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穿越重生>七零年代文工团【完结】>第187章 母亲

  “春桃杯”顺利落下帷幕,电视台的记者找了三个获奖的文工团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尹朗月特地找了几个摄影师帮大家合了影,这下哪怕没有拿到奖牌的演员们也不再遗憾了。

  等回了歌舞团,尹朗月珍而重之地把这块金牌挂在了大厅的橱窗里。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一项荣誉。

  与此同时,1978年也走到了尾声。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往后几十年的发展格局。

  1978年12月的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首都举行。

  全会正式平反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对运动期间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进行了切实的纠正。

  次月,许劲松就得到了平反,官复原职不说,之前被没收的房子也得到了归还。

  许劲松的房子还不是那种大院平房,而是独门独户的小洋楼,带花园的那种,这种房子在首都可并不多见,地段也好,起码在三环以内。

  考虑到许劲松如今的官职和头衔,不再适合留在宋家做厨师了,几番深思之后,宋知意还是把人劝了回去,让他继续为共和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许劲松年纪大了,腿脚早年在战场上受了伤,只能住一楼,便把二楼三楼都留给了宋知时和顾淮。

  顾淮跟亲爹相认,还是个位高权重的亲爹,紧接着又得了一套首都的洋房,可真羡慕死宋知时了。

  时间转眼来到1979年。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此消息一出,全国震惊,毕竟之前不还打仗呢嘛,怎么说建交就建交了。

  其实中美关系破冰早有预见,早在72年的时候,美国就曾派外交官访华,此后中美两国也一直有接触,这不国家一开放,双方就建交了嘛。

  2月,一向不安稳的中国南方边境,再度爆发战争,只是这一次中方不再束手待毙,而是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战。

  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宋知时家里,来电者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青青姐?”

  “知时,是你吗?”

  “是我,怎么了?”

  “呜呜呜,终于联系上你了,终于……”

  电话那头正是几年未联系的雷青青,听到宋知时的声音,竟是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哭起来。

  宋知时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顾淮,对方也敏感地回视了他一眼。

  “怎么了?”

  “是青青姐打来的,可能出事了。”宋知时做了个口型。

  “青青姐,你别光顾着哭啊,到底怎么回事,你快告诉我,我都急死了。”

  “我哥他,他上战场了!”

  “什么?!”宋知时话音刚落,电话就被顾淮夺了过去,两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对方还是挂了。

  而宋知时还在兀自消化这个消息。

  自从雷青青结婚以后,他就知道顾淮那对姓雷的儿女不会是他俩的孩子了,自然也更不存在随母姓这个可能。

  那这一儿一女到底是谁的孩子已经非常明显了。

  宋知时记得这场战役有多壮烈,又有多少志愿军牺牲在异国,连尸骨都没能找回。

  雷庆国大概率是凶多吉少了,还有朱露莎……否则顾淮不会领养他们的孩子,又给这俩孩子一大笔遗产。

  顾淮一脸沉重地挂了电话。

  “老雷已经去了,他是自愿报名的,一个人偷偷学了越语……”

  “那朱露莎和她的孩子怎么办?”

  “知时,”顾淮的眼眶微微发热,闭目,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道:“你应该明白的,这是军人的职责……哪怕今天换成是我,我也是愿意的。”

  宋知时感觉喉咙像堵了一团棉花,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堵得他说不出一句话。

  他能说什么?让一个军人临阵脱逃?还是劝他想想家里的妻儿?

  可是在战场的每一位军人,他们又何尝不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我……”

  “晚点她们估计都会打电话过来,你得想好怎么说。”

  “我知道了。”

  窗外的的雪越下越大,满世界只剩下簌簌的雪落和嘎吱嘎吱的脚步声。

  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原来有那么多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晚间,宋知时果然再一次接到了来自河洛的电话。

  不过这一次,电话那头换成了他的老师朱芳婕。

  这是宋知时第一次听见她大哭。

  朱芳婕哭着告诉他,朱露莎又怀孕了,得知雷庆国自愿去了边境已经哭晕好几回了,又说这个小家庭如果没有男人,肯定就散了,叫他转告顾淮,无论如何也得劝雷庆国留下。

  饶是宋知时早就打好了腹稿,此刻也一句劝慰的话都说不出来,千言万语也只能化成一句,我知道了。

  他闷闷不乐地放下电话机,一脸忧愁地看着窗外。

  难道自己重生一次,还是得眼睁睁看着雷庆国重蹈覆辙吗?明明他都已经改变那么多人的命运了。

  万般无奈之下,宋知时找到了许劲松。

  “你说你要给前线捐一批物资?”

  “是,药品也要,食物也好,衣物也好,他们要什么,我就捐什么。”

  宋知时无法亲赴战场,他也没什么军事才能,这是他日思夜想之下,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你跟阿淮商量过了吗?”

