修改目标院校只是修改目标院校。而徐森淼的目标院校背后还站着一个林舟,她放不下小舟,那无论是家长的话还是老师的话,她都未必能听进去,说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徐森淼现在肯听的,怕是只有林舟。

  好在陈旭冷眼旁观了这些日子,能看出小舟并不知道小淼的心思。

  既然如此,让小舟出面劝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是小舟建议她换专业,去外地,说不准小淼就能明白了、想通了、放下了。

  感情不需要质检就能上市,□□无价,没有保质期护航,陪伴是最好的防腐剂,距离是最好的培养皿。只要给到足够的时间让分离发酵成误会、沉默、隔阂,那过往的心绪早晚有一天会随着记忆变质褪色。

  少年人的天长地久是不作数的。

  陈旭煎熬了好几个月,积攒了一肚子不能说的劝阻。

  直到此刻才稍稍舒服了些,她心里怀揣着隐隐的乐观,寄希望于六月后的各奔东西。

  无论如何,两个孩子都要分开、只能分开、必须分开。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她想着,得找时间,见一见小舟。

  班里和徐森淼相同状况的学生不少,丁心怕把大家憋出病来,特意批了一节体育课,徐森淼状态不对,不是只有老师家长看得出,林舟见她又去拿口袋书,拦了一下:“今天不背了,天天看书会看傻的,我们打羽毛球好不好?”

  自从第一次考砸,徐森淼就学会了徐杨那一套。不仅晚睡,还天天早起,最近一个月的睡眠时间少得可怜,课间跑操都觉得脚步发虚,好几次看见行间距小的古文赏析就想吐,差点和姜宁一样,脑袋一晕直接摔过去。

  也好,就当放短假,徐森淼放下书,近一年来第一次空着手上体育课,例行两圈跑步结束后,她和林舟去申请羽毛球拍,被体育老师无情的驳了回去。

  体育老师说,前几年就有打羽毛球摔跟头,把胳膊摔骨折的,这玩意儿现在是高危运动,高三生禁止使用。

  羽毛球都不能打,更别提排球网球了,体育老师见她俩不高兴,转身去器材室的袋子里掏了掏,塞给她俩一袋子鱼食,哄小孩似的说:“学校刚买了十几条锦鲤,在池子里养着呢,喂去吧。”

  林舟经常喂猫,倒是没怎么喂过鱼,站在石阶上纳闷的问:“鱼有耳朵吗?”

  最先回答的不是徐森淼,反倒是跟过来的邓佳琪:“肯定有,你忘了,讲折射率的时候老师举过例子,说岸上的人说话,就把鱼吓跑了。”

  “那……”林舟看向在远处打滚的鱼群,“怎么把它们叫过来啊。”

  正说着,徐森淼忽然握住她的手伸向水面,轻轻一抖,鱼食就从指缝中漏了出去,离得最近的锦鲤率先冲过来,剩下几条紧随其后。

  徐森淼看着她笑:“直接放进去就好,不用喊的,真是——看书看傻了?”

  林舟睁大了眼看锦鲤们抢食,评论道:“有点像贪吃蛇。”

  一把鱼食很快被瓜分完毕,很快是第二把、第三把,眼见一兜子鱼食即将见底,锦鲤们还在争前恐后的往前涌,邓佳琪在一旁感叹:“好家伙,这也太能吃了吧,比我还能吃。”

  徐森淼率先反应过来,点了点林舟的手心:“都忘了,见到锦鲤是不是要许愿的。”

  “对哦……”眼看锦鲤们要走,林舟脱口而出,“那……那就许我们三个都能留在华安,在一起上大学。”

  话音未落,邓佳琪就吵起来:“愿望不能说出来的!会不灵的!”

  徐森淼:“……”

  林舟:“……”

  徐森淼无奈的闭了下眼:“逆子……”

  林舟已经追了上去,很想揍她:“呸呸呸!快说呸呸呸!”

  作者有话要说:

  少年人的天长地久是不作数的。这句话我好像写过,但记不清了。

  在我的学生时代,提升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从年级前三十爬到前二十,有些时候真的难如登天,逆风翻盘的是极少数,挣扎和失败才是常态,徐高是重点高中,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努力。而努力并不能得到一切,小淼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