  “没,是不可以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你确定要捐?还是你有什么目的?”

  “许叔,顾淮的老战友也去了,我没别的目的,就是想对所有战士们说一声,务必保重,活着回来。”

  许劲松先是一愣,随即朗声大笑:“哈哈哈,好好好,说得好,不愧是我儿子喜欢的人,你的话我一定为你转达。”

  哪怕是做到这一步,宋知时也不敢松懈,只能时时刻刻关注着报纸上关于战争的讯息。

  1979年3月1日,中美两国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从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此消息一出,国内风气又是一变。以前跟海外有牵连的的家庭总会受人排挤,敏感一些可能还会被批斗。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宋知时知道,往后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随着国家地逐步开放,家里有点海外关系,都会被人哄上天。

  但国家开放的弊病也是有的,比如,很多久久收不到国内消息的境外势力估计要坐不住了。

  宋知时和顾淮不约而同地想到,或许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这日,宋知时正在排一出新舞剧。

  因为去年获奖的缘故,今年五一的节目又被组织上了交给了他,任务不可谓不重,这时保卫科的大爷来到练功房,说是有个自称是他家人的女人找来了。

  “家人?还是女人?”

  自己唯一称得上是家人的女性就只有他的两个姐姐。但她俩都不可能这个点过来,宋知音此刻正在外地读书,宋知意经常给他送东西,保卫科的人都认识她,不需要通传,而且这个点她应该在上班。

  难道是宋家嫂子或者顾家嫂子?

  不不不,她们都是乡野妇人,怎么会懂一个人上首都。

  宋知时实在是好奇,便跟几个队友说了一声,先出去看看。

  还没到大门口,远远地宋知时便看见了那个在寒风中还穿着一身白色长呢子大衣的女人。

  她烫着时下国内并不流行的羊毛卷,脸上还描着精致的妆容,她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鼻尖也冻得红彤彤,但依然难掩眉眼的妩媚多情,媚眼红唇,明艳娇俏,又带了点惹人怜的味道。

  这样一个美艳动人的女子,站在三月份灰扑扑的四九城中,是那么的显眼,那么的出挑,那么的……格格不入。

  宋知时只看了一眼,便毫无兴趣地转身就走。

  只是那白衣女人眼神也是尖的,一眼便看见了人群中鹤立鸡群的青年。

  “知时——”

  见宋知时要走,女人急了,踩着细跟的高跟鞋慢跑着追了上去。

  宋知时听着身后的仿若催命般的呼喊声,走得更快了。

  女人心有不甘,又连着喊了好几声,宋知时见实在躲不掉,这才转过身,面无表情地问她:“有事?”

  一时间白衣女人反倒是踌躇了,嗫嚅了半天,才说了第一句话:“知时,我、我是……妈妈呀,你还记得我吗?”

  宋知时觉得此情此景又滑稽又好笑,他也确实笑出了声,在女人诧异的目光下摊了摊手:“抱歉,我想您可能找错人了,我的母亲早就死了。”

  似乎是触发了什么关键词,白衣女人骤然变得十分激动:“什么死了?那家人告诉你我死了吗?”

  宋知时微微歪头,无辜道:“我母亲是陕甘总督魏大人的孙女,是西城府魏同知家的千金,已故于戊戌年,所以您是?”

  白衣女人一时语塞:“我我,你——”

  宋知时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所以您还是上别处去找您儿子吧。”

  白衣女人想是从未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无奈地抱怨道:“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我跟您没什么好说的,您请回吧。”见女人不死心还想跟上来,宋知时不得不加重了口气:“您若是还不走,那我只能喊保卫科的人了。”

  此时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总政歌舞团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宋知时和白衣女子实在是亮眼,引得同事们纷纷朝她俩看过来。

  女人的眼里流露出些许复杂的神色,最后快速地留了一句话:“知时,不论你信不信,妈妈是有苦衷的,希望你不要仇视我,我们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吧。我就住在银杏胡同第一家招待所,你记得来找我。”

  宋知时沉默以对,女人只能先行离开。

  等人彻底消失在视线里时,宋知时强撑的一口气也散了。他独自在外面晃了很久,最后被下班的顾淮捉了回去。

  “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如果你娘突然复活,你会高兴吗?”宋知时冷不丁地说了一句。

  顾淮皱眉:“好好说话。”

  宋知时都快委屈死了:“我就是好好说话的,我妈今天来找我了。”

  顾淮也有些闹不明白,试探性地问:“什么意思?你母亲不是已经……”

  宋知时没好气道:“我说的是我亲妈!那个没能成功嫁入宋家,在我爹死后,把我扔给母亲,后面又卷了我们家的钱,跑去美国的亲妈!”

  这一长串信息含量极大的话,让顾淮脸色有些崩。